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三甲医院手术量激增,这些器械采购迅速升温!

三甲医院手术量激增,这些器械采购迅速升温!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发布日期:2023-03-20浏览次数:60

一位患者在北京一家知名大三甲消化科预约无痛胃肠镜时被告知,排期要到一年后了,因为疫情期间积攒的需求太大了。


01 择期手术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全国各地医院接诊已逐步回归正常。据了解,部分医院的手术科室甚至出现了超负荷运作状态。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黄海军在接受钱江晚报采访时表示,节后医院手术量猛增,其中,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心内科等科室手术量较大。以朝晖院区为例,每天手术量超过260台,其中,各类外科手术超过了200台,心血管介入手术日均40台左右,神内、神外、血管外科、疼痛科的介入手术20台左右。

根据无锡日报消息,春节长假后首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周手术达863台,其中不乏三、四级手术,涵盖了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眼科、普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等科室;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目前住院病人维持在日均2000人左右,其中北院区住院患者更是连续创整合以来新高,达到530人;无锡市市中医医院已连续三日单日住院量均超过1180人次,创该院六年来历史新高。

草根数据调研显示,疫情前19年某大型三甲医院一天的手术量大概在100-150台左右,现在200~250台之间,50%~70%的增长。

山东某三甲医院骨科的孙医生告诉赛柏蓝器械,目前其所在医院的常规手术已经完全饱和,原则上除急症手术以外不再接受当日预约。从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基本上集中在创伤、运动损伤关节、关节置换、以及脊柱手术。


02 短期需求升温,这类器械市场将扩容

过去三年,医疗企业器械可谓“喜忧参半”。

此前,与防疫相关的医疗器械企业获得了发展利好,像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等需求飙升,甚至远销海外。但与此同时,正如上文所说,择期手术耗材等非防疫所需的相关医疗器械需求锐减,遭遇了销售困境。

根据LifeScienceIntelligence调研统计,2019-2022年中国各类外科手术量CAGR均小于2016-2019年间,较多非紧急性的疾病治疗也在延后,其中普外、心外、心脏介入、眼科以及骨科相关手术量受到的影响较大。

好在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随着医院手术量复苏,医疗器械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是个洗牌的过程。

疫情期间,库存积压、成本提高等问题客观存在,对于行业龙头来说,可以凭依赖其体量安稳化解。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现金流出现断裂,则可能被淘汰出局。

与此同时,部分医疗器械器械凭借着防疫相关产品实现了利润翻倍增长,但在获得高额收益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一方面,这几年研发投入被大量挤占,导致创新方面后继无力;另一方面,伴随着疫情管控政策变化,防疫相关产品需求断崖式下跌,大量库存难以消解,再加上回款难问题,形势并不乐观。

常规医疗器械和耗材的库存问题方面,孙医生表示,疫情期间虽然手术量下降,客观上也造成了一定的库存积压问题,不过并不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器械和耗材不容易过期;另一方面他们过去的采购模式主要是“随用随要”,积压的量本就很少,随着手术量复苏很快就消耗掉了。

整体来看,手术量激增意味着围手术期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或迎扩容,无论是耗材还是设备,都将迎来一波采购热潮。

对目前这种“报复性”的手术需求,孙医生认为其本身不可持续,决定手术量的因素还是当地人口规模以及器械耗材价格。随着疫情期间积累的需求不断消耗,未来几个月的手术量将趋于常态化,不过这对于医院和企业来说,已经称得上是好消息了。

此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医疗也将迎来迅速恢复。国金证券认为,目前消费医疗和院内医疗的恢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春节后院内医疗和社会医疗消费恢复加速,以及去年二季度至四季度的低基数效应,这种消费行情大概率将贯穿全年。消费医疗器械及择期手术器械有望逐步复苏,长期看创新和渗透率提升是主基调。

伴随着常规医疗的迅速回暖,加上各项医疗短板的填补需求,医疗器械赛道的角逐正重新回到正轨。目前新一年的集采正在多地继续推进,院内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