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2023 CASH | 邱录贵教授:MM免疫靶向治疗不断突破,准诊疗引领血液学高质量发展

2023 CASH | 邱录贵教授:MM免疫靶向治疗不断突破,准诊疗引领血液学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医脉通发布日期:2023-02-04浏览次数:56

医脉通:MM的治疗至今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近些年MM治疗的主要发展历程以及目前MM的诊疗模式?


邱录贵 教授


MM发现已有百余年,但真正有效的治疗应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马法兰的出现开始。MM治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传统的化疗阶段,即以细胞毒性药物为主的阶段,包含几项重要进展:①MP(马法兰+小剂量泼尼松)方案,使部分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生存期得到相应延长。②VAD(长春新碱+阿霉素+大剂量地塞米松)方案,其有效率较MP方案有明显提高,且可能在对MP方案无效的患者中发挥作用。③以VAD诱导、大剂量马法兰预处理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ASCT的应用使年轻MM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延长至3年左右,总生存超过5年,且至今仍为MM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为新药时代,主要包含两类药物,一是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和卡非佐米目前仍被认为是不同类型MM治疗的基石药物;二是免疫调节剂,第一代沙利度胺既有免疫调节功能,又有抗血管新生作用,第二代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方案在MM治疗中疗效好,也已成为MM治疗的基石药物,而后还出现了泊马度胺。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联合ASCT治疗,使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进一步延长,中位总生存可达8-10年甚至更长。


第三阶段为免疫治疗阶段,即后新药时代,包含几项里程碑式进展:


①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为获批治疗MM的CD38单抗,通过几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了其联合已有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或来那度胺的治疗,无论在复发/难治还是初治患者中均有良好疗效,可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加深缓解深度、延长患者生存;除达雷妥尤单抗外,Isatuximab也有望很快在国内上市,以及由我牵头的TJ202中国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也已完成,正在等待递交上市申请。


②BCMA靶向治疗:a.靶向BCMA/CD3的双特异性抗体Teclistamab,在既往经多线治疗/三类药物过度预处理患者中可获得60%-70%的有效率;b.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目前已有两款BCMA CAR-T细胞产品在欧美国家上市,一为ide-cel,另一为cilta-cel,cilta-cel的获批基于CARTITUDE-1研究结果,患者总缓解率超过90%,且大多数患者获得了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缓解,疗效较ide-cel更佳,其在国内的上市申请也已于日前被受理。在BCMA CAR-T的研发方面,我国与美国并驾齐驱,目前已有两款人源化BCMA CAR-T上市申请被受理,一为全人源化BCMA CAR-T CT103A,其关键性注册II期临床试验由我和李春蕊教授共同牵头,有效率超过95%,患者体内CAR-T细胞持续时间可超1年。另一为CT053。因此,目前我国共有三款BCMA CAR-T有望上市,将为中国复发/难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c.靶向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如Belantamab mafodotin。


随着新型药物的相继上市和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MM已从中位生存仅有2-3年、致死率较高的侵袭性肿瘤变成一种能够被有效控制、患者生存期长且生存质量高的慢性疾病。


医脉通:随着骨髓瘤领域诸多新药的涌现,MM可选择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因此,为不同的患者制定合适的完整治疗方案尤其重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建立的MM诊疗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乃至水平。能否请您谈谈目前MM要实现真正的精诊疗还面临哪些难题?


邱录贵 教授


MM领域新药层出不穷,一方面表示其始终处于热点领域,不断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其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治,患者反复复发,始终存在未满足需求,因此促进了药物的研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患者“量身定做”治疗方案对临床医生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尤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同中心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临床诊疗工作应尽可能地规范化,实现精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即根据患者年龄、体能状态、预后分层,以及经济、社会状况等诸多因素,为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一线治疗方案,复发后再根据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复发后疾病性质,以及体能状态、脏器功能等选择后线治疗方案。因此,对于承担大量诊疗工作的一线医院的医生,应尽可能按照诊治指南规范为患者进行系统诊疗,对于TOP级、研究型的医院,应着重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如加强生物学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理解,从而探索和制定新的诊疗策略。我们团队经过近20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MM精诊疗体系和转化医学研究体系:


