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北京打造新型就诊模式

北京打造新型就诊模式

文章来源:锐进医疗器械信息网发布日期:2012-06-16浏览次数:36798

医改,世界难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

北京,拥有全国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需求挑战。

北京公立医院医生、护士、住院床位数量均居全国之首。然而,北京的公立医院也承受着每年1.6亿就诊量的重负,三级医院日均门诊量在6000至9000人次左右,部分甚至突破1万人次。

2007年初,社区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拉开了新一轮医改的序幕。随后,预约挂号、双休日门诊、大医院向郊区和新城转移、优质护理服务、发放社保卡、建立一老一小医保、提高医保报销水平、试点医药分开……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摸索,试水前行。围绕“让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社区看得了病,大医院看得上病”,推出一系列新政,交出了一份中国医改的北京答卷,打造了一种新型就诊模式。

答卷上清晰写着:

北京基层就诊人次比例从5%提高到42%,分流了大医院就诊压力;

打造了统一的预约挂号平台,四成患者选择预约方式挂号;

通过开设周末门诊使公立医院就诊能力提高了近25%;

在全市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区家属陪住率下降一半;

通过健康促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规范医疗行为、药品降价等多措并举,市属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0年以来下降,个人医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三年前的30.5%降至24%,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较三年前平均下降20%以上。

到今年5月,北京医改目标已阶段性实现。

医改亲历故事:

车先生十年看病记

中午1点,阳光刺眼,33℃的高温宣告着酷夏的来临。55岁的车云成从公交车上下来,转个弯,熟门熟路地向着北京朝阳医院东门走去。

朝阳医院,北京地区门诊急诊量大的医院,每天门诊量接近1万人次。车云成是这家医院十年的老病号,他患有慢阻肺,这是一种反复发作、很难完全的慢性疾病。

踏踏实实地吃完午饭,不慌不忙地出门坐车,去医院看病,车云成一点也不着急。“别说十年前,就在三四年前也是不敢想像的,那时看个病特别不容易。”

那时天色未亮,挂号长龙已经延伸到医院外数百米,号贩子在身边转悠,各科专家号前五位卖到了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北京医改实施之前,无冬历夏,这样的一幕每个早晨都在京城各大医院上演。

车云成的妹妹和孩子都曾经是挂号长龙中的一员。“我身体不好,都是她们一早儿4点来排队。”门诊楼的大门7点才开,在室外等上3个小时才能进到挂号大厅,寒冬难熬。车云成自己6点多出门,7点多赶到医院,接过挂号条后,孩子去上班,他自己候诊

这种接力式的挂号看病持续了很多年。

而这次车云成来看病,不一样了。走进门诊大楼,一层挂号窗口前空空荡荡,车云成直接坐扶梯上了四层的呼吸科诊室。到了分诊台,他把就诊卡往护士手里一递,护士在一个像POS机一样的机器上一刷。“您好,您预约的是今天下午13点到14点的专家号,请您到452诊室外候诊。”

去年7月28日,全市114统一预约平台启用,打个电话、上个网就能预约全市三级医院的号。如今,全市超过四成患者是通过预约挂上号的,复诊患者里有九成是预约。北京持续了几十年的窗口挂号、医院候诊的旧模式正在被预约挂号、居家候诊的新型就诊模式取代。

452诊室外,车云成前面只有2位患者,等了10来分钟,轮到了他。一看,熟人,王臻大夫。看了十年病,呼吸科的大夫还真没几个车云成不认识的。“呦,你3月份才出院,这又怎么不舒服了?”王大夫跟车云成熟络地打着招呼。做完检查,王大夫沉思了一下,“你得住院,现在没床,一有床我电话通知你。”1点50分,就诊结束,整个看病过程历时半个多小时。

车云成坐上公交车还没到家,王臻大夫的电话追来了:“科里临时有了张空床,你是今天下午就过来还是明天一早过来?”

第二天下午2点多,呼吸科病房B1221房间,记者又见到了住在三人间、穿着蓝格子病号服的车云成。“侄女,又是你给我扎呀?”“是啊,你这回别再偷偷把滴液的速度调快了。”

“以前护士对我们也不错,但来得没这么勤。我的责任护士是孟怡,生活上的事也都管。那些半卧床的都不用家属陪。”

车云成说的是另一项医改举措——2010年开始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目前北京三级医院80%以上病区和二级医院35%的病区已经开展。全市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陪住率从70%至80%下降到30%至40%。

“要说这看病的变化还多着呢,以前只能工作日看病,现在双休日也能看病了。以前我约个B超要等一个多星期,现在基本当天就能做。”躺在病床上输液,病号车云成细数着这几年看病的变化。看病住院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就诊环节每一项细小的改进,都给这些老病号带来了惊喜与温暖。

“看一次门诊开好几种药,像氨茶碱、沐舒坦,有吸的,有吃的,一共才201.5元,花费也比以前便宜了。以前看病的单子得一张张攒着,然后专门跑到单位去报销,现在拿着社保卡,不管是门诊还是住院,直接就报了,省了好多麻烦,少垫了不少钱。”

车云成算着自己的小账。全市也有一本大账:去年,市属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0年以来下降,个人医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三年前的30.5%降至24%,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较三年前平均下降20%以上。

上个月,朝阳医院刚刚成为北京公立医院改革5家试点医院之一。北京大医院,一连串的深层次变革正在拉开序幕……

链接

缓解看病难

全市10个远郊区县23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含899个村卫生室)及城区6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

三级医院全面启动双休日全天门诊,目前,北京市已有41家地方二、三级医院和12家部队医院开展了双休日全天门诊。使公立医院服务总量上升了近25%。相当于在没有新增任何资源情况下,增加了13所大医院。

全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114”运行,全市66家三级医院和11家二级医院接入统一平台。实现了“103”,即1个电话号码和预约网站面向公众提供预约服务、预约服务零收费、3个月预约期。

缓解看病贵

北京市建立了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并迅速覆盖了“一老一小”人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保制度的全覆盖。

北京市社保卡向市民发放,目前全市19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了医保费用即时结算。仅2010年,由于实行“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减少参保人员医药费垫付资金92亿元,大大减轻了参保人员的经济负担。

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出台了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封顶线、扩大报销范围等17项惠民政策,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不断提高。

新农合人均低筹资水平提高到640元,15类重大疾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5%。

实现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同城同价,药品降价幅度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