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医院资讯 > 医生忙碌没空儿勤洗手 成“病毒的传染源”

医生忙碌没空儿勤洗手 成“病毒的传染源”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6-05浏览次数:74061

按照规定,医务人员在接触手足口病人之后,需做到“一患一洗手”。本报记者 胡雪柏 摄

  每当疫情来临,人们就开始互相提醒“勤洗手”。然而,与病毒“亲密接触”的医生,因为忙碌却常常忘了洗手,容易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5月6日至8日,记者走访了京城7家医院,发现绝大多数医生都没做到“一患一洗手”,甚至连勤洗手都做不到。

  手卫生成为儿科门诊软肋

  适逢手足口病高发季节,记者在体验时特别选取了几家医院的儿科门诊。遗憾的是,走访中记者没有发现一位儿科大夫做到了“一患一洗手”。
 
  5月6日14时30分,民航医院儿科门诊一名女医生连续接诊了三位患童,并未站起身去旁边的洗手池洗手。记者留意到,儿科诊室洗手池旁就贴着“预防医院内感染,从正确洗手做起”的标语。

  同日,记者在海淀医院儿科诊室1看到,一位女医生告诉抱着孩子的母亲:“这个孩子得的是水痘!”但还没等母子俩走出诊室,这位医生就开始喊:“下一位!”记者在诊室外观察了十几分钟,只见她不停地接诊病人,却没站起来去洗一下手。

  在儿童医院,记者随机走访了二楼内科专家诊室13、18和皮肤科12、13等诊室,发现这些诊室的医生只是不断地接诊病儿,并没有抽出时间洗一下手。5月8日,对于医生忽视手卫生的问题,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加强提醒!”

  记者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中发现,“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也即平常所说的“一患一洗手”。

  成人门诊情况也不乐观

  除了面临手足口病威胁的儿科门诊,在医院其他科室,医生密切接触患者后也未做到马上洗手。虽然《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要洗手。但事实上,各家医院离这个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5月6日9时30分,记者在海淀医院体检科耳鼻喉科诊室内看到,一位女医生在检查时手部不断地和体检者接触,连续检查多位病人,在此期间她始终没有洗过手。

  5月7日14时,积水潭医院心内科7诊室的一位医生患者量完血压后,没有洗手就接着给其他病人看病。

  5月7日,在协和医院20诊室,记者注意到一位男医生连续接诊了3名患者也没有去洗一下手。

  针对“一患一洗手”的问题,不少医院表示:病人太多,医生根本没时间洗手。5月8日下午,民航医院疾病感染科一男工作人员表示,医生忙的时候一天要看两百多个病人,不忙也得看六七十人,“一天看200人,如果一个病人洗一次手,那得洗200次手,根本洗不过来。再说那样洗,手还能有吗?”

  部分医院洗手设备陈旧

  除了患者多没有时间,医院洗手设备不方便也是医生不愿勤洗手的原因之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各诊疗科室应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开关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记者体验中发现,虽然各大医院的门诊科室都配置了医生使用的洗手设备,但洗手设备却有很明显的区别。协和、民航的洗手池还是采用老式的手动开关,洗手池边千篇一律只有一块肥皂、一条擦手毛巾,一些擦手毛巾看起来“历经风雨”,早已失去干净“本色”,而医生之间共用毛巾肥皂本身就容易出现交叉感染。

  反而是二级的海淀医院和一级的管庄西里社区卫生服务站里,医生诊室里的洗手池水龙头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感应式或脚踏式开关,海淀医院各门诊科室还配备了洗手液,每个洗手池上方贴着一幅写有“正确洗手方法”的宣传画。记者看到,宣传画上标有对于洗手步骤的图案和文字说明。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里还提出,当医生“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此次体验记者也在民航医院医生诊室桌上看到了用于手部消毒的消毒剂。不过,记者观察了将近二十分钟,该医院外科诊室的大夫连着看了6个病人,既没洗手,也没用过一次消毒剂。

