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政策引导国内医疗器械业有望枯木逢春

政策引导国内医疗器械业有望枯木逢春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8-04浏览次数:74852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临床医疗、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和健康保障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装备,其人均消费额比例已成为衡量各国卫生体系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人均器械消费额比例仅为5:1,远远过后于发达国家1:1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统计表明,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600亿元,仅次于同期的美国和日本;年均增长率达到13%以上,据此估算,至2010年,我国的医疗器械总产值将逼近800亿元,赶超同期的日本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既便如此,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仍然较低,且市场分布极不平衡。一方面是大型医院不断购置高技术水平的进口器械作为提高医疗水平和医院创收的手段,尤其是在2003年卫生部取消原有大型医疗器械进口的审批权,医院自主进口设备以后,进口产品大量涌入;另一方面却是大部分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如中小医院、社区、农村医疗等环节装备的缺少和落后。 

  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水平并引导市场有序发展,政府对医疗市场重新做出了整体把控。针对基础医疗卫生设施落后的情况,“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体系:在农村,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救助体系;在社区,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预计“十一五”期间总体投入达到200亿元。因此,基础医疗器械的普及将成为社区和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关键一环。由此势必带动以消毒、基础诊断、检验等医疗器械市场的升温。这为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带来了发展机遇。据统计,至2008年初,我国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2000家,其中80%以上仅能生产一、二类器械。科技含量不高成为国内产品的特点之一,同时价格低廉也成为本土企业占领市场的优势所在。因此,基础医疗卫生设施的健全和整体水平的提升,将为国内医疗器械厂商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2007年下半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医疗器械实行集中采购的管理办法,目的在于规范医院的合理化采购,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据慧聪研究统计,我国许多大型医疗设备,如DR、CT、MRI、DSA、医用直线加速器等长期依赖进口。2007年全国各类医用X射线设备的进口数量达到4232台,比2006年增加了近900台,进口金额达到6908万美元,同比增长32%;2007年全国CT的进口数量394台,相对2006年有所减少,但是进口金额却增长了22%。另外,MRI在07年进口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进口金额却高达20393万美元,比上年激增33%。 

  大型医疗设备市场成交金额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填补中小医院设备空白和受产品价格增长影响以外,各类产品的比例明显增加,如64层CT等。而医院竞相购置价格昂贵的医疗设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高额检查费用的影响。以X光检查为例,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和物价局联合颁布的收费标准,一张普通的X胶片的费用为30元,而一次DR检查的费用(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曝光、胶片)超过100元,是普通X光检查费用的3倍以上。按照一台DR300万元计算,不到一年时间就能收回成本。因此,很多医院为了提高检查收入,竞相购置多台设备,造成了部分设备的闲置。

  为了优化医院的设备配置,提高使用率,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从2007年下半开始,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帷幕逐渐正式拉开,该管理办法将着力限制盲目采购昂贵的大型医疗器械。因此,价格高昂的医疗器械的增长速度将趋缓,而中档的医疗器械采购数量将平缓增加。这为国内部分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创造了拓展市场的机会。另据某跨国医疗集团市场负责人透露,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势必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但同时也会削弱不同医院间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服务的及时性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公司将调整产品的结构以便更好的适应政策的变化,大程度的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国内外产品在中低档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据专家预计,“十一五”期间,医疗器械市场将维持13%以上的年增长率;“十二五”期间,全国医疗器械市场总值将达到2000-3000亿元。随着国内企业研发力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市场重心从高科技向普及型转移,国内产品的竞争力正逐步增强,为国内厂商拓展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