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内窥镜临床应用升温难敌进口优势

内窥镜临床应用升温难敌进口优势

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锐进网Gaily发布日期:2012-02-13浏览次数:40315

    随着我国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代表医学发展的新方向,而内窥镜微创治疗则是临床医学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光机电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高科技学科的有机结合体,使用内窥镜的微创手术以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备受医患双方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消化、呼吸、泌尿、耳鼻喉科等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工具。
  
  电子内窥镜应用广泛  
  内窥镜的历史经历了从硬性光学内窥镜到光导纤维内窥镜、再到电子内窥镜的过程。随着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1983年美国人首先发明了电子内窥镜并应用于临床,被认为是内窥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由于电子内镜的问世,给百余年来内镜的诊断和治疗开创了历史新篇章。
  《医药经济报》调查显示,当前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日本的奥林巴斯、富士和宾得这几家公司的电子内窥镜产品;已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结肠镜腹腔镜、支气管镜、斜视胃镜和双孔道胃镜等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电子内窥镜。
  电子内窥镜不是通过光学镜头或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被称为“微型摄像机”的光电耦合元件CCD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过图像处理器“重建”高清晰度、色彩逼真的图像。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发展进程。电子内窥镜的出现,使图像质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目前,一种无痛苦、可吞服的药丸式电子内窥镜已经问世并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胃镜和结肠镜无法到达的、长度达数十米的小肠疾病的诊断。这种药丸实际上就是一种微型摄像机和图像信号发射机,固定于患者腰带上的接收器,可接收、处理和保存药丸发来的彩色图像信号;将接收器连于医生的计算机,就可以观察患者小肠内的所有情况。
  如今,电子内窥镜的广泛应用使早癌的诊断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特别是日本富士公司推出的内窥镜下小探头超声系统,可将不同频率、不同规格的小超声探头通过内窥镜的孔道送到体内,探查不同组织层面的肿瘤状况,大大提高了诊断的阳性率。
  在不远的将来,内窥镜技术将会成为临床医学微创技术的主流,如:胶囊式内窥镜将向着功能多样化、智能化、特点化的方向发展,传统内窥镜也将与新技术结合。日、美、欧企业拥有众多的核心专利技术,随着医用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们会继续利用目前的专利优势不断巩固自己的技术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内窥镜下治疗也蓬勃兴起,如:食管狭窄扩张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息肉切除术、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窥镜下治疗、消化道癌内窥镜下治疗等。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创外科手术,内窥镜手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电子腹腔镜的问世,是电子内窥镜手术的开端。电子内窥镜手术除具有普通内窥镜手术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降低医疗成本等特点外,还具有画面清晰、便于图像保存与传输,远程会诊及教学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胸腔镜、电子宫腔镜、电子关节镜、电子喉镜、电子胆管镜、电子脑室镜等也将不断问世,为电子内窥镜手术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随着内窥镜医学的发展、新的电子内窥镜产品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人体的奥秘不断被揭开,各种疑难病症也会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据悉,目前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研制一种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用它来完成内窥镜的操作,甚至手术器具的操作。借助于机器人动作精确、工作可靠的优点,可使内窥镜手术更具安全性、准确性和便利性,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外资品牌仍独霸市场  
  我国的内窥镜技术发展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10年,我国内窥镜行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5%;行业利润总额近14亿元,同比增长约6%。虽然我国的内镜诊疗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设备市场上,国内的内窥镜市场约七成一直为国外品牌所垄断;从应用来看,国外高端品牌主要应用于胃镜、输卵管、尿道、小肠镜、支气管等专业医疗中,而在耳鼻喉等治疗中,国内医院、门诊等主要使用性价比更高的同三维、医光、成运等国内品牌。
  外资品牌从产品、技术到服务都占据的优势,其中,奥林巴斯、宾得、富士能、卡尔史托斯、WOLF以及史赛克6大品牌占据了主导地位。国内品牌虽然在价格上占有优势,但技术水平仍然是软肋,加之销售渠道的开拓能力也无法与外资品牌媲美,因此市场占有率很低。
  根据必联市场研究中心《中国内窥镜国际招标报告》显示,2011年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市场产生中标结果不到20项,产品中标数量20余台;其中,中标项目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1%,中标产品数量同比去年上涨33%左右;而在环比方面,10月份中标项目数量持续下滑,降幅在35%左右。
  在招标采购地区方面,2011年10月共有11个地区参加内窥镜国际招标并终中标。期内,福建地区登顶中标金额榜首,中标金额在75万美元左右,紧跟其后的是中标金额在60万美元上下的云南和上海两地,其余地区中标金额都在40万美元以下。
  2011年10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中共有近20家代理商中标。按市场份额来看,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厦门市国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云南澳敦贸易有限公司、北京贝迪科技有限公司、沈阳万里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安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其中标金额分布在35万~75万美元之间,其余代理商中标金额都在20万美元以下。
  制造商方面,2011年10月我国内窥镜国际招标中共有8家制造商的产品中标。其中,奥林巴斯独占市场份额达60%之多,中标金额超过200万美元。STORZ和Endo
optiks位列二、三位,其市场份额在10%上下,中标金额在30万~50万美元之间。剩下的5家制造商市场份额都在5%以内。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11月,我国内窥镜的进口量为20082台,同比增长136%;进口金额达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8%。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我国共计出口内窥镜29844台,同比下降7.3%;出口金额达2521.34万美元,同比增长28.9%;进出口价格相差较大,其进口平均价格达12525.77美元/台,出口平均价格为844.84美元/台。
  国内内窥镜市场中,外资品牌垄断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市场,外资品牌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在内窥镜市场较早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虽然中国品牌在价格上有优势,但技术水平仍然是软肋,加之销售渠道的开拓能力有限,市场占有率不到四分之一。
  “医用内窥镜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子内窥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必将为医学发展带来突破性变革。”有业界专家指出,多功能的电子内窥镜已经问世,它不但能获得组织器官形态学的诊断信息,而且也能对组织器官各种生理机能进行测定。国内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特点,加大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借助其综合研发能力,迅速突破技术难点,掌握关键技术。在胶囊内窥镜、一次性内窥镜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为发展我国的内窥镜设备进行技术储备。同时,联合医疗机构,通过其临床资源对技术不断改进和实践,并快速实现产业化,从而打破国外企业在内窥镜领域的领先地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提升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