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医改成功的标志是穷人看得起病

医改成功的标志是穷人看得起病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03-12浏览次数:73733

摘要:卫生部进行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曾提供过患病群众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大处方造成浪费等数据,其中提到“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称为“世界性难题”,要求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它,并强调了公立医院要坚持基本医疗的公益性方向。

  去年,全国两会的“八大立法呼声”中,公民医疗保障立法居于首位。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公益性底线”以及如何坚持底线的问题遂成为大众关注焦点。现今被大力倡导的医改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合理性建立在一个共识度很高的基本判断之上,即将医改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医疗市场化”。典型的权威表述,出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此文指出: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但在我看来,中国大众唾骂“医疗市场化”其实是糊涂之骂,他们没有看透症结所在:畸形制度平台上以市场化为名而勃发的中国医改,其实是借不公制度迅速膨胀起来的“丛林化”和“腐败化”。这就是说,“医改市场化”是个伪问题。

  卫生部进行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曾提供过患病群众应就诊未就诊、应住院而未住院、大处方造成浪费等数据,其中提到“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了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监察部、人事部方面曾披露:全国党政部门有200万名各级干部长期请病假,其中有40万名干部长期占据了干部病房、干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开支约为500亿元。而在真正市场化的环境和条件下,绝不至于出现这等医疗资源分配结构和消费、浪费状况。很明显,医院、分销商、生产商联手向消费者抬高药品价格,公务人员占据大部分医疗资源,都不是市场化问题。

  腐败化将医疗公益性扫地出门,因而“遏制住主要环节的医疗腐败”即为公益性底线。有了这一底线,“权力夺钱”变为凭技术与服务挣钱,腐败成本大大降低,患病群众则成为大的受益者。

  更大的腐败是制度不公。在我看来,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依据身份等级可分五个部分:即城市中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中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在正式统计中列出但占据可观资源的“特殊医疗保障”;还有一个是未能享受编内医疗保障的国民群体。在这五个部分中,后两者反映了医保体系实质和不公程度。

  医改怎么才算成功?公立医院怎样才算确立了公益性方向?估价也简单:这家公立医院里的“就医资格”不以经济状况为标准;富患者和穷患者的比重和社会上穷人、富人的比例大体相当。毕竟,卫生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一个国家卫生政策和制度正确性的主要指标。用医院“患者结构”等数据来评估公益性程度,其科学性、可行性无需怀疑。既然确定了公益性方向,政府就应改造与公益性目标不符的制度,医院就不能害怕大批穷人进入。

  医疗卫生领域不可能孤军挺进到无腐境地,在寻租的权力还没受到有效制约之前,指望大大压缩社会腐败成本,让公正高效的福利保障制度覆盖全民是不现实的。不过,面对姿态展示和专家宣传,我们可以根据一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志来判断医改是否成功:穷人是否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