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我国医药行业问题:新药创制卡在哪里

我国医药行业问题:新药创制卡在哪里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8-27浏览次数:75144

      在当前自主研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医药企业多地依赖于“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新药创制。而由于环境、市场、企业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产学研”结合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产学研”有机结合首先要“对接”。目前人们经常看到的是“产学研”各唱各调、各自为政、各谋己利,“学研”手中大批成果找不到对口的“买家”,企业渴求的新产品却难觅踪影。

      日前举行的“新药创制与CRO高峰论坛”预测“未来三年我国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并提出了从2008年到2020年新药创制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无疑让医药界人士为之兴奋。作为一名高度关注新药创新体系建设的医药企业人士,笔者更感到沉甸甸的压力。从基层特别是国有大型医药企业创新体系的基础建设、体系培育以及严峻形势等看,完成“我国新药创新体系三年基本形成”的任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国有大型医药企业理应在新药创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当前自主研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医药企业更多地依赖于“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新药创制。而由于环境、市场、企业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产学研”结合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产学研”有机结合首先要“对接”。目前人们经常看到的是“产学研”(有时还加上“政”)各唱各调、各自为政、各谋己利,“学研”手中大批成果找不到对口的“买家”,企业渴求的新产品却难觅踪影;即使通过购买、移植、委托开发、CRO等达成合作,由于难以全程参与,往往存在市场转化率低、转化慢等问题,能转化的也经常面对市场难题。在医药创新市场的建立、培育、完善方面,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

      新药创制资金投入缺口巨大、新药研发风险巨大。根据国家科技部对国内14一类生物技术新药的调研推算,在我国完成一个新药所需时间为10年左右,所需费用为4亿美元,而美国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大约在万分之二左右。28亿人民币的投入、长达10年时间、极低的成功率等,新药研发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以医药企业目前的效益状况、发展趋势看,显然难以承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药企自身难以担当起新药研发资金投入主渠道的重任。

      市场的作用及效应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药研发重在“研”,但成功的关键在市场开发。我们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个体系中,市场的引导作用、协同效应等与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样重要。医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新药在遴选、研究、临床等各个阶段顺风顺水,市场的评估、调查、分析等也一致看好,但真的投放市场却往往变了脸,这固然有企业营销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很多新药先天不足、成本高企、市场空间有限、老百姓不买账等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的巨大投入、多年心血就此打了水漂。

      高层次人才还不能满足创新体系的需求。经过发展,我国医药体系创新确实具备了相当数量的人才基础,但这是基于我国科技人才的庞大基数,而高素质、高技能、居于科技和市场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却远远不足。这里说的高层次人才,不仅指高层次的研发人才,也包括具有先进水平的临床人才,具有相当开拓能力的市场营销人才、国际化人才等。

      医药企业及企业家大力推进新药创制的动力明显不足。目前国有企业对经营者业绩考核以利润增长率、国有资产增值率等为主要指标,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为否决指标。这必然导致企业家以急功近利的心态,更多地关注利润增长,关注资产增长及盈利能力等短期业绩,而任期内难以见效、投入及风险巨大的新药研发就只能居次要地位。而我国滞后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公平竞争意识等,也使一些有理想的企业家包袱重重。这些因素也是新药创制突破的绊脚石。

      用三年时间基本建立医药创新体系,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中国医药人共同的梦想。眼下我们亟待要做的,是眼睛向外,苦练内功,理清思路,理顺环境,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实事,做更多实事,为梦想的大厦夯实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