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移动医疗应抓住医院的三大“移动”痛点

移动医疗应抓住医院的三大“移动”痛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发布日期:2014-06-03浏览次数:18057

        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深化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将积极推动社会办医,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5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解禁处方药网络销售。 
        据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5.3亿元。然而,在平安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人张江看来,移动医疗产业虽然属于少有的蓝海领域,其中机会很多,但目前尚未出现眼前一亮的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商务顾问武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还不知道有可以盈利的移动医疗公司,现在就是砸钱。” 
        业内的普遍观点趋于一致,刚刚起步的移动医疗产业,要么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点,要么在找到切入点后难以细分需求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 
        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垄断、政策管控前景不明,移动健康产业的商业模式还未清晰。也有先烈倒下,此轮移动健康会吸取经验,重新出发?

        医院的“移动”痛点在哪?

        物流、安全质量和医疗资源不平衡 
        移动医疗的创业者们垂涎医院已久,但真正可以撬动这块巨大的市场的公司至今仍未出现。 
        “实际上,很多移动医疗定位并不准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在“熵量大会”上说:“移动医疗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医院关心的,应该换位思考。” 
        出乎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者们意料的是,物流是医院为繁重的工作,他们急需找到降低医院物流成本并提高准确率的信息化手段。 
        据统计,201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流水达到30亿元,卫计委管理的44家医院流水总和超过1000亿元。规模庞大的流水来源于药品、器械、设备、试剂的进出。事实上,在医院中60%-70%是搬箱子的活儿。
刘帆表示:“这是一项非常复杂和累人的工作,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好医院物流?”在刘帆看来,除物流外,移动医疗的第二个商机在于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质量。 
        “目前,中国多数医院的设备很好,建筑很好,但老出事故,老遭人上访。是不是可以开发一个东西,能够帮助大夫、护士解决医院安全质量问题。” 
        以用药差错为例,北京市某三甲医院护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医院中时常发生用药差错事故,甚至还遇到过输错血的事情。”据统计,目前中国的医疗事故率高达1/300。 
        刘帆坦陈,准确用药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医院发放的药品在离开护士站后就没有了任何监督。如果护士昨天很累或者刚刚在家里吵了架,就有可能造成差错。怎样通过信息化保证用药安全,来保证医院“后20米的问题”。 
        医院的第三个“痛点”是医疗资源紧张及其带来的不平衡,三甲医院一床难求,二级医院床位闲置。据统计,中国二甲医院床位闲置率达到20%,造成不小的医疗资源浪费。 
        事实上,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移动平台早期选择的切入点正是医疗资源紧张现状,两家公司创立了“轻问诊”的在线医患交流平台,但两者的商业模式还未能促使医院或医生主动买单。 
        刘帆表示:“成功的移动医疗产品应该让医院和医生不用不行,而不是可用可不用。”人民医院启用的“远程视频查房”即是非用不可移动医疗设备。 
        2013年3月,人民医院与北京市隆福医院建立骨关节科病人手术后康复合作,人民医院为两所医院配备了远程视频查房的设备,医护人员通过可移动至患者床旁的移动查房车,实现与隆福医院的远程视频查房,可直观地看到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指导与教育。 
        “骨科病人在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后六天转到二级医院,通过远程视频查房缓解了资源紧张和不平衡的问题。” 刘帆称。 
        健康微能量创始人钟宏援引国际移动产品测试公司的数据发现,在200多万个APP应用中,有半数以上是“僵尸”APP,这些产品已经不再做更新、维护和服务了,并且APP产品成为僵尸的时间普遍在10个月之内,大多数只有三周的生命期。 
        德国调研公司Research 2 guidance则聚焦移动医疗APP,该研究机构日前发布报告称,当前全球移动健康应用的数量超过10万项,但大部分应用的下载量不超过5万次,营收低于1万美元。 
        在钟宏看来,移动医疗APP大多死在了推出之后的经营环节。 
        事实上,在红遍美国的健康管理类设备并非一定适合中国大妈,每天计算卡路里、用计步器监控运动量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在中国人群中得到普及。钟宏认为,这些风靡美国的移动医疗设备有违中国的人性。
除此之外,钟宏认为移动医疗APP应在专业与不专业中寻找平衡点。“不专业,早晚死, 太专业,易找死,与医学专家合作要保持谨慎。” 
        然而,健康数字APP的成功也有规律可循。 
        据Research 2 guidance统计,成功的移动健康应用下载量突破50万次,营收超过100万美元,Research 2 guidance的报告对这些成功应用进行分析后,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 
        调查结果显示,营收模式基于服务而非传统的付费下载,1/3的成功应用主要通过服务获取营收;开放API允许应用接入更多数据,丰富自身价值;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超过1/3的成功应用发布了20多款移动健康应用;IOS是平台,3/4的成功应用选择了IOS平台而非安卓平台;经验丰富,超过50%的开发商进入移动健康市场至少4年;使用更多的开发工具,成功应用的开发商使用了更多工具,包括广告工具、分析工具、社交网络和存储工具。 
        阻挡复制的壁垒并不坚固 
        是技术重要还是医疗资源重要?

