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超声内镜对胃脂肪瘤及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内镜对胃脂肪瘤及间质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发布日期:2014-02-17浏览次数:22888

        胃脂肪瘤与间质瘤均为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常规内镜检查不能做出定位、定性诊断。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胃壁的5层结构及邻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能准确定位并显示黏膜下病变与腔壁的关系,还可精确探查病变的大小、起源层次、边界及内部回声,提高了胃黏膜下病变的渗断率。本文分析10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脂肪瘤及间质瘤临床资料与超声特点,评估超声内镜在胃脂肪瘤及间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j月至2013年5月经超声内镜诊断的胃脂肪瘤忠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8.2±10. 7)岁;胃问质瘸患者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龄16 - 75岁,平均(45. 6±13. 5)岁。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均为上腹不适,腹胀和腹痛、泛酸嗳气,或伴有七消化道出血。所有患者均经黏膜剥离术或黏膜下切昧术或手术后取病理证实。

        2.仪器与方法

        胃镜检查时发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明确病变性质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患者检查当天空腹8h以上,检查前日服去泡剂,检查时采取左侧卧位,采用富士EG-530UT环扫超声内镜,或OlympusGIF-XQ 260电子胃镜十富士超声微探头.频率为7 5 MHz或12 MHz.采用水囊法或脱气水法。记录胃镜下病变部位、大小、形状、性质及病灶超声图像特征(部位、大小、生长方式、起源层次、内部叫声等)。

        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 3 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样本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l.胃脂防瘤和间质瘤占通内镜下表现普通内镜下,脂肪痈主要表现为收而光滑,质地柔软的微黄色隆起病变,一般<3 cm.位于胃蜜21例,占60 0%;胃体9例,占/J. 7 70;胃底5例,占14. 3%。问质痼多表现为半球形或球形隆起,大部分表面光滑,少数表面有溃疡形成,大小不一,在0 5-6 0 cm,大多数<3 cm,刚茂30例,l与14. 8%,胃体25例,占37. 3%,胃赛12例,占17. 9“。两者病娈部位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 00l),见表l。 2胃脂肪瘤和间质痛超声内镜下表现 超声内镜下,胃脂肪瘤平均长径为(12. 75+3. 61) mm.问质恼平均长径为( 19. 98±12.80)mm;起源层次方面,脂肪瘤多位于黏膜下层(91 4%),而间质瘤多位于固有肌层(80 6%),少数位于黏膜肌层(19 .4%);脂肪瘤以腔内生长为主(68 6%),腔内外生长(25 7%)及腔外生长 (5 7%),间质痛以腔内外生长为主(50 7%),腔内生长为(28 4%)及腔外生长(20.9蹦o);内部回声方而,脂肪瘤以高回声为主(88 6%),中等回声(11.4%).间质瘤多为均匀低回声(76. 1X),中等回声(23 9%).见图1~2。两者在病变民径大小、生长方式、起潍层次、内部回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见表2。
 



 

        讨 论

        胃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组织紧密排列而成,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多单发且生长速度缓慢。大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但大的脂肪瘤可压迫黏膜而致溃疡,并发呕血或黑便,若瘤体位于胃窦部且较大带蒂,活动时可脱垂到幽门或十二指肠,出现梗阻症状[2。3]。胃脂肪瘤在普通内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的微黄色隆起眭病变,常见于胃赛部,但表现 并无特异性。 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消化道KIT( CDll7)表达阳性的间叶源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及潜在恶性的特点。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当瘤体发生恶变时,肿瘤表面可形成溃疡,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普通内镜下,间质瘤表现圆形或半球形隆起,多为广基,表明黏膜光滑,隆起表面的黏膜色泽与周围一致,病变较大或表面有溃疡形成时考虑恶变,多位于胃体及胃底。由于内镜下恬检取材的局限性,难以明确渗断,有使用饮用超声对比剂经腹壁超声检查病变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显示率,但体表超声对于<2 cm的间质瘤检出率不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显示病灶血流情况,怛对病灶良恶性鉴别帮助意义不大。 超声内镜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准确定位显示病变特点及与腔壁的关系,对于鉴别诊断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或腔外压迫有重要的价值,并对胃肌源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当超声探头频率在7 5-20 MHz之间时,胃壁可清晰显示为5层结构。超声内镜下,病变内部回声分为均匀或不均匀。回声均匀的病变又分为无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及高回声4类,病变的内部回声形式与胃壁的第3层和第4层相比较,高回声病变是指其回声与第3层相似,低回声病变是指其回声与第4层相似,中等回声病变是指其回声在第3层和第4层之间,无回声病变是指其回声与脱气水相似。本研究表明超声内镜下脂肪瘤多位于黏膜下层,呈均匀的高回声,与周围边界清楚;间质瘤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其次为黏膜肌层,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圳。本研究结果间质瘤以均匀低回声为主,与Wiech等”研究结果一致,少数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匀、中等回声区,与Okai等。研究结果相符。脂肪瘤以腔内生长为主,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间质瘤病变生长方式可分为腔内生长、腔内外生长、腔外生长”一,但生长方式各研究结果有差别,一些学者对胃肠道司质瘤cT诊断的研究中,问质瘤主要以腔内外生长为主,而本研究结果也以腔内外生长为主;另有研究认为胃间质瘤主要以腔内生长为主,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普通内镜下对黏膜下隆起病变重视程度不同及研究观察方法不一致有关。但超声内镜对病变更接近可以准确定位显示病变特点,故在研究结论上更具有可靠性。

        结 论

        超声内镜下胃脂肪瘤与间质瘤在病变部位、大小、起源层次、生长方式和内部回声上均有显著差异,对胃脂肪瘤及间质痛的鉴别有重要价值。EUS可检出<2 cm、的肿瘤,并能鉴别黏膜下层和肌层来源的肿瘤,对于cT和消化道钡餐不易发现的病变有诊断价值。及时对胃黏膜下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性质,可及早行黏膜剥离术或黏膜下切除术或手术治疗,防止间质瘤恶变,防止胃脂肪瘤或间质瘤并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