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低端”成为2009医药行业争夺焦点

“中低端”成为2009医药行业争夺焦点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9-01-21浏览次数:78036

    “2009年医药行业发展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保守估计行业整体产销增长率将达到20%。政府财政投入拉动药品消费将会是2009年医药行业大的利好。”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说。
    
    “我对2009年医药行业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医改新政策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神威药业董事长兼总裁李振江表示。
    
    有消息称,新医改方案将在2009年初出台。这份核心内容为全民医保的新医改方案,令整个医药行业充满期待。但也有人士指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国内日益严格的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对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新医改催生大蛋糕
    
    看好医药行业2009年发展的,并不仅限于上述两位代表性人物。
    
    赵郑是北京泽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8年底他走访了国内几十家制药企业,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医药企业普遍看好2009年的行业发展。
    
    “我走访的都是国内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几乎全部调高了2009年的销售目标:一般来说,企业销售目标同比上升60%~70%,保守一点的企业也达到30%,有个别企业甚至提高到增长。在其他行业都在裁员降薪的时候,我所走访的这些企业反倒在招兵买马,其广告预算也有所增加。这也证明企业对2009年的发展充满信心。”赵郑说。
    
    这种信心来自何处其实并不难理解——以“全民医保”为核心内容的新医改方案即将出台。2009年1月8日,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医改意见以及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将于近期下发。
    
    “2009年医药行业的产销预期主要受新医改’医保全覆盖’总原则的引导。虽然新医改方案的盖头尚未正式揭开,但党中央已经出台了很多惠民政策。如将城市低保人群纳入医疗保险范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已实施’新农合’。这两部分人群被纳入医保体系中,将极大地刺激国内的药品消费。”于明德说。
    
    2008年12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曾公开表示,政府已经预算700亿元推进医改。
    
    于明德分析认为,除了中央预留的700亿元外,地方财政也会有相应投入。“我保守估计,2009年各级政府的投入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新增1700亿元左右。这1700亿元还仅限于医保政策拉动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的消费。”
    
    一位长年关注医药行业的证券分析师也表示,2009年农村市场将成为医药行业大的利润增长点,城市社区医疗药品消费也会表现出较大空间。
    
    据悉,2008年12月份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药品销售出现“井喷”。据相关人士透露,其主要原因就是参合农民在年底之前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突击”看病拿药。农民有了医疗保险,敢于在医疗卫生方面花钱了。
    
    当然,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医药行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以某大型国有企业原料药出口情况为例,2008年11月份,该集团完成出口3100万美元,比高点的4300万~4400万美元差了不少。但于明德并不认为金融风暴会对全行业产生较大影响。
    
    他指出,直接受影响的多为国内研发外包、CRO、与国外有贸易合作的企业,但这些企业占整个行业的比例非常小。即使是原料药出口企业,也要视其具体出口品种。如果出口产品是在世界上占优势的VE、VC、VB12,还有如地塞米松等激素,那么金融风暴对其影响不会太大。而像头孢类或者中间体类的半成品则会受到一些冲击,因为我国和印度都在生产,成本也相差不远。一旦国内企业在资金或者环保方面不过关,就容易导致国际买家舍中国而取印度。
    
    “中低端”成为争夺焦点
    
    毋庸置疑,农村以及城市社区医药市场的发展,必然极大扩容普药市场。面对这样的“新的历史机遇”,也难怪国内普药生产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就拿河北一家知名中药生产企业来说,2008年其普药销售主要还是依靠渠道驱动。2009年,其销售方式发生了变化,除了继续保持渠道优势外,将进一步扩充队伍,增加投入,下大力气发展中低端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企业积累了雄厚的实力,有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确保产品质优价廉,加上已形成包括创新药、普药等在内的完善生产线,企业将从医改中受益,2009年的增长肯定会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其老总自信地说。
    
    国内大型医药集团石药集团在2009年也将有大举措。众所周知,石药集团一直是个生产型企业,以原料药的生产和销售为主导。2009年,石药要完成从原料药满产满销到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转变,企业经营模式则要从成本导向型转变为市场导向型。据悉,以往石药集团制剂销售一直采取商务和代理两种方式。为了适应新医改形势下的行业发展,今年石药集团在保留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在内部进行了资源整合和再分配,针对终端特点,成立了新农合、社区、OTC、商务等六个销售分公司。
    
