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放会:64排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

中放会:64排CT血管探针技术在颈部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世界医疗器械杂志中放会报道组发布日期:2011-10-17浏览次数:45559

发言人:陈洪亮
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键词:血管探针技术 CT 颈动脉狭窄 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 ,VP)在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我院2010年4月至 2011年 2月行颈部CTA检查,进行了血管探针技术处理并有颈部动脉斑块患者,共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38~75岁。扫描范围从颅底到主动脉弓上部,扫描方向为颅顶向足侧,嘱病人扫描时头颈部保持不动且不作吞咽动作。先注射20ml生理盐水,平扫完成后作动脉期扫描,第8s开始于第1颈椎平面行同层SureStart 扫描, 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50mA, 转速0.4s每转,螺距53,探测器覆盖范围32mm,层厚0.5mm,间隔0.5mm。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总量80ml,从肘静脉注入,触发阈值设为80HU。A组采用常规MPR、CPR重组图像,测量病变狭窄直径和邻近正常动脉直径,计算狭窄程度,测量病变累及范围和密度。B组采用VP颈内动脉成像,自动分析血管狭窄的程度、累及范围及测量病变的密度。由五位CT室医师共同阅片评定,A组用常规重建测量狭窄严重处直径a,测量近端正常直径b,颈动脉狭窄率X=(b-a) /b×。狭窄分级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实验狭窄分级法进行测量[1、2]: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闭塞100%。根据斑块密度(有无钙化)分为:非钙化斑块( 无钙化)、混合型斑块(部分钙化); 钙化斑块( 完全钙化) 。根据累及长度分为:局限性(<10mm),节段性(10~50mm),弥漫性(>50 mm)。

  结果 VP和MPR、CPR重组测量的血管狭窄的程度、累及范围及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有斑块血管共有84支,累及范围短5.0mm,长59.0mm,以局限性、混合性及轻度狭窄为主。

  结论 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临床上短暂性脑缺血、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 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赖于可靠的诊断。目前, 颈部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多采用多普勒超声、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长期以来DSA被认为是诊断颈部血管病变的金标准, 但其方法属于有创性,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横断面影像辅助下,颈动脉CTA在显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 长度以及血管内表面有显著优势,与DSA相比,64排CTA成像范围大,造影剂用量少, 一次注射即可显示颈部所有动脉,不受血流影响,对粥样斑块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可发现血管壁外病变,作为一种安全、价廉、快速、微创的影像检查方法。VP技术对轻度狭窄检出能力较VR、 MIP强,而 MIP及VR技术对重度狭窄的病例可能会显示过度[5]。VP是一种自动化处理技术中,本来应用于观察细小血管内腔的情况,如评价冠脉腔内有无粥样硬化斑块、 冠脉狭窄程度等,本研究应用于观察颈部动脉狭窄评价,在颈部动脉狭窄累及范围、斑块性质判断(密度测量)与狭窄程度分析与常规MPR、CPR重建技术比较能力相似,但其自动化程度更高,特别在测量血管狭窄方面快速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