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智慧医疗体系推进的八大问题和六大举措

智慧医疗体系推进的八大问题和六大举措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发布日期:2014-06-18浏览次数:17630

          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我国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以及各省市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智慧医疗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关键要素和大单元模块。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必将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出广阔的空间,智慧医疗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这一系统的出现必将为解决各种矛盾提供有效的方法,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将对我国医疗领域系统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加快技术架构建设 
         智慧医疗就是要形成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完整的、协同合作的、智慧的医疗体系。 
         智慧医疗能够更好地符合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它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经历可以看出,无论改革思路和方法有何不同,在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与科技手段来实现目的,作为推动医改的切入点的认识和方法都是一致的。 
         智慧医疗就是要形成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的,完整的、协同合作的、智慧的医疗体系。同时还要结合政策匹配、机制完备、技术全面、标准规范、运行安全可靠、管理有序的社会保障体系,搭建出长期稳定、有效、持续的,具有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可审计性和可控性的应用系统基础平台,使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信息系统手段可以保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能够有效开展疾病管理、卫生管理、应急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强化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和监督、协同管理;百姓可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我国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统一指导下,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在部分地区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实现了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有效互动沟通。 
         可实现以下功能:通过无线网络,使用手持PDA便捷地联通各种诊疗仪器,使医务人员随时掌握每个病人的病案信息和新诊疗报告,及时快速制定诊疗方案;在医院任何一个地方,医护人员都可登录距自己近的系统查询医学影像资料和医嘱;患者的转诊信息及病历可以在任意一家医院通过医疗联网方式调阅等等。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快速推进,该类技术将会普及到每个地区的医院之中,例如中国移动公司在全国中心城市智慧医疗系统初步推广,北京协和医院等的医疗信息系统正在为全面提升医院工作效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一个基本完善、实用、合理的智慧医疗雏形正在我国推进并形成。目前,作为智慧城市重要的基础模块,智慧医疗技术架构共分为三层,分别为应用层、网络层、终端及感知延伸层。 
         应用层根据医疗健康监测业务场景分为急救类、慢病类、院前急救类及个人健康等不同业务类别。
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有线方式可支持XDSL和XPON等;无线方式可支持2G、3G、4G和WLAN等。网关在网络层与感知延伸层之间进行数据存储和协议转换,并通过接入网发送,具有对业务终端的控制管理能力。
终端及感知延伸层指的是为医疗健康监测业务提供硬件保证的各类传感器终端。感知延伸层网络有线方式可支持以太网、RS-232、RS-485和G.hn等;无线方式可支持WiFi、ZigBee、RFID、Bluetooth和IrDA等。针对不同的应用,这些传感器终端可以组成相应的传感器网络,如车载类传感网需要便携类心电监测传感器、车载呼吸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设备,个人/家庭类传感网需要家用心电监测传感器、血压监测传感器和家用血糖传感器等设备,医院类传感网需要心电监测传感器、血压传感器和血糖传感器等设备。 
         智慧医疗体系逐步推进

         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思路,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 
         我国现有智慧医疗的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涉及领域颇为广泛。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相似,各层涉及的技术领域众多,主要涵盖有感知医疗终端、健康数据传输接口、健康数据存储方式及用户需求终端等。其标准涵盖医疗器械、食品药品、健康卫生等方面的诸多标准,并交叉有电子信息、机械装备、节能环保等诸多领域的相关标准,甚至涉及国际相关标准,比如IEEE、ISO、ETSI、ITU、IHE、HL7和GSMA。 
         我国现阶段能够制定、发布、管理标准的组织错综复杂、乱象丛生。现有智慧医疗领域的标准组织可以分为:感知层涉及的标准组织、网络层涉及的标准组织,以及应用层涉及的标准组织。其中,感知层标准组织主要有全球重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ZigBee联盟、通用串行总线USB以及Bluetooth(蓝牙技术)中的Health Device Profile(HDP)等;网络层标准组织主要有国际电信联盟ITU、欧盟官方通信标准化组织ETSI、全球性贸易协会GSMA、3GPP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等;应用层标准组织主要有IEEE、HL7、DICOM、ISO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思路,在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开展了区域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卫生信息化工作初显成效。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方式,例如浙江省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和区域医疗工作成效明显;厦门市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相关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北京、湖北、新疆、内蒙古、辽宁、四川、重庆和无锡等省(市)也都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面临商业模式创新等问题与挑战