  白大褂擦手养成习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即使是搀扶病人、触及病人的肩、手,或是碰到病人的衣物床单等,医护人员也会感染大量的细菌,其中有不少是致病菌。要预防医院内感染,好的办法就是科学的洗手。

  由于没有准备纸巾和干手设备,加上医生们不愿使用共用毛巾,不少医务人员洗完手后只好自然晾干,也有相当一部分等不及手自然晾干,干脆在白大褂上擦干。

  5月6日,在海淀医院皮肤科诊室3,记者看到一男医生在为一位女士做完检查后,把手洗了洗,在空中甩了几下,随后手心手背分别在白大褂上“啪啪”拍打两下算是擦干了。

  5月7日14时,在积水潭医院心内科7诊室,一位女医生在没病人来就诊的时候洗了洗手,不过她没有使用搭在水龙头上的擦手巾,而是顺手在白大褂上抹了抹。

  有数据显示,在对国内8家三级甲等医院500多名医护人员的调查中发现,只有41%的护士、16%的医生每天能按规范洗手,而有34%的医生和20%的护士在洗手后会习惯性地在白大褂上擦干。

  各医院“洗手”要求不统一

  虽然各家医院的医生都难做到“一患一洗手”,但记者在回访医院的过程中发现,不同的医院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同。

  当记者向海淀医院反映医生不注意手卫生的问题时,海淀医院医患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医生给普通病人看病不需一次一洗手,只有针对传染病,才有必要“一患一洗手”。

  积水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医生确实应该做到“一患一洗手”,不过门诊病人多、候诊时间长,医生可能着急把病人看完,就没有来得及洗手。他说,医生确实应该提高手卫生意识,医院会督促医生注意手卫生。“一些医生反映如果一患一洗手,手又湿又凉,还会延长患者就诊时间,对患者看病带来不便。”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所以医院为医生配备了消毒液,擦在手上,十几秒钟就干了!”

  5月8日,卫生局热线12320的工作人员表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关于“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规定中的“病人”指的是手足口病人,不是所有病人。“卫生局没有要求医生在给每一位病人诊疗后必须洗手,”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要求每位医生必须洗手的话,那么假如一天有一百个病人的话,医生还得洗一百次手,医生的手也受不了,等待就诊的患者也不会愿意,但是医生还是应该做到勤洗手的。”

  ■记者手记

  为医生“勤洗手”想办法

  记者此次调查中所见到的上百位医生,恐怕没有一个不乐意在接诊过程中勤洗手。

  事实上,在记者日常与医生的接触中发现,可能是职业使然,多数医生都是非常注意卫生的。比如,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在回家后把上班穿的衣服脱下来放在门口,然后做的件事就是洗手,甚至不少医生还被认为是“有洁癖的怪人”。

  在每天与疾病的斗争中,估计没有一个医生会愿意手上沾满细菌和病毒。但理想永远和现实存在差距:医生每天门诊要看几十甚至上百个病人,根本腾不出时间每看一个病人就洗一次手,“我们有时起来洗个手,后面排队的患者很不耐烦,他们不能理解,认为我们在拖延时间,其实我们也很无奈。”记者采访时遇到的一位医生抱怨说。

  是抓紧时间给患者看病更重要,还是抽空把手洗洗干净保护自己也保护患者更重要?这在当下医生资源紧张、患者扎堆大医院的现实状况下,确实是一个难解的问题。我们此次的调查也并非对医生吹毛求疵,因为医生洗手,不管是于医生自己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个好的事情。

  总有一些解决的办法,比如医院为医生提供一些不伤手的免洗消毒剂或洗手液,让医生在接诊间歇就能轻松地完成手部消毒工作;患者在排队候诊的同时,也给医生多一些理解,不要催促,甚至可以提醒医生洗洗手。因为,医生洗手不仅仅是为他自己,也有利于病人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