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医疗设备从硬件创新转变为对产品软件升级

医疗设备从硬件创新转变为对产品软件升级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发布日期:2014-06-09浏览次数:17854

        在信息化潮流下,医疗器械的竞争焦点常被描述为由“硬”到“软”的转移。对于这一转型,不少受访者认同这种描述,也认为在大趋势下,当前要做到“软硬并重”。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医疗设备有了新要求,它不仅要在硬件上做到功能强大,还得扮演“医生助手”的角色,在软件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不但要能精确检查,还要给出诊断建议;它也是小管家,能将搜集的数据分门别类,只给授权用户相应的权限;它拥有智能的工作流,在医院的闭环信息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 早在几年前,瓦里安医疗副总裁暨影像部件业务总裁Sunny Sanyal就曾断言:“从本世纪开始,强大而低廉的标准硬件与专用软件组合,将成为本世纪的主导发展力量。” 拼软件也拼服务 在各种医疗器械展会上,从各大医疗器械生产厂家推出自家“宝贝”可以看出,当前医疗设备厂商已将产品的着眼点,从硬件创新转变为对产品软件的升级,进一步瞄准了医疗设备在信息化、移动性、性和便携性等方面的创新。

        例如,2014年某款新推出的医院睡眠监测软件能做到“私人定制”:根据医生的个人要求灵活调整工作区和显示方式,在用户体验方面更加智能,更加符合个人使用习惯,让软件不再是呆板的工具。 一款电子阴道镜具备软件集成网络应用功能,将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阴道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工作站联网构成网络化应用。除此之外,它还会提供新指南规范术语、参考图谱,并且提供多种检查报告应用模板,备份打印报告的PDF文档,为预防医疗纠纷提供依据。 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家庭医疗保健事业部总监陈小穗说,当前已经有很多医疗设备采用院内工作站数据系统,能方便医生整合多科室数据,化零为整,规范工作流,保护病人数据安全。 “随着病人数据采集量的不断增加,强大的数据工作站系统会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帮助医生节省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将宝贵的时间留给病人关怀。”陈小穗说。 医疗设备“软件”也不单指信息虚拟工具。

        在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付巍看来,在拼“软件”时代到来之时,除了要注重产品的可连接性、数据通信,存储协议的友好性和开放性,设备提供专业可靠的移动性,“软件”还囊括了医疗设备厂商所能提供的服务,如围绕着临床应用需求而开发的临床信息子系统,以及基于临床子系统远程化的第三方诊断中心系统。 “比如,由于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通过设立针对具体临床学科的远程诊断机制,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高端的医学资源与基层医院的云状对接,如独立第三方诊断中心聘请医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服务,或者由上级医院为下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诊断,出具权威的诊断报告。”付巍说。 聚焦互联网与大数据 然而,无论是医疗设备上安装的软件,还是医疗设备提供商的服务,在信息化时代,竞争的“软件”基础都来自工业互联网以及时下热门的“大数据”。

        国内外的医疗设备提供商都在描绘医疗器械行业的信息化蓝图。据悉,医疗巨头GE近日就曾公开表示,希冀通过扩展软件和分析能力,结合精尖设备和服务,将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远程技术引入临床应用,通过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数据的无障碍流通,使智慧的机器互联、人机互联、人人相通。 付巍也认识到,当硬件设计的工业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医疗设备提供商的硬件基本制造水平趋近相同。在当前医疗闭环中,医生资源是关键的因素,而互联网和大数据可以有效利用医生资源,因此软件和管理的创新将是医疗领域的新爆发点。 
        “中国的高端医疗器械很多,高端医生资源却很缺乏,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软件的智能化与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矛盾,各种医疗设备产生的数据会有更充分的利用。”付巍说。 陈小穗表示,在未来工业互联网“软件”制胜的情况下,公司正在整合各条产品线,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出各种数据支持,如影像PACC解决方案、三维医学影像数据中心、重症监护IT解决方案等软件。“我们的使命是"用有意义的创新创建医疗保健的未来"。”陈小穗说。 付巍所在的理邦公司将进一步创新的视野投向“云端”。

        据介绍,理邦公司目前的信息创新战略是在软件层面与现有的先进信息接轨,部署基于云架构的垂直临床应用,将临床路径、自动诊断算法等临床知识型数据库和应用,部署在云端,为医疗机构、行业合作伙伴提供相应的云计算和其他增值服务。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际临床数据,与专业的国际医学数据库进行比对实验,不断优化自动诊断算法,可以在仪器上提供辅助诊断参考意见。
        自动诊断算法上传到云端后,用户将自己的检测结果(如一段心电图)上传,就可以得到一份诊断参考结果,相当于在云端有了属于自己的专家指导。虽然因法规和安全考虑,这些技术当前还仅限用于行业客户和学术圈,但在可见的将来,在普通民用市场也会有实际意义的应用。”付巍说。 大趋势下做好“软硬并重” 在信息化潮流下,医疗器械的竞争焦点常被描述为由“硬”到“软”的转移。对于这一转型,不少受访者认同这种描述,也认为在大趋势下,当前要做到“软硬并重”。

        “以后的发展方向肯定要集中在软件创新上,因为硬件提升空间有限。”陈小穗说。付巍赞同在大趋势下坚持软硬并重的策略与方向,他表示,公司一方面大量引入国际技术工程团队,加强在硬件安全性、稳定性和传感器的精密性等设备上的进一步突破,另一方面结合互联与移动的大趋势,在软件和管理观念上不断革新。 陈小穗认为,未来医疗器械将走向系统化、小型化和家庭化。 “Hospital to Home的概念现在越来越多地引起重视,我们未来会开发出更加简单、易用、适合老百姓的医疗产品。另外,远程会诊、远程病人监护关护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灵活方便的"病人随访"管理软件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