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创伤救护机器人等四大突破性备战医械新品

创伤救护机器人等四大突破性备战医械新品

文章来源:新华网发布日期:2011-02-12浏览次数:57464

 为适应21世纪的新形势,美国陆军部下属的一家医疗器械研究所与国内高等学校联手,在过去几年里研制出若干种适合战地及民用的医疗器械新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通用性,而且体积小、重量轻。现将其中具有突破性意义的4种新型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特点作扼要介绍,供读者参考。

  创伤救护机器人

  创伤救护机器人(Trauma Pod)是一套较复杂的战地救护兼诊断用途“可折叠机器人”系统,其体积较小,便于军医随身携带。开发这套救护用机器人的初衷,是让那些因受到路边炸弹(或其它爆炸物)袭击而身负多处开放性创伤、流血不止的士兵得到快的战地救护,并能顺利乘坐直升机抵达近的野战医院进行治疗。

  据介绍,美国陆军医疗器械研究所新开发的Trauma Pod战地救护机器人拥有一台袖珍CT机,故可对伤员身体进行快速扫描,以便及时确定伤口深度和创伤所在具体部位。更关键的是,救护机器人还能保持伤员呼吸道通畅,制止大动脉出血,防止病人休克。据研制者介绍,该系统先进之处在于拥有一套远程无线数字发送装置,可将CT扫描结果通过无线电发送至战地医院计算机显示屏上,军医专家坐在电脑显示屏前即可了解伤员的伤情,并通过电脑发出指令,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救治。这样即使伤员在送往战地医院的途中也可得到及时救护,避免在途中因伤情过重而死亡。

  深部出血凝固器

  众所周知,枪伤多为贯通伤,而且常常会伤及腹内脏器,一旦子弹击中胰脏或肝脏等充满鲜血的脏器,就会引起腹内大出血,并危及伤员生命。美国陆军研究所科研人员去年开发出一种适合战地使用、可制止深部脏器出血的新型医疗器械产品——DBAC。其工作原理是:将其绑在伤员肢体上,DBAC可利用机器内配备的低频超声波仪侦知体内(脏器)出血情况和所在位置,然后利用高频超声波在30秒钟内将受损破裂的血管自动补好(使血液凝固),以便及时制止大出血现象。待伤员被送抵野战医院后,军医们即可立即开展腹内手术,对破损脏器或血管进行手术修补。

  革命性假肢

  美国陆军医疗器械研究所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携手合作,共同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假肢,可供在战场上失去肢体的伤员安装。该智能型假肢能按照人脑的意志自由活动。它有15°的转动角度,并安装有24只传感器和多只电极,可完成多个动作。目前该新型假肢仍有一些缺点,如重量过大(有7磅多重)和需要经常更换电池等。但比起现有无任何活动功能,仅仅作为美容性的假肢,新开发的具有功能的假肢显然具有较强实用性,它能按照大脑指令拿起桌子上摆放的勺子吃盘中菜肴,或举起水杯喝水,甚至提起重物等等。经过适当的锻炼,这种假肢甚至能帮助伤员上网和使用电脑。一旦这种革命性智能假肢顺利投产上市,它将为世界成千上万失去肢体的伤员带来福音。

  袖珍呼吸机

  目前市场上轻的自动呼吸机也有13~14磅(1磅=454克),这对于必须随身携带的抢救用医疗器械产品来说似乎过重。对于战地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重要的技术要求是必须功能齐全和分量轻。美国陆军医疗器械研究所开发出一种轻型自动呼吸机。据介绍,该机总重量仅有3.1磅。为了省电,它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照明和高性能电池,充满电后可连续工作3.5小时。当然,该机也可使用固定场所的普通交流电电源插座。这一战地救护用新型医疗器械产品正在等待美国FDA的审批,不久有望上市。它不仅有战地救护用途,在偏远山区诊所、火车上或飞机上,以及其它野外医院,也将有广泛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