         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法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虽然我国在智慧医疗系统技术、标准、产品、应用以及政策层面均呈现出良好的开端,各地政府在推行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制定出相应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以推动。但从现阶段实施情况分析,仍然面临着法律制度、结构协同、服务理念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一是政府法律保障问题。智慧医疗中的个人健康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同时也涉及医师的职责。如何保证广大市民在大限度上享受医疗健康服务,同时又可以尽可能保证自身的隐私安全,这是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以及监督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是产品化与市场准入问题。现有的智慧医疗系统产品多数尚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度较差,缺乏相对应的产品、技术专业标准,套用标准较多,产品结构功能设计思路混乱、使用过程复杂,难于掌握。由于系统庞大特殊复杂,新企业很难取得相关资质,与市场规定准入条件和指标要求差距较大,难于形成、遵循和符合市场公平性原则。 
         三是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提升问题。智慧医疗技术涉及医疗专家系统技术、医疗感知技术、电源管理与运用技术、网络通信的软硬件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众多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融合、突破和创新,在此过程中除了持之以恒、不懈追求之外,还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是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智慧医疗涉及行业领域范围较为宽泛,产业结构和利益链条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收益泼洒在各个环节上厚此薄彼,需要有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法来整合利益关系,调整利益结构和转变分配方式。          
         五是标准化与规范问题。系统涉及信息采集、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终端接口、功能结构等多个环节,现有业务与技术标准涉及领域宽泛,形成各类标准盘根错节、乱象丛生、错综复杂,大量的标准已过时需要重新制定,历史堆积问题日趋严重,负面影响日渐凸显。 
         六是资源配置与协调问题。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形成了条块固化模式,网络集成与服务商结构也颇为复杂,资源分配方式、技术协调对接、服务协同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市场、技术资源分配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管理。 
         七是规范运营服务和管理问题。医疗行业由于长期属于资源短缺行业,形态比较稳定和优越。随着智慧医疗的应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化会对医疗行业从业人员和机构形成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改变传统工作形态。服务意识有待改变,服务理念有待更新。 
         八是医疗知识普及与培训问题。传统医疗理念中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远远不够,对于健康知识的认知甚少,重治疗轻预防现象较为普遍,对于治疗过程的了解知之甚少,部分治疗服务方式难以被接受,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成为医患关系紧张和健康问题社会化的根源。无论是产品的使用者还是医疗服务者都需要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和信息技术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及智慧医疗的难点。 
         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和 广泛地推广运用。 
         (1)创建更加合理、完善的软硬件系统模型 
         建立协同合作关系的智慧医疗体系,需要有一个智慧医疗的核心系统基础模型。系统不仅能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和指导建议,能有效预测和预防疾病发生,同时,还能激励、引导每个人正常生活或在出现不适反应时,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基础模块,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将个人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活动记录在案。能够实现医疗机构、患者/常人、卫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具体的内容包括个人生活习惯、体检结果、家族病史、本人病史、诊治情况,以及现病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恢复过程等。 
         (2)创立科学有效的商业服务模式 
         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自然也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可通过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三方面的优势,让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发挥作用,让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群体:病人、医生、研究人员、医院管理系统、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风险投资等都积极参与并能够从中受益。 
         需要树立市场需求和政策规划导向相结合、服务模式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为主相结合的思想和服务理念,创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居家养老、健康保健等多种产品与服务模式。构建一系列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服务保障系统,开发与之相对应的高效便捷、方便有效、简单可靠、安全舒适、通俗易懂的系列化产品,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适应性需求,以解决现在城乡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大医院的拥挤情况,同时可以创新出新型商业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使参与企业获得应得的利益,政府也可以付出更少的成本,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监督力度。 
         (3)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智慧医疗的核心是病人各种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这些信息能够在医院科室之间、医院之间,甚至在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政府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因此,人体异常生理特征参数、曲线、图形等生理信息采集传感器和网络终端设备就成为智慧医疗系统技术的核心和纽带。非医疗机构,家庭成员、特殊人群、个人信息数据采集专用传感器开发及产业化、健康参数对比模型研究及应用、个人健康保健量化管理方式、病理参数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都是智慧医疗的当务之急。只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才能降低成本和广泛地推广运用。 
         (4)整合有效资源、构建完整产业链

         我国智慧医疗行业地域分布广泛,技术差异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集中度较低,应该设置重点区域重点扶持发展,应该集聚包括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产品生产商、终端制造商、生物工程基础研究与配套机构、传感器技术研发机构和厂商,以及用户服务代理商等多方资源,形成在一定区域内的产业集聚群体,通过行业组织和机构搭桥,开展包括产品技术工艺、市场应用信息、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构建不断完善的智慧医疗产业链。 
         (5)成立标准化专业机构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行业,融合有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跨度较大的行业领域,涉足的技术标准复杂凌乱,缺乏行业规范标准体系。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针对产品技术工艺、市场运营与服务、产业行为与管理,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6)强化示范应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国智慧医疗行业政府主导、规模有限的特点较为明显。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都还在萌芽状态,需要政府的推进和引导。在相对发达地区树立相应的示范工程和应用试点是十分必要的,避免形成市场应用、产品技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的混乱,加大推广应用和规范管理成本,为今后规范行业和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规定的技术、产品、应用、服务内容方面,制定出对应的、详细的税收激励政策,并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给予政策性资金支持。 
         推进智慧医疗是面向全社会的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切入点,不仅为医改提供可行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平台,也为全社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实战场所和公共平台。因此,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可简单盲从和闭门造车,更不能贪大求全和一哄而上。要根据建设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结合地区以及新医改的要求逐步推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完整设计、分步实施的智慧医疗建设规划,遵循循序渐进、规范标准和实用为主等基本原则,抓好系统的顶层设计,从技术、管理、应用层面真正把各个单位的信息孤岛连通起来,把海量的沉淀数据利用起来,让每一个人在任何地方的医疗和健康信息都能被记录、随时查询和信息共享,使得智慧医疗真正成为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真正意义上实现“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