    “石药集团将加大广告投放力度,在消费者和医疗机构中打造自己OTC品牌,努力实现’以拳头产品带动企业品牌,以企业品牌带动产品群销售’的目的。”石药集团相关人士表示。
    
    在赵郑看来,国内企业选择终端下沉,不仅是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国内企业的产品基本上是普药,在青睐高端产品的三甲医院并不占优势,国企被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已经在无意中孕育了市场;普药基本上不需要对医生进行学术推广,这也比较适合农村和城市社区市场。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普药生产企业将在政策的“加法”中普遍受益外,中低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区域性配送龙头企业也将受益。
    
    2008年12月23日,一则关于国际医疗器械生产巨头GE医疗集团的消息让业内很是震惊。通用电气旗下GE医疗集团宣布将通过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与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中外合资公司,致力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基础医疗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普及型医疗科技产品。此前,GE医疗集团宣布,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农村基础医疗市场的支持力度——该集团临床系统部承诺,截至2010年,将推出5种全新的农村基础医疗产品,以实现每6个月推出一款新品的目标。
    
    “GE一向致力于研发生产国际先进的医疗器械。该公司之所以要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来做基础医疗产品,是因为看好国内农村市场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家力争在三年内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必然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装备。如果企业能够在此领域中标,则肯定会直接受益。”
    
    减法考验企业竞争力
    
    但是,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行业发展表示谨慎乐观。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47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1.3万多家批发企业和34万多家药品零售企业,企业数量庞大,产业集中度低、监管难度大。有业内人士这样概括:我国制药企业数量之多举世罕见,但这么多药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总额还不如美国一家制药公司的销售额。
    
    北京秦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王波表示,当新医改为药品消费做加法的同时,相关部门也有意从监管角度给行业做减法。比如说,提高各种准入门槛,强化安全意识,减少企业数量和报批药品数量等。
    
    有消息称,软件要求和硬件要求都有大幅提高的新版GMP将要下发。新版药典也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这两道门槛的提升将会淘汰一大批企业。
    
    毫无疑问,政府新增1700多亿元投入带来的市场蛋糕,不可能让全国4700多家制药企业进行平分。
    
    王波认为,有四类企业真正能够从新医改中获益:类是大型龙头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如华北制药、新华制药、鲁抗、天士力、同仁堂等。基础用药不管是否定点生产,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政府不可能和所有普药生产企业进行谈判采购。加上其中还有地方财政投入,所以就地采购份额应占大头,其采购政策也会对那些地方龙头企业有所倾斜。这些龙头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会大大提高。
    
    第二类是外资和合资企业。三甲医院是我国药品消费的主力市场,几百种基本用药很难满足医院实际用药需要。如果这次医改不能妥善解决医院补偿机制问题的话,高价药、合资药和进口药的用药量还会继续上涨。虽然现在的统计数据显示,合资药只占医院总用药量的30%~40%,但是它对医院的实际利润贡献却占到了60%~70%。
    
    第三类是有独特产品的生产企业。这类企业研发能力强,有属于自己的专利产品,可以实现单独定价,像外资企业一样走学术推广,以实现垄断某一治疗领域的目的。只是目前这样的企业在国内尚属凤毛麟角。
    
    第四类是直接为国外承担加工业务的制药企业。“不过我也看到,已经专门进行委托加工的欧洲大型药企在中国保税区投资5亿元到10亿元建生产基地。”王波说。言下之意是,第四类企业面临的竞争或许更为激烈一些。
    
    与王波持类似看法的是医药职业经理人王伟。他认为,2009年国内医药行业整体向好,但以外资企业及有产品特色的本土企业为主,大批企业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2009年企业现金流不足将是普遍现象,缺钱的企业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甚至倒闭;有钱的企业一旦管理不善,短时间内也很难有所改变。目前的竞争态势只对少部分企业有利。对行业来说,医改在近两年内更多的还是心理上的利好。”新一轮的行业并购序幕将慢慢拉开。
编 辑:侯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