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浅析我国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浅析我国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文章来源:电子产品世界发布日期:2013-11-19浏览次数:23185

         我国是医疗器械需求大国,至2005年底,我国有15500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已形成年销接近6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并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进口额为33亿美元,2005年进口额接近50亿美元。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费用的90%以上用于购买国外产品,这些基本都是属于智能化医疗器械。我国现有自行研发生产的智能化医疗器械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水平。​ 
         21世纪初是我国全民生活水准迅速提高的时期,也是拉动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关键时期。目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品牌甚少,以生产中低档水平医疗器械为主,企业在窘境中徘徊,缺乏国际竞争力。大力扶植发展智能化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医疗器械产业与制药产业被誉为医疗产业界的两大“长青树”,在国外这两颗“长青树”产业规模相当。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规模仅是制药业的1/5--1/4, 发展极不平衡。积极加大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力度,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家体制的行业管理分类来看,该行业归口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省市级科委行政设定为“生物制药和环保类”。行政主管官员有开发生产医疗器械经历的人员甚少,而医疗器械规格品种门类繁多,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单一人员难以全面深刻了解全貌。​ ​ 
         国家科技部每年度计划项目的分类目录中,该行业划归在生物制药、卫生、药品等类别下,近才划分到生物工程门类之下。以往该行业统计数据难以归类分析,隐身在药品行业的阴影之后。​ 
         由于医疗器械品种繁多,分类包括“声、光、机、电、纺织、纺织、化工、材料”等多种单一门类或几种门类的交叉构成,这在国内行政管理方面造成很大困难。比如,在早期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评审中,医疗器械项目就难以找到相应的专家进行评议。​ 
         在建国初期,国家百业待兴,年富力强,忙于国家的基本建设,很少考虑医疗领域。在国家计划经济时代,也无暇顾及医疗器械行业。在国家经济改革时代,在我国这个新兴产业少人问津。​ ​
由于按照国内行政管理的特点,造成了现在医疗器械行业存在重管理轻扶植的局面,使得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长期在低水平和小规模状况下徘徊。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行业指导能力和影响力弱,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条件中,属于被忽略的地位,重视的比重远远小于轻工业中的“纺织品和鞋业”。​ 
         长期以来,卫生部门规定的医疗仪器收费标准变相鼓励医疗机构进口国外医疗器械,对国外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这种消极观念影响长期难以消除。比如监护仪收费标准是,使用国内企业生产的监护仪每小时收费3元,而使用国外企业生产的监护仪每小时收费6元。有些医疗机构在医疗仪器采购中,直接或间接排斥国内企业生产产品,以数倍于国外当地价格购回医用仪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早在1994年我国的专家就呼吁“用购买两台CT的费用就可以研制出一台CT,再用10台购买CT的费用就可以生产出50台CT”,但这些呼吁得不到有关部门的任何支持。​ 
         美国早已在制定的《购买美国产品法》中明确规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除非有关机构或部门的负责人断定,本国所供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不合理”(美国中小企业产品的报价只要不超过外国供应商报价的12%即为合理),或者购买它们将不符合美国的公共利益,就必须购买本国的货物或服务。美国政府采购支持国货,促进了美国企业的发展。遗憾的是,我国至今尚未制定相应的购买本国货物或服务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国外企业的垄断性销售直接阻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自1992年苏联解体,世界“冷战”结束后。国外大型军工企业瞄准医疗器械产业这一“长青树”,纷纷将生产军火的技术用于生产医疗器械,使得医疗器械尤其是智能化的医疗器械日新月异。国际医疗设备大型企业间并购风起云涌,呈快速上升趋势。这些“航母级”的国外或外资企业直接与“舢板级”的国内企业在中国医疗市场上角逐,情形可想而知。​​ 
         建立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园,造就中国的“航母”级企业​ 
         智能化医疗器械是新兴技术产业,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其它传统行业的发展速度。为扶植这一新型产业,必须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保障这一新兴技术产业的发育、成熟、壮大。​ ​ 
         由智能化医疗器械行业内科学家作为“行业旗帜型”的科技带头人;以行业学会为依托,全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直接参加,以研发转化基地为载体,建立中国智能化医疗器械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即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园。它可实现四大功能:科技攻关的平台、高技术产业化基地、技术交流培训的载体和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 
         积极开展研究和解决产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培养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不拘一格募集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急需人才。如技术前沿人才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人才,“行业旗帜型”的科学家和管理人才等;​ 
         开展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内外的人才和设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合作;​ ​ 
         利用产业园的研究成果转让资金和接产研究成果的大型企业生产资金,开始滚动运营,形成研究成果产业化。联合金融机构和财团,建立中国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基金;​ 
         联合各部委办,结合“研、产”一体的优势,为市场大量急需或满足人们新的医疗模式急需的产品研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建立行业指导协会,弥补国家行政管理的弱区。融入国际化行业机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发展所需的国内产业标准;​
建立开放式软硬件试验室,采用共同购置或租赁,共享版权,分时使用的原则,解决产业园内外相关单位软件版权使用合法性问题,促进产业上下游单位和产品间的衔接;​ 
         实行在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园内的单位间合作的创新模式、协调各单位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成果共享。​
         通过创新的合作模式,组建智能化医疗器械集团。统一协调、按行业标准指导、按分类实行管理、按专业制定规划、按产品充实发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经过研发转化基地的发展运营,实现国内两种优势、内外两种机制、科技两种技术、营销两种市场的战略格局。形成新产业利润的高增长点,造就中国智能化医疗器械产业的“航母”级企业。这是充满生机活力的科技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