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把脉国际医疗旅游投资前景

把脉国际医疗旅游投资前景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发布日期:2013-10-09浏览次数:24244

        作为全球增长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亚洲2012年因医疗旅游带来的收入就超过1900亿美元。面对巨大的商机,许多投资者闻风而来,但在涉外医疗行业,有时候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资金,而是资源。 
        在电影《北京遇见西雅图》里,挺着大肚子的汤唯在西雅图一家华人经营的别墅里待产。这部在冷清的三四月间打破4亿元票房的电影,不但让两位主演火了一把,更是让“赴美产子”成了当下的热词。“其实,赴海外产子只是国际医疗旅游产业中很小的一块。”浙江宝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盛集团)美国公司总经理王朝阳告诉《浙商》记者。 
        医疗旅游是指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修养为主题,并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产业。6月28日,宝盛集团在杭州正式启动“宝盛·国际医疗与健康服务”项目,试水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产业。 
        涉外医疗的快速通道

        宝盛集团董事长沈柏焕的挚友在几年前体验了一回赴美医疗,整个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国内医院人满为患不同的是,位于美国休斯敦的MD安德森医院就医环境非常好,医生对患者的病历,甚至家族病史,都会进行详尽的分析,之后进行诊断、治疗。在这里,医生对每个患者的问诊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以上。此次医疗之行让沈柏焕的朋友非常满意。 
        与此同时,沈柏焕不断听到身边有人提到对海外就医的需求,以及对于费用和相关服务的抱怨。据说,一位浙江的企业家,为了去美国波士顿的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帮母亲治疗胰腺癌,动用了自己的私人公务机。因为其母年事已高,飞机中途停了不少地方,结果看病用了不到30万元,飞机一个来回的费用却高达600多万元。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少人还在海外遭遇了转诊预约、沟通以及疗养上的问题。为什么不把自身已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做一个与海外看病相关的服务呢?自此,试水国际医疗旅游服务的念头开始在沈柏焕的脑海中浮现。 
        很快,通过宝盛集团美国分公司的运营和跟进,宝盛集团和着名的癌症治疗机构MD安德森等医院达成了合作意愿,双方就中国患者赴美就医展开全面合作。王朝阳认为,虽然宝盛集团之前的主业和医疗并不相关,但是依托美国专业团队的运作和中国强大母公司的背景,以及国外的医疗资源,宝盛将有能力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据悉,除了医院预约、病例翻译、签证等服务之外,宝盛还将在休斯敦投建一家酒店,提供地道的中餐等中式服务,为消费者此后的疗养提供为本土化的服务。同时,宝盛还将组建医疗俱乐部,为所有已经进行了海外医疗消费和即将进行海外医疗消费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和当地医生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当地主流的医疗体系。 
        国际医疗旅游的巨大市场 
        国际医疗旅游的商机究竟有多大?作为全球增长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仅亚洲2012年的医疗旅游收入就超过1900亿美元,其中,韩国驻北京、沈阳、上海、青岛和广州的各领事馆签发的医疗旅游签证达3000多个,和前年相比增加了1300多个,同比增幅达76.5%。而据墨西哥旅游部预计,到2015年,墨西哥每年将接待45万人次的医疗旅游者,预计将创收13.5亿美元;2020年此类游客将达到65万人次,创收40.5亿美元。 
        “前几年我们每年的客户仅数十人,2012年却猛增到200多人,今年估计还要翻一番。”来自上海的一家国际医疗旅游公司负责人表示。而他也注意到,自己的竞争者越来越多,都是看好了国际医疗旅游的巨大市场。 
        然而,在这样的商机诱惑之下,医疗旅游行业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 
        “虽然很多国内从事国际医疗旅游的机构表示自己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是和美国当地的中介进行合作。”与国际医疗旅游行业有一定接触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院长刘运德表示。而这些美国当地的中介机构,有些并不那么靠谱,甚至出现过患者刚下飞机,中介就向其推销汽车,说是方便去医院,而患者买了汽车之后,中介却不见踪影的事。“这就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本身提出了要求,大的难点在于相关机构是否能提供高效、快速、优质的服务,同时能够准确判断患者需求、控制成本。”刘运德指出,在这些方面,有时候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资金,而是资源。
投资机构仍在观望

        浙江国贸东方资本总经理郑韶辉毫不掩饰对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行业的看好,国贸东方资本本身就在进行医疗领域的投资,而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属于这个行业里的高端业务,在这里,或将诞生下一个牛股。以投资机构的眼光来看,关键的是相关机构的商业模式,大的风险则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比如,在介入之前,相关机构认为只需要具备3个要素即可,但是介入之后却发现要6个要素,这个时候风险就很大。”但他同时指出,进入这个行业还要踩好时间点,并不是越早介入就越好,毕竟“早了容易当烈士”。目前投资机构对这一行业普遍持看好但谨慎的态度,“至少就我本人来说,在未来两年内会持观望态度。”
        郑韶辉认为,一家企业在涉水国际医疗旅游产业时,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投资?包括是否具备了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合理的交易结构,有利的驱动因素有哪些,是否适合自身实力等。二是能不能不投?即眼下是否是好的时间点,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大。后一点,就是亏损了应该怎么办?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