通过精确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类型、分期和预后分层,而后制定整体治疗方案。我们已开展了3个队列研究,从早的以沙利度胺为基础整体治疗的01方案,到对比沙利度胺和硼替佐米为基础整体治疗的02方案,再到以硼替佐米为基础预后分层整体治疗的03方案,使MM患者无进展生存由研究前的13个月延长至近40个月,总生存由27个月延长至70多个月。


围绕MM生物学特点开展系列研究。MM难以治源于其生物学特征,一是遗传学高度不稳定和克隆演变,二是免疫抑制微环境导致免疫逃逸和无法清除微小残留病。我们的研究发现:①NEK2和AURKA基因是导致MM遗传高度不稳定的关键分子;②通过单细胞水平的多基因FISH检测,发现近70%患者在复发时发生了克隆演变,且不同克隆演变模式对患者生存预后有重要影响,如线性进展模式患者预后很差,总生存仅约2年,因此在MM疗效评估中,不仅要关注微小残留病水平,还应关注微小残留病质量,即是否发生了克隆演变;③破骨细胞、CD38+ Treg细胞和Breg细胞均在MM免疫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CD38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既靶向肿瘤细胞,同时改善了免疫抑制微环境,与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等具有良好协同作用。


目前MM精诊疗面临的难题有如下几个方面:①诊疗规范化,需加强推进诊治指南规范的落实。②预后分层的优化,已有的ISS分期、R-ISS分期及第2版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2-ISS)或mSMART分层体系等均无法完整且精地反映患者预后,优化的预后模型需在简单易推广和精预测之间实现平衡。③动态预后分层的建立,需在静态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调整分层。如部分患者在诊断时未检出任何高危因素,但使用标准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原发难治,或在缓解后早期复发,即功能性高危患者,需要准确识别、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其预后。④MM为多基因驱动的疾病,很难靠单一的药物,甚至靶向药物也无法克服其克隆异质性,因此需要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但联合用药在不同预后分层患者中应如何抉择,尤其是高危患者如何治疗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


医脉通:目前为止,MM仍是一种不可治的疾病,患者会经历反复的复发,发展到难治阶段。对于高危MM患者的治疗您有何建议?


邱录贵 教授


高危MM的治疗是目前提高MM整体疗效、延长患者总生存的重要难题。高危患者即按照标准治疗,如VRd方案序贯/不序贯ASCT,再进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后,总生存仍不及3年的患者,如R-ISS分期III期、伴有TP53缺失、复杂染色体核型、多种复杂遗传学异常、原发浆白、髓外侵犯的患者。MM具有高度异质性,标危患者中位总生存可达10余年,甚至有部分患者可能实现临床治,但高危患者经诱导缓解后,可能很快进展/复发/难治,生存预后不良。


在我们中心,首先根据R-ISS分期、遗传学、是否伴有髓外侵犯、浆细胞白血病,以及P53缺失是否为主克隆进行静态预后分层,以识别高危患者,甚至超高危患者。在对高危患者的治疗方面,多采用以VRd为基础的四药联合诱导方案,以达雷妥尤单抗为佳,后序贯ASCT或有效的巩固治疗,而后使用达雷妥尤单抗或硼替佐米联合来那度胺进行维持治疗。对于年轻的超高危患者,甚至采用五药联合方案,如VRd联合达雷妥尤单抗和细胞毒性药物,缓解后可按需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或ASCT或CAR-T。此外,还需在静态预后分层基础上,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和克隆演变,及早发现功能性高危患者,并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大化患者获益。因此,MM治之路的落脚点即动态预后分层驱动的整体治疗策略。


医脉通: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至今已历时三届,每届大会的淋巴瘤骨髓瘤论坛中都留下了您的身影,您觉得今年淋巴瘤骨髓瘤论坛在设计上有哪些亮点或不同?


邱录贵 教授


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的主题为“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具体到淋巴瘤和骨髓瘤领域,本届大会仍聚焦其诊疗发展的热点问题,如在骨髓瘤领域聚焦于预后分层和免疫治疗,并邀请到国际上的骨髓瘤专家Nikhil C. Munshi教授作主题报告,在淋巴瘤领域聚焦于CAR-T细胞治疗和双特异性抗体;另外,大会还结合了相关基础研究进展,如在骨髓瘤领域,邀请到湛教授分享MM生物学研究进展。这都反映了血液科医师对血液学科整体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基础和临床交叉融合与转化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