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医药分开芜湖模式的几点隐忧

医药分开芜湖模式的几点隐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报发布日期:2008-01-25浏览次数:68225
与南京市相距不过几十公里的安徽芜湖市,目前也在悄悄地进行着一场医药分开的改革,但这个被业界称作“芜湖模式”的改革与南京的“药房托管”模式完全不同。

  2008年年初,芜湖市政府牵头成立的一个“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悄悄挂牌运行,全市首批纳入试点的8家医疗机构的药房将全部转到这个“药管中心”,且这个中心也是全国为推动医药分开而由政府成立的实质性的专门机构,一个由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据了解,这个药管中心将全面担负起“负责制定全市基本用药目录,建立统一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药品网上招标、网上采购,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承担医药分开后各医院药品的统一配送管理,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

  而医疗机构“只提供用药信息资料和用药需求,不再经营药品;药管中心按时与医院进行核算及财务结算,对药品按全省集中招标采购价顺价加成销售部分,同时医院药剂人员人事、工资等关系全部划转到药管中心”。

  芜湖市有关主管部门官员称此举“将完全切断药品及药剂人员与医院的利益关系。”并公开表示,药管中心成立的同时,宣布药价下降5%。

  但此举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由此拉动药价下降,笔者认为还有三个难题需要解决:医院怎么活下去;药价如何通过市场的机制降下来;药管中心会不会成为新的腐败孳生点。

  首先,在药房被拿走、财政补贴又不到位的情况下,就算实现了“医药分开”,医疗机构能否存活又成了新问题。

  药房全部拿到药管中心,意味着曾经由药房为医疗机构带来的50%以上利润没有了,在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没有得到切实提高,政府财政补贴不能到位的前提下,一直依靠这部分药品收入来维持医院运作和发作的医疗机构必定会遭遇经营困境。

  尽管芜湖市政府也提出“要按照全省集中招标采购价顺价加成部分补给医院”,而且每年还要拿出7000万元来用于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对于该市每年年收入都上亿元的三家三级医疗机构来说,还不包括那么多二级和社区医疗机构,这每年7000万元的财政投入显然杯水车薪。

  其次,“药价下降5%”的提法行政痕迹过浓,并非真正由市场调节机制来实现药价下降。

  在当前药价依然居高的状态下,药价下降5%并不算太高。另外,这个药价的下降提法显得行政命令的痕迹过重,好像就是为了响应一下这个试点新政的开局而提。显然这样的药价下降就难以摆脱“被操控之嫌疑”,也就无法真正体现由“医药分开”而带来的药价下降的实惠了。

  后,解读“芜湖模式”,城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药房实际上都要纳入到“药管中心”,其功能和作用不仅与过去的医院药房完全相同,其所拥有的决策权和操作空间比医院药房还要大得多。如何保证药管中心后不会成为发生集中腐败的“大本营”,将考验当地政府的监督执行力。

  药管中心的成立并没有改变医药商业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也没有减少药品采购种类和用量,因此并不能对这些医药商业企业产生多大的限制。由此可以肯定地推断,尽管表面上切断了药品与医院的关系,但新成立的药管中心必将会成为厂家大的攻关目标。过去所发生在医药购销领域的各种腐败行为依然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演。如何确保杜绝集中商业腐败行为产生,这恐怕是“芜湖模式”的主推者们在改革前必须首先做好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