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家庭医疗行业迎来春天

家庭医疗行业迎来春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发布日期:2013-11-16浏览次数:23204

  47岁的陈先生在一家外企担任中高层,近上班时,他老是觉得晚上睡眠质量不高,导致第二天浑身乏力,困意不小。他来到医院想查明情况。结果一查不要紧,患上了一种名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的疾病。
  这种病简单的说就是由于打呼噜严重,鼾声响亮且时而间断,睡觉时可能会暂时形成呼吸暂停,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夜间猝死。
  由于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打呼噜并不是一种病,陈先生也并没有在意,而且当医院提出要进行外科手术,不排除要开刀来治疗时,陈先生更是比较抵触,认为并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
  事实上,陈先生的确不需要去医院就能完成治疗和护理,更方便和人性的解决方案是在家庭中完成。即在家中休息的时候,通过佩戴呼吸机,对气道有一个支撑作用,这样呼吸道在睡眠过程中不会塌陷。
  在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肖毅看来,这是目前有效的一种疗法,也是目前国际医学界比较推崇的方式。目前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4个人患有这样的疾病,他认为,如果通过呼吸机在家进行治疗,就能大大减低这种病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也能节省患者的时间和看病成本。
  陈先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选择搬回了飞利浦伟康的呼吸机来到家中治疗,用了以后,病状减轻不少。呼吸机的设计很人性化,他戴上后不觉得有不适感,而且作用十分明显,早上起来都感到睡眠质量很高。
  陈先生的案例正好代表了目前整个医疗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往家庭医疗方向发展。一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不可能都让医生随时在床边完成护理,这时候家庭初级医疗保健就成了关键。好的解决方案再加上专业的团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种观念的改变。” 肖毅说。
  实际上,家庭医疗的兴起,带来的重大意义还不止于此。国家正在积极推行医改,希望在未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在目前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不均衡和紧张的情况下,家庭医疗保健和社区医疗的推广,一方面可以解决患者就医难题,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医疗资源投入到更加急需的地方——这就让家庭医疗的作用,在整个医改的大背景下显得很重要。
  “在欧美市场,家庭医疗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在中国,虽然国情不一样,但家庭医疗的发展和整个医改一定是交织在一起。推动家庭医疗的发展,能对医改有非常大的正向作用。而且能让需要的人,即患者得到很多的利处。当然,终也会使整个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位长期从事医疗方面投资的人士说。
  解决之道

  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有两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现象。一是人口老龄化,一是慢性病快速增长。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 。而慢性病,在中国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这几年也在越来越多地出现。
  在宏观层面,过去一段时间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都积极应对,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比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希望大力发展家居养老和社区养老,而在慢性病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策略,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希望在基层卫生机构,比如在社区担负起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发现、建档(健康档案)和随访、生活方式干预、患者管理、健康教育、全科医生制度等种种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相关的公共卫生任务。
  这些应对措施,实际是整个社会各个层面都在提供解决之道。而大力发展家庭医疗和保健系统自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原因不言自明。通过观念的改变,把家庭健康和家庭医疗变成常态,这样能良好的预防老龄化和慢性病带来的各种问题;而且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让疾病在时间就能在家中得到治疗,节省了时间和成本,缓解医疗系统的资源压力。
  不妨想象一下家庭医疗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传统的医疗模式是,如果病人出现情况,家属首先会联系医院,送去就诊。但往往因为医疗资源紧张,病人会在医院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如果病情出现反复,还需要多次往返医院。
  而通过家庭医疗,当病人出现需要送往医院就诊的情况时,能事先在家中做一些初级护理和治疗,节省了门诊、场地、医师、交通等各项费用,减轻患者痛苦。如果需要送往医院,也能让就诊更为顺畅,大大节省时间。
  当然,如果患者所在社区的保健制度完善的话,一些初级诊断和治疗也可以请就近社区相关医护人员到家中来完成。而相应地,医院也能把医疗资源投入到更加急切需要的地方去。
  在这方面,随着家庭医疗的发展,除了陈先生治疗“打呼噜”的案例,还有更多的例子也出现了。
  比如在中国比较常见、而且发病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护理方面。“血压的监控、血糖的监控,我们现在都是病患自己在家中通过设备进行,但以前都是要去医院的,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胡大一曾对媒体表示,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功能会由三甲医院分流到社区医院和家庭。
  创新与挑战
  医疗开始向家庭化发展,看上去简单,也是必然方向。但实际挑战不小,因为这意味着一场医疗行业的流程再造,各个环节的新目标都是更加高效率,更加人性化。
  首先是技术创新,要做到的就是医疗器械的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产品进入家庭。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苏颖看来,医疗器械的智能化,是体现在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传感器、触发器或生物医学监视器远程收集病人数据,并进行自动诊断,提醒相关人员注意。这意味着在无需住院或其他组织机构的情况下,病人可以获得众多“智能化”设备的协助。
  一家民营医疗机构的副总裁胡敏不久前遇到一家创业公司就属于这样的创新。这家创业公司研发的产品看起来非常酷和简单—— 一款看着像手机外壳式的产品,可以套在iPhone的后背。然后把iPhone放在人的手上,过一会,通过轻微的感应,手机里面的软件就显示了人心跳的各种数据。如果监测出人的心脏出现问题,比如突发心肌梗塞,手机软件会提醒自救方式;如果情况严重,软件会自己直接联系事先设定好的医院联系方式,以便尽快完成抢救。“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家庭中完成。”
  同样的创新也发生在飞利浦伟康呼吸机上,通过完善的产品线和服务,飞利浦提供了睡眠监测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从睡眠诊断到睡眠治疗,再到家用呼吸治疗。飞利浦不仅提供了医疗器械产品,还有针对患者的教育视频、疾病知识手册、教育类的APP。而在人文关怀方面,又有人性化的造访系统、体验中心科学造访流程和OSA俱乐部。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患者带来一个全新的关怀系统。“我们不仅是专注创新,提供产品、方案,我们更会倾听顾客的声音,然后去满足他们的需求。”飞利浦医疗大中华区家庭医疗业务总监陈小穗说。
  其次需要创新和改善的环节,是对家庭医疗观念以及流程的重塑。在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中,家庭医疗保健的观念并不强,更多的情况是依赖医院和医生。从这方面来说,一是需要患者改变过去的医疗观念,更加重视家庭这个环节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并且把家庭医疗健康变成一种常态化和日常化的生活形态。
  另外,更需要整个医疗体系在国家医改的整体目标和方向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让整个社会、家庭和逐步完善的医疗体系更加无缝地对接,让每个环节,包括患者家庭、医院医生、医疗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各种医疗配套设施以及一些制度和体系,都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家庭医疗才能更加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