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热点专题 > 专家:“网络成瘾”何以成为精神疾病

专家:“网络成瘾”何以成为精神疾病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11-13浏览次数:75224

  "网络成瘾被正式纳入精神病诊断范畴"的话题,近日持续升温。对此,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非常不满:"网络成瘾不是精神疾病,甚至都谈不上是一种病!广为流传如此轻率的定义,这只能证明公众对精神疾病还不了解。对待医学,我们决不能混淆视听。"

标准未得到权威认定

  网络成瘾之所以与精神疾病挂钩,是因为一份所谓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出台。有媒体称:"这份标准将报批卫生部后,在全国各大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精神科推广使用。"随后,网络上对这一提法的质疑声不断:"一觉醒来我就成了精神病?""网吧竟成了疯人院?"

  问题是,这一《标准》到底权威吗?记者在查阅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后,并未找到将网络成瘾与精神疾病直接联系的字句。组织撰写这一标准的相关专家,也只是在接受部分媒体采访时含含糊糊地提到"《标准》的确立为临床医学增加了新病种。"

  与此同时,国家主管部门对所谓《标准》尚在听取更权威的意见,目前还没有定论。杜亚松说,医学上界定一种疾病,需要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精神疾病也是这样,某家单位出台的标准在未得到认可之前,不应被推广或公布。

  杜亚松说,要定义一种疾病,其本身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疾病的明显症状。精神疾病是一种以表现在行为、心理活动上的紊乱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不仅有外界因素,也必须有生物学基础。"杜亚松说,精神疾病的患者不会仅有外界因素的干扰,其自身一定也存在遗传因素、大脑发育等内在因素影响。"过度上网带来的生活影响,肯定不是精神疾病。"专家们说,如果网瘾是精神疾病,那么吸毒成瘾、赌博成瘾,甚至神经衰弱、失眠,都应该被称为精神病。

两种偏见导致炒作

  热炒一个尚不成熟、还不权威的《标准》,炒的到底是网瘾,还是精神病?杜亚松认为,这是社会上两种偏见的叠加反应。

  种偏见是对网瘾。长期以来,医学专家都在呼吁,不要轻易判定为网瘾。有专家表示,仅有极少数网络成瘾者有病理性原因,真正属于"病理性成瘾"的青少年,尚不足青少年总数的0.1%。

  让医生们头痛的是,由于过度宣传网瘾,并将之妖魔化,反而对青少年产生了反作用。其实,网络过度使用有专门的诊断标准,胡乱定义的恶果是,会把假性网瘾的孩子,推向难以自拔的真网瘾。

  杜亚松在治疗过程中,就从来不与孩子们谈论网络成瘾,而是更多地谈论关爱。他认为,在人与机器过度交流的背后,是家庭和社会中,人际交往的缺失。对孩子而言,只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往往就能不治自愈。

  另一种偏见是对精神疾病。长期以来,人们始终对精神医学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解和歧视。相当一部分精神疾病的患者并未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理解,人们甚至将"精神病"当作辱骂他人的代号。

  长期以来,人们谈论精神疾病的时候,总是处于排斥的心理。医学专家们发现,阻碍精神疾病患者正常康复的是人们的偏见。这些患者在治疗之后,仍无法被社会所接纳。

  那么,究竟是谁在诱导此番炒作呢?

  据了解,出台这一《标准》的医疗机构,每个治疗疗程的收费在2-3万元之间。而在上海的某区精神卫生中心内,心理治疗门诊收费仅为10元,检查每次收费25元,如需进行住院治疗的,平均每月的治疗费也不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