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双向转诊能否“三赢”

大医院和社区医院双向转诊能否“三赢”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日期:2007-06-28浏览次数:72740
     看病挂号难、床位紧、检查费用高……是老百姓一直关注的焦点话题。为解决由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引起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4月起,北京正式施行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的“对口支援、双向转诊”。

    按照北京市《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累计不少于15天的诊疗、带教、健康教育等服务,保证每个受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都有支援医院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岗。同时,双方组建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团队,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和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这一措施实施近一个月,效果如何?能否实现大医院、社区医院和患者的“三赢”呢?

    患者在社区看病,快了,省了;医疗服务和需求之间需要更细致的对接

    4月23日,记者来到北京市一家小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新添了“天坛医院专家诊室”,不少周边社区的患者在专家出诊排班表前驻足查看。

    排班表上,清楚地标有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内科等科室专家的姓名、职称、专长和出诊时间。这天上午,来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的是天坛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徐晓薇。徐医生一上午共看了14位病人。

    家住方庄芳群园2号院的邢玉珠说,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以前去天坛医院看病,头疼的就是专家号难挂,有时排了好长时间的队也挂不到号,“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专家门诊了。”

    居民们反映,他们往往是冲着信得过的大夫,才赶到大医院看病。以往社区医疗机构利用效率不高,也是因为居民们对社区医务人员缺少足够的信任。

    在大医院,住院患者日均消费都在数百元以上,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不过几十元。患脑梗塞长年住院的赵阿姨说,她曾在回龙观医院、宣武医院等医院以及社区医院住过院,“每天平均费用多会相差200元”。

    当然,大小医院在诊治条件和措施方面还是存在着差距。“不大的毛病在社区医院瞧瞧,还是挺合算的。”赵阿姨说。

    采访中,医药费报销也是患者关心的话题。很多患者说,以往舍近求远奔大医院,很大程度上也是怕在小医院看病药费没法报销。为此,北京市放宽了医保患者的定点医院报销范围。只要是转诊到对口支援大医院的患者,即使转诊医院并不是患者所选择的医保定点医院,也可享受医保。

    对于目前“对口诊疗”的模式,有一些患者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医院来支援的专家基本上是各个专科的医生,而社区患者中很大比例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二者之间,需要更加细致、有效的对接。

    医院由竞争到互补,双向转诊要克服“向上转容易,向下转困难”

    双向转诊既包括“上转”――从社区医院到大医院,还包括“下转”――从大医院到社区医院。目前,北京市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之间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已开通。

    4月1日上午,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椿树社区的5位老年患者,手持社区大夫开具的转诊单,来到友谊医院。工作人员很快帮他们把手续办好,由“双向转诊专区”的专家提供诊治。

    宣武区卫生局医政科蒋景春科长说,如果双向转诊运转顺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将由过去一定程度上的“竞争”变成“互补”,北京一些大医院整天人挤人的局面有望缓解。

    据了解,在一些尝试双向转诊制度的城市,大的障碍在于“向上转容易,向下转困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无法接诊的重症患者,会很快将其转入大医院;而大医院一般会待病人完全康复后,才让他出院。

    “向下转”之所以不畅,一方面是由于病源的多少直接影响医院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区医院设备技术上有时无法满足病人康复需要。比如,社区卫生服务配备常用药品312种,这和大医院的药品种类相差很远,一些患者需要的药在社区根本找不到;再如检测设备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检查设备跟不上,一些检测结果大医院不承认……

    北京市卫生主管部门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据介绍,目前,只是初步明确了双向转诊的标准,即社区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有手术指征的危重病人等须向大医院“上转”;大医院中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诊断明确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则可转往社区医院继续治疗。但是,双向转诊要想走得更远,还有许多“细活”要做,比如各个病种转诊的具体标准、医疗保险的顺利衔接等。

    突破“瓶颈”,还要在观念、制度上下功夫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一常见现象,会因为双向转诊的实施而缓解吗?

    专家认为,双向转诊实质是由政府牵头对城市医疗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既减少了患者在大医院的复诊费、住院费,还能腾出大医院的设备、技术、服务等,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已有青岛、广州、武汉等城市开始尝试双向转诊制度。但是,据了解,这些城市都碰到了一些相似的“瓶颈”:既有观念方面的,如市民对社区医院的技术水平不太信任,一些大医院的医生不太情愿到下面出诊;也有机制上的,如验单检查无法互认,相当部分患者转诊后仍需重新检查,等等。

    北京市的双向转诊同样也遇到了这些问题。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些时间。更重要的,还是从制度方面寻求对策。

    北京除了放宽了医保定点医院报销范围外,还对大医院和个人加强考核,能否按规定完成支援社区任务,成为确定奖惩的一个依据。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韩德民希望,双向转诊的层次与内涵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深化。他认为,大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互动,不仅在为患者看病方面,而且要拓展到教学、科研、医疗管理等方面。

    还有人士提出,政府应组建专门的管理协调机构,搭建支援与受援双方对话与沟通的平台。目前,东城区、宣武区等均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统筹、规划、管理、组织、协调包括“双向转诊”在内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