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标准化”中医:IBM与广东中医院信息“重组”

“标准化”中医:IBM与广东中医院信息“重组”

文章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日期:2010-08-14浏览次数:66335

作为IBM医疗战略及业务开发总监,李南平越来越觉得中医有种类似国画的“艺术气质”。2007年底,IBM和广东省中医院签订合作框架,此后进行项目印证时,李发现一个老中医在医案中将病人的苔象描述为“但见水天一色之觉”,这让她印象深刻。

  “中医的语言既有精致的思维的描述,但又不匠气。”李南平说,现在,李所供职的IBM公司正在通过与广东省中医院的合作,试图来保留中医的这种“特质”,并且消弭由此而生的中医医疗电子档案建立的难题。

  2007年,IBM和卫生部签订合作框架,合作内容即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区域医疗水平。当时,IBM派出队伍在华南进行了实地考察,选择试点样本,而后的2007年,广东省中医院成为合作项目。

  信息“重组”

  对于广东省中医院来说,IBM的出现正逢其时。

  当时,拥有一个总院、四个分院,年就诊量超过400万的广东省中医院,希望借助现代信息科技,搭建一个电子健康病历和信息整合平台。这个设想中的平台,不仅要能准确地记载信息,分析数据,而且还要能够结合医学专家的理论解释形成医学发现、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实现中医学的现代化及与其它医学理论的融合,加速中医学科研的发展。

  但事实上,对于一家中医医院而言,要实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据介绍,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在基础理论、诊断过程、治疗机理和施治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譬如,中医是从功能和表象的角度,认识生命和疾病的规律,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离不开临床的实践。

  中医的发展依赖于经验的积累,而这,就需要在大量临床观察的过程中,记录下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收集起来并进行重组、融合和利用。但是截至目前,实现这一过程的方法仍旧大多是使用纸张来记录,然后藉由大脑的记忆进行信息重组。所以,无论是宝贵的诊疗经验还是重要的病历信息,都难以得到全面的记载、整合以及共享。

  在这样的需求下,2007年底,IBM与广东省中医院确定合作关系。

  随后,IBM便利用其中国研究院“沉淀”的数项研究成果,创建了一整套名为CHAS(医疗和健康记录分析和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旨在通过将中西医各类临床信息整合成为一个基于标准化、可计算机处理的模型,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为医务人员提供一种工具,使其能够针对具体的疾病和患者情况,更深入地理解并比对。

  据IBM方面介绍,这些整合在一起的信息,还能帮助医务人员为病人制定融合中西医的治疗计划。此外,基于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新系统还能够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乃至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起来。

  对此,IBM认为,在整个医疗体系信息化系统的搭建过程中,基础也是关键的一点,是医疗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要结合临床医学业务需求,进而为业务目标而服务,并终推动业务的发展和进步。

  建立电子档案

  对广东省中医院来说,意识到了庞大的临床数据是有巨大价值的,而要让其中的价值体现出来,则需要先用标准、通用、开放的语言来对临床的信息进行汇总、总结。 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便是要建立电子病历系统。

  但当时,市场上常见产品基本上都是“结构化”的电子病历。这种电子病历快捷,而且保证了所有病历都符合规范,但代价是,将内容预先设置成了许多选项,医生建立一个病历,就是进入系统做选择题,不停地点选的过程。

  这种电子病历虽然方便快捷,但是对于广东省中医院而言,其中的问题在于,它不符合中医的诊疗习惯和方式,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医生们也很难接受。

  挑战也正在于此。IBM需要帮助中医院解决的,是让病历中的所有信息,无论格式、术语,还是语言的不同,都能处理成一个标准化的文档,从而使医院内以及医院外部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更容易。

  在李南平看来,中医的“语言”中相当一部分是一种经验和感受描述,很难将其结构化,如果将中医的诊疗过程做成一个传统的结构性病历的时候,就会丢掉很多重要的信息。而且,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的众多选项并非穷尽项,当要插入一些节点的时候就很难。“电子病历的目的不在于如何做出合格、规范的病历,而在于如何方便对病人的观察,并且病历中的这些信息可以方便日后的分析研究。”李南平说。

  解决这一问题,IBM中国研究院“沉淀”的一项关于自然语言的处理研究成果恰好可以派上用场。目前,这套新系统正处于技术测试阶段,预计今年十月,即可在广东省中医院的两个科室中率先应用,并在住院部整个铺开。

  由于相关技术此前是IBM中国研究院“关门科研”的产物,因此,在此之前,这个新系统,刚刚通过了为期半年的“验证”:针对“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炎)主题,将广东省中医院此前累积的病历及相关信息,转换成CDA标准文档,在背后一套术语体系的支撑下,新的CHAS系统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我们设想的技术路径和技术模式是对的。”李南平说。

  由于中医医疗语言的特殊性,在“验证”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系统难以识别的信息,譬如“但见水天一色”、“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之类的描述。对于这些难以识别的词句,CHAS系统下的处理原则是“原样保存”。

  而这,对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信息归类和处理并不会造成多少负面影响。根据李南平的介绍,CHAS系统某种程度上,像是一个医疗信息的搜索引擎,存储的医疗信息,即使没有标定主题词,也可以通过目录索引终找到相关文档,而这,则很大程度上,为中医医疗信息的保存提供了便利。

  智慧的医疗

  IBM在建立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时,强调系统不应是孤立的,不同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之间,不仅在文档格式层面,甚至在语义层面都应该可以交换和互联互通。

  在李南平看来,电子病历不应该仅仅是把纸质的病历文档电子化,还需要考虑支持医疗服务里面的其他流程环节,全面准确地记载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决策。此外,语义化个人健康电子病历的建立,还可以有助于医生全面的掌握病人状况,看到这个病人整个生命周期历史,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不过,电子病历只是实现标准化的临床信息模型里的一环,对广东省中医院而言,希望新系统能够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乃至与医院外部的其他医疗机构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这也正是IBM规划中,CHAS项目未来二期工作的重点所在。

  “到时候我们会实现总院和分院的衔接。”李南平说,除此之外,一些系统外的医院,譬如广州市部分区中医院、有协作关系的医院之间的平台也可以互相打通、实现信息共享。

  而这,也正是IBM一贯标榜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缩影。其中包括建立开放的、以统一标准为基础的、可互操作的电子病历系统;开发先进的针对中医院的临床科研整合平台;此平台还可结合IBM的语义技术,系统理解和分析特定临床记录内容的准确含义,并且能处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以应对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语境的差异。

  “中医的现代化,很关键的一点,便是怎么用现代的方式来演示、解释。”在李南平看来,这些描述本身便蕴含着医生们的感受和经验,事实上也正是中医传统的一部分,原样保存更有利于保护其中“不可言传”的经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