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5例

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5例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8-17浏览次数:25776

  作者:张芬芳 王月华 陈志强 檀金川

  【关键词】 尿路结石;中医药疗法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引起尿路梗阻甚至肾积水、肾衰竭。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取石,以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目前,体外冲击波碎石及激光碎石的临床应用改善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预后,但复发率高。中药疗法以其疗效好、无创性等被众多患者所接受。我们以排石通淋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5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2006年本院肾内科门诊或住院患者85例,男64例,女21例;年龄19~65岁,以青壮年为多;结石单发51例,多发34例;其中肾结石34例,输尿管结石44例,膀胱结石4例,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3例;结石横径0.3~0.6 cm 29例,0.6~1.0 cm 56例;85例中有47例合并肾积水或输尿管积水;病程短2 h,长1年。全部病例皆有腰酸、腰腹部疼痛,部分有绞痛发作,疼痛向腹股沟及外阴部放射。体检:肾区叩击痛或沿输尿管走行区压痛。尿中红细胞(+~+++)。全部病例均经B超、X线腹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
  1.2诊断标准符合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1],①腰痛且放射至同侧下腹部和会阴部,伴呕吐、冷汗;②肉眼或镜下血尿;③X线腹部平片、泌尿系统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发现结石阴影或结石声像,且结石直径<1 cm者。
   1.3治疗方法腰腹剧痛者给予度冷丁50~100 mg、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以解痉止痛,合并感染者予以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应用中药排石通淋汤治疗。基本方药物组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各30 g,冬葵子15 g,石韦12 g,茯苓20 g,车前子(包煎)12 g,牛膝15 g,穿山甲24 g,当归12 g,王不留行15 g,延胡索15 g。腰腹绞痛者,加白芍药15 g、木香6 g;尿中带血者加小蓟15 g、白茅根30 g;尿热、尿痛者加琥珀粉2 g(冲服);久病腰酸腰痛、肾虚者加杜仲12 g、补骨脂15 g;气虚者加太子参10 g、黄芪15 g;伴有肾积水加瞿麦30 g、泽泻20 g;兼有发热者加蒲公英30 g、黄柏10 g。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或少量多次频服。10日为1个疗程。服药后大量饮水,使24 h尿量在2~3 L。适当进行跑、跳等运动,并轻叩肾区。嘱患者注意疼痛部位是否下移及排出结石之大小、形状、数目等。
  1.4疗效标准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经B超、X线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证实结石消失,积水消退;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积水消失,经B超等检查证实大部分结石排出,或结石下移,或结石阴影变小或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B超等检查证实结石阴影、位置、大小、数目无变化,积水未改善。
  2结果

  本组85例,治愈49例,好转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6%。排石时间短5日,长27日。
   3讨论

  泌尿系结石在中医学属石淋、砂淋等范畴,其病机主要与肾虚和下焦湿热有关。根据《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以及《医宗必读》“石淋者,有如砂石,膀胱蓄热而成。正如汤瓶久在水中,底结白碱也”的论述,泌尿系结以肾虚为本,以膀胱湿热为标,煎熬尿中杂质,积久为石,或在于肾,或在于膀胱。“久病多瘀”,使病情反复,缠绵难愈。治宜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化瘀散结。体虚患者,又应注意补肾扶正,以助膀胱气化。据此,我们以中药药理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拟定排石通淋汤。方中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利尿排石;鸡内金消石化积;石韦、冬葵子、车前子、茯苓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且利尿而不伤阴;穿山甲、当归理气行滞,活血化瘀;王不留行走而不守,善行血脉,通经络,活血利水;川牛膝活血通淋,兼补肾逐瘀利水,引诸药下行,有利于结石下行排出;延胡索化瘀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海金沙能增加输尿管内压力及蠕动,有利于结石下移排出[3];金钱草、海金沙均含有黄酮苷,可利尿排石,并具有一定的杀菌、镇痛作用;鸡内金能增强肌张力,具有助动作用[4],三者配伍相得益彰。车前子既可促进尿酸排泄,又能抑制肾脏草酸钙沉积[5];冬葵子有利尿和降低肾钙作用,两者配伍一则可防止结石形成,二则增加尿流量,促进结石排出。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化瘀散结之效。再结合西药解痉镇痛、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起到抗感染、增加尿流量及加快输尿管蠕动作用,辅之以多饮水及活动等,大大提高了临床效果,不仅有利于结石的下移和排出,而且可使肾积水消退或缓解。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802-80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

  [3]张恩虎.实用临床中药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9

  [4]王再谟,傅荣周.现代中药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3-209

  [5]陈志强,章咏裳,周四维,等.单味中药提取液预防肾结石形成的实验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3,1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