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医用敷料上半年出口迅猛

医用敷料上半年出口迅猛

文章来源:中国医保商会发布日期:2011-09-08浏览次数:47247

虽然面临原棉材料价格波动、通胀和汇率变化、用工荒和涨薪潮带来的压力,但出口运行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中国医用敷料产业近20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20年前的“加工业”发展到今天的“制造业”,在全球产业转移中获得了发展机遇,成功抵御了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都有了较大提升。我国医用敷料已出口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在欧美医用敷料进口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

  2011年上半年,虽然医用敷料行业面临原棉材料价格波动、通胀和汇率变化、用工荒和涨薪潮带来的压力,但出口运行仍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成为纺织业的一枝独秀。

  上半年行业出口运行正常

  据中国医保商会敷料分会整理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医用敷料出口开局良好,出口金额为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5%。

  从近半年的出口月度数据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总体形势向好,每月出口规模在2亿美元上下浮动,出口月环比持续上升,6月当月出口额达到了2.2亿美元。(2)棉制敷料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是带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药棉、纱布和绷带的出口价格同比增长了35.84%、棉制手术巾出口价格同比增长48.69%。(3)无纺布医用制品出口占据了相当份额,2011年的医用敷料产品出口的统计范围增加了无纺布医用产品,从上半年的出口数据来看,无纺布医用产品出口额达到了3.19亿元,占敷料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一。

  欧美地区是主要出口市场。对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出口占据了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累计占比49%。但目前,我国出口的敷料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如传统的棉质敷料药棉、纱布和绷带、棉质手术巾等,中低端敷料占到了出口总额的70%以上,出口平均价格较低,仅为欧美同类产品价格的八分之一。

  出口企业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全国经营医用敷料出口业务的企业有3千多家,其中年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从上半年的数据看,排名前10位的企业均为生产型企业,前10强企业的出口额占比达到了33.05%,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数和市场集中度基本持稳。

  药棉、纱布和绷带是出口大宗商品。整体来说,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产业升级、技术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和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药棉、纱布和绷带等产品。上半年,药棉、纱布和绷带类产品出口额为4.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09%,出口额的增长主要由价格上涨所带动,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增长了35.84%。医用无纺布制品包括一次性手术衣、帽、手术洞巾等产品,随着该类产品的医院的普及,市场逐步增长,上半年出口额为3.19亿美元,占敷料产品的28%,成为敷料出口的第二大类商品。

  技术创新是引导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整体来说,我国医用敷料行业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阶段,产业升级、技术发展较为迟缓,生产和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药棉、纱布和绷带等天然材料类医用敷料,技术难度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行业研发水平不高,既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也与行业的竞争格局有关,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首先,在国内市场上,传统医用敷料仍占主导地位,新型敷料由于价格高,市场普及比较慢,因此我国新型敷料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企业在新型敷料的研发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上高端敷料产品主要来自欧美的行业巨头,国内本土企业的产品很少。其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竞争格局,导致整个行业研发投入小而分散,进而影响了研究开发的产出。第三,相关标准滞后也影响了行业发展,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对医用敷料产品的质量标准控制将日趋严格,我们的产品标准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比如在敷料化学和微生物的质检标准、产品规格的标准化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新型医用敷料市场快速增长带来市场机遇,技术创新是不二选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大,人们更希望缩短康复时间。新型医用敷料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医用敷料用量,大大缩短护理时间,迎合患者需求。在这些因素促使下,使用更方便、性能更优良的高科技敷料将是一个趋势。例如,人工皮肤、人工骨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敷料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将被广泛采用;水凝胶、水胶体、泡沫敷料、透明敷贴等功能性敷料将强势增长。

  由此可见,未来市场机会更多将来自新型高端敷料领域,要在新型敷料市场上获得份额,必须着力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这是实现我们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在技术创新方面,除了企业层面进行经营和战略调整,加强与研发机构合作取得共赢,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企业或行业新产品、对医用纺织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进行扶持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