        与创业者一样跃跃欲试的还包括四处寻找优质项目的投资人,他们早已准备好重金砸向移动医疗产业。
厚的创新谷是一家孵化器类型的投资方,其合伙人周雅静表示,移动医疗将是创新谷的重要投资方向。而看好移动医疗产业的投资方至少包括平安创投基金、开物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复星集团、金沙江创投、中兴合创。
但想要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也并非易事,中信产业基金投资副总裁说:“投资人不容易忽悠。” 
        移动医疗现有的商业模式并不能让平安创投合伙人张江满意,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企业在医疗产业链的各个点上切入,但切入后如何获得足够的收入是个大问题。” 
        张江希望创业者关注医药厂商、民营医院、商业保险、政府采购、企业雇主这五个收费来源。他尤其关注商业保险、企业雇主与移动医疗的结合,因为这是平安创投的优势所在。 
        据平安保险的新数据,平安养老保险管理50万企业客户,3000万雇员,以中国工商银行、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垄断行业国企、央企为主,“这些企业的福利待遇很好,有移动医疗的潜在需求。” 
        此外,平安保险拥有8000万客户,张江希望移动医疗企业更多地关注保险公司资源,设计出合适的产品。
另一个让投资者坐立不安的是移动医疗创业公司的壁垒尚不坚固,尤其是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服务型公司。
开物投资的投资总监张艺在上述论坛上说:“在公司现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建立壁垒,怎么确立核心优势。否则将会被快速复制。” 
        大商业机构冲击创业公司?

        在确立核心技术的操作层面,张江建议“做减法”。 
        对移动医疗创业公司而言,一边是商业模式尚未建立,另一边未建立核心壁垒的移动医疗公司却更易受到大型商业公司的冲击。 
        5月30日,广州儿童医院将上线支付宝服务平台,就诊病人通过绑定诊疗卡,可直接通过支付宝充钱缴费,用户还可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药品缴费,同时接收问诊及检测报告等内容。接下来,阿里巴巴还会上线“室内导航”,引导用户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的地点。 
        对此,美国UAB遗传学博士、在生物科技领域四次创业成功的韩健建议,移动医疗提供的服务可以考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 
        据悉,韩健的四家公司分别卖技术、卖服务、卖产品、卖数据,虽然切入点迥异,但却基于同一种技术,并且建立的壁垒,“用同一技术做了四个不同的事情。”韩健称。 
        在确立核心技术的操作层面,张江建议“做减法”。“单点突破很重要,比如腾讯集中力量做qq加微信,其他都放弃了,才有今天的成就。” 
        美国大的风险基金凯鹏华盈合伙人Beth Seidenberg则为数字健康创业公司提出了6条忠告,她认为,数字健康创业公司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确保自己的解决方案足够简单,能轻松整合到当前的基础设施中,对于医疗保健应用,要具有与Facebook和Twiteter一样的社交功能才能确保用户长期互动。 
        Beth Seidenberg认为,移动医疗的营收模式需要在创业前即十分明确,技术和医疗保健人才必须强强结合,单一的应用、不支持开放API就是死路一条。 
        虽然中国的移动医疗公司还未找到保证持续收入的商业模式,但投资者们显然有足够的宽容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