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私营医疗器械企业步履维艰 缺乏自主品牌

私营医疗器械企业步履维艰 缺乏自主品牌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2-11-01浏览次数:32920

社区医院目前的医疗器械配备都是以国产器械为主,主要还是因为国产器械价格便宜,资金上容易协调。但是,根据基层医院反映上来的信息,国产的医疗器械质量方面与进口产品还有很大差距。

 

医疗设备制造工厂生产线一角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可以预见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将空前膨胀。
据统计,仅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就达到265.98亿美元。专家预测,今后两年,我国医疗器械设备销售收入还将稳步上升,国内医疗器械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不过,本应该是这个市场中大参与者的国内众多医疗器械私营企业,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
企业规模小 分布不平衡
记者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了解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有超过14000家生产企业,4万多家经销商,年市场容量已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及市场增速均在20%以上。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喜之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企业里,中小型的私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的产品也只是中低端的附加值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骆燮龙说,与国外的医疗企业相比,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没有形成规模龙头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据了解,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对比中国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两者不成比例。
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在国内企业有所涉及的中低端市场,80%到90%以上也都为仿制设备。国内的医疗器械厂商的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另外,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私营医疗器械企业的分布不均。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网信息显示,登记在线的4930家企业当中,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占有优势。广东等9个省市的企业所占比例将近80%。其中仅广东省所占企业比例就超过20%。
产品质量差 技术含量少

目前,国内有条件的医院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几乎都是进口产品。只有那些资金条件不允许的医疗机构不得已才会使用国产医疗器械。
“不是我们不支持国产器械,实在是国产的医疗器械质量上确实有差距。”北京海淀区羊坊店社区医院的李院长说。
李院长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社区医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基础差,起步晚,还有资金方面的限制,社区医院目前的医疗器械配备都是以国产器械为主,主要还是因为国产器械价格便宜,资金上容易协调。但是,根据基层医院反映上来的信息,国产的医疗器械质量方面与进口产品还有很大差距。
“国产医疗器械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10到20年,许多生产技术还有待提高,我们能够很快仿制国外企业的产品,但是却无法仿制核心部件,核心技术还要依赖进口。”上海新眼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羿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也提到,目前我国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多采用传统生产模式,许多产品是低水平重复生产,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并且大部分产品为低端组装。
也因为这样,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往往被扣以“拷贝”“低端”“山寨”的帽子。
科研水平低 市场不规范
面对这些问题,私营医疗器械企业自身也在寻找出路,也希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但是资金技术的缺乏,医疗器械市场的不规范,让原本就在夹缝中生存的私营企业更加步履维艰。
“科技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国产医疗企业存在的大难题。” 方羿表示,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原本利润有限的企业如果要拿出经费来搞科研,使得很多企业都艰难维持生计,甚至有一些因此负债并终破产。
“我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国内医疗企业交流会,会上一家企业就表示他们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研究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终研制出来时却发现这项技术在国外早已存在。”方羿向记者说起这段经历时,语气之中仍有苦涩。
而这样情况在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中,并非个例。
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认为投入资金搞科研要比直接引进外企技术花费高,而且研究出来之后并不能保证能够带来实际效益,所以很多企业不再设有研发部门,而只是从事一些基本的生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竞争力很难上去。
一些小作坊式的单位自己不成规模无法完成市场行为,另一些有资金但没有经验的企业为了能够进入市场便提供资金与人力,两者合作达到“共赢”,看似资源合理利用,但是背后却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因为这些企业没有行业经验,而一些加工小作坊对于生产的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使得一些低质量,低标准的产品进入到医药器械市场,为国产医疗器械产品"再添一笔"。”从事市场销售多年的石家庄奥菲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于鹏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