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赵性泉教授:再灌注时代的神经保护丨CSA & TISC 2022

赵性泉教授:再灌注时代的神经保护丨CSA & TISC 2022

文章来源:医脉通发布日期:2022-08-12浏览次数:58

神经元死亡是脑卒中的主要病理表现。在缺血性脑卒中(血栓阻塞血液流动)发生过程中,动脉每发生1分钟的闭塞,就会导致将近200万个神经元的死亡;如果动脉闭塞超过10小时,则相当于26年正常衰老过程中预期的神经元数目消失。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目标是拯救缺血半暗带,促进修复大脑神经重构的恢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挽救梗死灶周围因缺血性损伤而发生功能异常但尚未死亡的神经细胞,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即拯救“缺血半暗带”。那么,在治疗时间窗内如何拯救缺血半暗带呢?


➤发病4.5小时——静脉溶栓治疗;

➤发病6小时——桥接/血管内治疗;

➤发病6-24小时——血管内治疗。


赵性泉教授指出:实际上,这个时间窗应该是模糊的人为时间窗概念,逐渐被病理生理时间窗所代替,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通过影像的手段找到缺血半暗带,醒后卒中患者,并没有人为时间窗,只要有缺血半暗带存在,治疗都是有效的。这一概念也为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打开了一扇窗户。


如果超过治疗时间窗,血脑屏障已被破坏,此时容易发生出血转化,脑组织可能因再灌注损伤而进一步损害,可以考虑通过扩张血管、增加血容量来改善侧支循环。


三、神经保护治疗已成为神经病学领域研究热点,探索神经元死亡机制被视为干预治疗的核心靶点


神经保护剂是指任何一种能够通过拮抗有害分子来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事件,而不是改善脑血流。以缺血半暗带损伤关键机制为靶点,覆盖多重神经损伤机制的神经保护剂,可能阻断脑缺血级联反应,抵抗神经损伤,延长治疗时间窗,有助于减轻再灌注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减少后遗症。


脑卒中的神经保护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30年来一直是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探索神经元死亡机制,直接干预神经元、减少神经元死亡被视为干预治疗的核心靶点。


赵性泉教授指出:理想的神经保护剂应具备以下特点:不良反应少;减少神经元损伤;易于在院前环境中应用;改善功能结局。


随后,赵性泉教授讲述了神经保护治疗的机制和基础:


神经保护剂紧紧围绕的一定是整个缺血损伤的级联反应,包括再灌注损伤、ROS途径、炎症途径、凋亡途径等。


神经保护的靶点在于可以减少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延长干预的时间窗口,并进一步改善结果。


赵性泉教授讲述了近年来神经保护治疗的多项进展。


小结


➤神经元死亡是脑卒中的主要病理表现,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目标—拯教缺血半暗带。


➤应用神经保护剂大程度减少神经元损伤和改善功能结局。神经保护剂可针对神经损伤机制的靶点进行有效干预。


➤近年来,神经保护治疗取得多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