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守护群众用药安全

文章来源:全球医疗器械网发布日期:2023-06-03浏览次数:14
核心提示: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约20万人死亡,已经成为除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外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所谓“是药三分毒”,药品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这是因为,药品在预防、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因药理机制、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给患者带来不良甚至是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包括超说明书用药、药品质量问题等导致的不良医疗后果。


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引起约20万人死亡,已经成为除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外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ADR引起国家高度关注,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定期发布公告,积极开展监测工作,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药害事故的发生。


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意识


早在2011年7月,我国就开始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管理办法》(卫生局81号令),其中明确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包括进口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92.5%的ADR报告来自医疗机构,可见医疗机构是ADR监测的关键控制点,其上报的ADR的数量和质量对ADR监测工作和药品警戒水平影响重大。


从康泰克PPA(苯丙醇胺)事件到痔血胶囊引起肝损害而被停用等,回溯ADR发生事件,在每起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控制等环节, ADR监测体系和事件应急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ADR监测,除了发现ADR,还可以发现药品质量问题、药品的处方或标准问题……这些都为医疗安全和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传统ADR监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漏报率高,上报的数量远低于实际发生的ADR数量。二是自发呈报通常时间滞后,可能会延误ADR的及时处置。三是新的、严重的ADR上报比率低,对药品的上市后安全监测意义不大。四是报表填写不规范,上报的报表无法用于统计分析。这些问题导致传统的ADR监测具有信息采集不全面、问题处理不及时、数据统计不准确等缺陷,难以杜绝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持续、反复发生。


信息化智能监测,ADR监测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伴随着医改的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发生巨大变化,逐步深化。在政策要求与实际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医院的数据利用意识全面觉醒,数字化改革与医疗领域纵深融合,系统性、智能化的需求成为趋势。


药品,为人类健康而生产,为了让它更好地成为人类健康的“伙伴”,相较于传统模式来说,基于信息化主动监测更能满足大数据时代ADR监测的新要求,是ADR监测的必然趋势。


对医护人员来说,大数据智能监测和知识库智能分析,能主动判断并提醒ADR,避免ADR发生,提升诊疗水平。


对院内管理来说,规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流程,确保ADR监测上报及时准确,有效控制药品风险,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


对公众来说,对ADR进行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置,以及ADR数据的开放共享,大限度地减少药品引起的危害,促进医疗安全;同时有效加强了药品上市后安全监管,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