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医疗信息化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支持

医疗信息化的目标是提供决策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发布日期:2010-08-12浏览次数:66232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谈医疗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在区域信息化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划轮廓。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不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来自于非技术层面,源于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

  李包罗教授指出,医疗行业信息化滞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医疗行业要处理的信息对象的复杂性;二是医院不可以把任何IT建设费用纳入成本,从病人身上得到补偿,导致一些医院更注重眼前利益,推进医疗信息化的积极性不高。

  “这就回到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钱从哪里来?”李教授说,建设时是国家投入,然而系统的日常维护费用谁来负担?放在医院肩上,对医院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为实施信息化增加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医院却不能擅自提高各项检查的收费标准,这笔成本完全由医院自身来消化,医院有些吃不消。另外,医院之间互查检验结果时也无法实现互相支付费用,一旦基于某个检查结果或者化验结果出了医疗事故,谁来对此负责?社区医院做的化验检查如何让大医院毫无疑虑地采用?这就涉及到区域医疗体系内医疗设备的性能认证、医务人员的资格认证等一系列问题。

  李教授指出,目前,各大城市都提出推广医疗一卡通,但关键是要通到什么方向。香港的经验是做到身份识别,只要能识别一卡通的地方,都可以确认使用者的身份。在国内实现一卡通,会涉及到部门利益的问题,因为卫生局和医保局分属两个体系,合作好,就可以融合;沟通不好,实现一卡通就有问题。此外,由于每个病人一个号,医院就要和公安局、医保局、卫生局打交道,其中的标准化问题会很突出。

  在实施医疗信息化过程中,非技术因素比技术因素更难克服。但是,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现在以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为代表的一些医疗信息化相关组织团体已经在关注并且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CHIMA也在积极参与各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探讨医疗信息化到底应该遵循哪种发展路线。CHIMA认为,不论终采取什么样的标准,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的可交换性,信息流能够在医院之间、医院和社区之间、被管理机构和上层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流通。在所有标准中,支持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的标准是为核心的标准。

  标准不是规范市场竞争的,而是规范产品质量的。目前卫生部已经公布了一些标准,如电子病历框架标准、电子基本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数据、妇幼保健基本标准等,今年还要颁布临床文档架构标准(CDA)。这标志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在标准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

  但是目前这些标准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数据元的标准,如只列出病人的姓名、性别等,而真正的信息交换是指有意义的文档交换,不仅仅是数据元的交换。

  “任何事情都要从步做起,万事开头难。回首25年前,我国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和国外基本上没有共同语言,他们讲的我们基本不懂。今天国内外在医疗信息化的理念、措施、技术方面的差距已经很小,已经能够在比较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 李教授对我国医疗信息化的进步给予肯定。
  
  医疗信息化是撬动充满弊端的医疗体制的杠杆

  “医疗体制改革没有信息化的支持是做不到的,因此医改方案中把信息化定为'四梁八柱’之一,可以说,信息化是撬动充满弊端的医疗体制的有力杠杆。”李教授说,医改其中一个目标是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控制医疗费用就要减少重复的检查、避免没必要的检查、控制过度医疗。怎么控制?某些化验项目一个星期不能做两次,怎么确保?只有所有化验项目集中在一个可共享的数据库里,另外一个医院才会知道。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在技术实现上还有很多瓶颈。我们知道,目前几乎任何一个重病大病的确诊,病人都要跑很多医院,做很多的重复化验检查,直到心无疑虑才会安心治疗。目前的医疗费用中有三分之一是化验检查,如果能省掉这化验检查费用的三分之一,那么每年我国整体的医疗费用就能省下九分之一。这对于控制整体医疗费用的支出作用不可谓不大。

  据悉,目前卫生部正在加紧制定的临床路径,也离不开医疗信息化的协助。临床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从而起到规范疾病管理和医疗行为的作用。临床路径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错误、控制过度医疗、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手段。

  将来实施临床路径后,医生如果不按临床路径开展治疗,必须说明原因,写出报告,否则医保将不予报销,相关费用由医院承担。但是监测医生的诊疗行为,必须有信息化的协助,计算机是实现临床路径的必要手段。将医疗信息化和临床路径结合起来,医生诊断治疗有规范、有指导,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以及控制医疗费用都是有益的。

  “但是,信息化本身并不能解决医改问题,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工具能否发挥作用,还要看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有所作为,工具会发挥作用;人要毫无作为,工具就会闲置。”李教授强调。
  
  医疗信息化助力决策支持

  医疗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决策支持。决策支持可分为临床决策支持和行政管理决策支持。

  李教授指出,医疗信息化的决策支持不会代替人去决策,但能帮助人去决策。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假设全国范围内存在一个联网的医疗信息化系统,并且该医疗信息化系统可监测疾病谱的变化,并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给出一个疾病谱。平行地,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个监控系统。如果这两个系统发现,1~5岁婴幼儿肾结石发病率比历史高出几十倍,就会提醒流行病学家探究内在的原因。流行病学家会考虑是不是水、食物的问题,并一样样地逐步排查,直至发现婴幼儿食用奶粉中存在的三聚氰胺问题。

  在上述预警机制的帮助下,流行病学家不会等到疾病大规模爆发时才会有所觉察,而会防微杜渐,在出现流行征兆的时候,及时介入调查,寻找病因,防范疾病在更广范围蔓延。可以肯定,如果三聚氰胺奶粉在问题出现的半年之内发现的话,对婴幼儿的危害会少得多,对受害儿童的治疗效果也会好得多。查奶粉是基于临床信息系统给出的信息做出的决策。然而要想医疗信息化系统能够做出决策支持,首先要有过去3~5年婴幼儿肾结石的疾病谱,如果不知道这个数据,就发现不了。

  李教授强调,医疗信息化要做到决策支持,从起步到真正起作用,需要时间的积累和信息的积累,不是今天上了系统,明天就能解决问题,“这有些类似生态系统,同样离不开我国的大环境。”

  李教授说,20年前讨论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时候,当时大家的共识是:医院管理信息化的高目标是管理决策支持。今天来看,做到决策支持的信息化系统为数寥寥。“决策支持是医疗信息化美好的前景,但是实施起来非常难。哪怕一件事情做成了,系统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决策支持功能好比医疗信息化这个皇冠上的宝石。”
  
  医疗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和病人隐私保护

  李教授认为,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永远和损失有直接关系,“就像家家户户装的安全门一样,装什么级别的安全门,永远和本地区的案发率和自家有多少钱财有关系。一味地提高安全级别,并不是一件投入产出比很划算的事情。信息安全,无论投入多少钱也不能做到万无一失。医院在信息安全方面既不能不考虑,也不能过分考虑。”

  目前国内黑客侵犯医院信息化系统,盗用医院信息系统从事非法活动的事情很少见,比较常见的是一些人非法盗取计算机内的病人信息卖给相关的保健品、婴幼儿用品厂商,也就是信息泄漏和病人隐私的保护问题。因此,如何保护病人隐私,是医院的管理者在医疗信息化建设中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系统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着医院管理者的头痛问题。一旦系统崩溃,不仅医院正常医疗秩序被破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对医院的品牌形象很不利。因此,如何保持系统安全稳定,既是医疗信息化厂商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各家医院上马信息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从全球范围看,实施医疗信息化,尤其是实施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虽然中间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一步步地向前走,尽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一片光明。”李教授对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