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医疗体系转型催热体检业 投资者不停找上门

医疗体系转型催热体检业 投资者不停找上门

文章来源:投资界发布日期:2013-05-18浏览次数:28386

  看似不缺钱的健康管理行业,却不停有钱找上门来
 

  医疗体检中心做的是亚健康人群生意,有能力辐射上下游产业链
 

  现在给你近一亿美元,你会拿去做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爱康国宾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黎刚,是个大问题。在健康管理行业,爱康国宾并不是规模大的企业,但吸引投资者的能力却首屈一指。2013年4月,高盛集团与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联合向爱康国宾投资近一亿美金。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健康管理行业大的一笔私募投资。
 

  截至目前,爱康国宾共在全国20个城市拥有35家体检中心,这个数字少于慈铭体检和美年大健康。不过其营收能力却是目前医疗体检三甲中强的,2012年实现营收约8亿元。“应该说,我们的资金状况是比较充裕的。”张黎刚说。言下之意,公司并不是特别缺钱。

  在医疗体检行业,不缺钱或许是常态。另一家医疗体检龙头企业慈铭体检已经发起IPO程序并完成过会,有质疑者说,上市直接的目的应该是融资,但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末慈铭体检账面现金额为1.52亿元,报告期内短期借款和流动负债均为零,说明慈铭体检现金充裕。就是这个看似不缺钱的行业,钱却不停送上门来。2012年8月,美年大健康也成功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者为凯雷投资。

  这钱有点“烫手”。先听听投资人怎么说。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柳青表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增加,慢性疾病增加,国民健康意识提高,使医疗体系面临新一轮转型,“我们希望现在的医疗资源配置逐渐由治疗转变为预防和健康管理为核心。”简言之,高盛和GIC认为自己投的是中国医疗事业的未来。

  仅从增长数字来看,这已经是许多人的共识。常被引用的一组数字是,医疗产业在美国占到GDP的18%,而中国只有5%。另一方面,很多实体经济的兴衰难免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但医疗产业却是个避风港。“医疗产业的增长率近年可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张黎刚说,具体到爱康国宾,近年也可以维持规模40%至50%的同比增长。

  “宏观面大家都看好,从微观层面看,行业还是分散程度比较高。整个医疗服务业中,真正浮出水面可以投资的标的并不多,行业前三甲全被投资人看中,也不稀奇。”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另一方面,在现阶段以医疗体检为主的健康管理行业,由于行业格局分散,并购频频发生,甚至不乏排名靠前企业间的相互并购与合并。爱康国宾即是由爱康网与国宾合并而成。美年大健康也是同业合并的产物。慈铭体检在2008年更是曾经一周内连续完成两起并购。多次并购之后,三分天下格局已定,张黎刚也表示,“至少两年内,我看不到行业内前三甲有互相整合的可能。”这意味着随着行业三大龙头地位的稳固,市场格局正在开始趋于稳定,此时风投入场加码正当其时。

  融资完成后,上市是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07年,爱康国宾即获得美林证券、ePlanet、华登国际、美国中经合集团、上海创投、清科集团等6家投资机构共同注资2500万美元。并计划三年内在海外资本市场完成IPO,但未能如愿。这次融资完成后,上市的话题重提,眼前同行已完成过会,上市指日可待,张黎刚却表示“没有时间表”。高盛和GIC也没有硬性要求何时完成上市。那接近一亿美元的钱怎么花?张表示,接近一亿美元的注资,一方面会用于在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医疗实体扩张,且扩张速度会大大加快,另一方面,也会开始发展“与医疗体检”平行的新业务。

  与其谈论上市问题,张黎刚更愿意拿出苹果手机,去摆弄演示爱康国宾的APP应用,“未来三个月,安卓版本也会上线。”他的履历显示,虽然是哈佛大学的医学硕士,但是创业早年张黎刚却有5年互联网创业经验。在张看来,如何强化爱康国宾的IT基因,包括研究下如何用好大数据,似乎比上市更为紧迫得多。

  这或许出人意料,但张有自己的理由,比如说到大数据时,他指出,体检中心既然积累了很多关于健康情况的信息,“为什么不同的人,都用一个体检套餐?顶多是男女区别(男女各有各的套餐),再加上年龄段的差异。”他认为,不同的人,检查项目也应不同,因为家族病史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特别是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比如有人抽烟,有人不抽烟,检查项目应该不一样,因为对人体的全面检查是没有止境的,但是特定的人群,决定他在某一方面是高风险的时候,可以对某个器官进行的检查。”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IT技术男进入健康管理行业后,对过往经验与知识的念念不忘,但这也是为体检中心的个性化服务探路。当几个龙头企业建立了初步竞争门槛后,都在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同业者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如果对比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健康管理产业发展模式,BUPA模式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美兆模式比较有代表性。英国健康巨头保柏集团(BUPA)是全球大的医疗保健机构之一,其模式的核心特点是将商业保险与健康体检结合。保险收入占其营收大部分。这一点上,中国企业目前常见的做法是将体检作为商业保险的赠品或者给银行VIP客户的福利。“根源在于,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与欧美国家本质不同,不存在可比性。我们的体检变成了福利。”有业内人士指出。

  而美兆模式的核心,就是利用会员制,深耕客户资源。通过后期的细致管理则有效增进顾客黏性。例如对于体检后那些需要干预的客户,会每周打电话叮嘱其改变日常不良生活习惯。“今后我国的方向不应是笼统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讲了十几年,没有很突破性的发展,关键是概念太泛泛。”这位业内人士指出。

  美年大健康董事长俞熔就认为,医疗体检中心做的是亚健康人群生意,其有能力辐射上下游产业链,因为体检之后必定有部分人群转去医院就医,这时如何提供更专业化差异化的指导很值得研究。“我更关注主流慢性病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例如医学上糖尿病,在我国就有9000万人口,还有高血脂高血压人群,之后针对某一类人群的解决方案,会比笼统的医疗管理来的更实际。”他认为,医疗体检机构早晚会从预防,以及有特色有限度的治疗向更专业的治疗发展。

  张黎刚也有意颠覆自我,改变体检中心90%的收入来自体检的情况,“健康管理”在张看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体检收入理应在50%以下。但是,对于未来新业务的具体内容,他守口如瓶,不过下面的这段话或许让人遐想无限:“做医疗产业,专一是对的,但是当机会来了,你也不要放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同时也是太平洋人寿和泰康人寿的投资人,他们也在观察,看自己投的保险公司和爱康国宾这样的健康管理机构之间能否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