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飞利浦中国的"加减法"

飞利浦中国的"加减法"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9-28浏览次数:74998

       同飞利浦总部的战略大调整一样,飞利浦中国也正在进行一场“加减法”的变革。
  
  对中国公众而言,飞利浦可谓是业务多元化的大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个判断大多数时候来自于生活中的直观感受——在中国任何一家大型百货商店里,往往都能买到印着“Philips”标识的家庭影院、显示器、手机、剃须刀、照明设备……
  
  但实际上,近年来飞利浦以一系列的业务剥离和企业并购改变着悄悄改变自己在公众印象中的“大而全”形象。按照飞利浦的说法,通过相应的“加减法”,飞利浦的未来将集中在“医疗保健、照明、优质生活”三大领域。
  
  减法:剥离非核心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飞利浦不断从自身的产品阵营里剥离曾经广为人们熟悉的手机、显示器、半导体等消费类电子业务。
  
  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飞利浦显示器曾经是一个极受欢迎的选择。但近年来,在与AOC、三星、优派、宏碁等其他品牌显示器的激烈竞争中,过多的资源投入和日益摊薄的利润已使飞利浦显示器业务成为整个公司的边缘产品线。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季度飞利浦显示器全球发货量仅为110万台,名列第10位,远低于三星610万台的发货量,甚至落后于为其代工的冠捷科技的自有品牌显示器180万台的出货量。
  
  显示器近年来在市场上的低迷表现已经拖累了飞利浦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2008年7月上旬飞利浦发布公告称,已与代工巨头——台湾冠捷科技达成了一项品牌许可协议,将构成飞利浦显示器业务的员工、客户、库存以及其他相关资产全部出售给了后者。这意味着飞利浦已在全球范围内退出显示器市场。
  
  实际上,除了显示器,今年4月份时,飞利浦就宣布将不再生产向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电视机,并将相关的品牌使用权转让给日本公司。而在此之前的一系列业务收缩动作,也强烈地凸显出了飞利浦实施业务收缩的意图。
  
  从2002年末开始,飞利浦就先后出售了通讯、安全及图像业务部和从事保健产品的分公司;2003年上半年,又通过将更多的芯片生产合同交给亚洲厂商并先后关闭了两家芯片工厂,逐渐收缩芯片生产业务;2004年年底,飞利浦将笔记本显示器及部分纯平电视业务出售给冠捷公司;2006年10月,飞利浦将其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今年8月份,飞利浦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已全部售清手中所持有的台积电股票,提前完成了退出半导体领域的计划。
  
  企业的业务收缩常常会伴随着阵痛——飞利浦发布的今年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总体销售额增长至59.65亿欧元,但降低的电视机业务销售额却抵消了医疗保健和照明业务的增长。对于期待着更多分红的股东来说,这并非他们所愿意见到的情况。
  
  飞利浦公司CEO柯慈雷不仅要考虑来自股东的期待盈利的压力,更需要将眼光放得更远,给飞利浦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他主导下的近年来的一系列业务剥离策略,终都指向同一个目的:集中优势资源,转战高利润行业。事实上,飞利浦近年来的业务收缩策略在与它同样有着多元化色彩的大公司中屡见不鲜:通用电气、西门子、日立、东芝纷纷将家电、手机、PC等利润下滑的传统业务剥离出去。
  
  加法:并购触须伸向中国企业
  
  在传统电子领域的不断“瘦身”让飞利浦在新确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自2005年以来,飞利浦在照明、医疗等领域内的并购总额已经超过100亿欧元。而对于已设立23家合资或独资公司的中国市场,飞利浦也正在向医疗保健、照明和优质生活这三大领域发起新的冲击。
  
  作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的重点市场,中国市场在前年和去年分别为它贡献了120亿美元和13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但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结构显然并不符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消费电子和小家电业务合并而成的优质生活业务占据50%左右的比例,照明业务和医疗保健业务各占25%。后者相对飞利浦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
  
  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张玥表示,完全依靠自身发展“显然不能满足这两块业务(照明、医疗保健)迅速发展的要求,而并购则可以节约时间成本,快速拓展规模”。张玥透露,在今年一季度飞利浦便将提升医疗保健和照明业务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当作业务重心。
  
  事实上,飞利浦的收购触须已经伸向了中国企业。
  
  今年4月份,飞利浦秘而不宣全资收购了中国第二大的病人监护公司——深圳市金科威实业,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医疗保健事业部。业内人士认为,飞利浦的病人监护产品大多面向高端市场,但其在注重价格的家庭医疗市场一直没有大的作为。而收购金科威之后,飞利浦有更多的筹码去与自己的老对手——通用电气、西门子展开竞争。此外,后者推出的一系列注重性价比的医疗器械,还能进一步增加飞利浦在注重价格因素而又增长迅速的市场出口能力,而这也是飞利浦产品线中所缺少的一环。
  
  按照飞利浦方面的预测,对金科威的收购有助于扩大其在中国医疗市场的份额,并为其带来每年约10%的销售增长。但这只是收购的开端,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计划发展部总监邵骏称,不排除未来再次收购中国医疗保健领域企业,“飞利浦还在选择目标”。
  
  除了医疗行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照明市场同样“逼迫”飞利浦的步伐加快。目前,除了传统的通用电气、欧司朗等竞争对手,包括国外的怡高、富士达、锐高以及中国本土的雷士、 佛山照明(行情 股吧)等品牌已经对飞利浦扩大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的威胁。
  
  近几年来,飞利浦先后斥资数十亿美元收购了Color Kinetics、TIR Systems等欧美照明企业,这些收购已对飞利浦的利润增长产生了很大贡献——二季度的财报显示,飞利浦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3.86亿欧元增长到4.13亿欧元,“这主要是由照明业务的高收入带动的”。面对着这样诱人的案例,面对着庞大而且正在日益增长的中国照明市场,很难说不会刺激频繁往来于中国柯慈雷在未来作出并购中国照明企业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