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险企巨头争相涉足健康管理 找寻发展机会

险企巨头争相涉足健康管理 找寻发展机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发布日期:2015-01-24浏览次数:13324

        仿佛只在一夜间,“健康管理”就成为保险业“出镜率”高的词,被各大保险公司争相提及。
         2015年伊始,国内寿险业龙头中国人寿陆续发布了两条布局健康产业的消息,“保险+医院”的健康管理模式正在推进中。这种模式在业内并不新颖,但其“入主”香港地区头号私人连锁医疗机构“康健医疗”的举动,却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此前,在保险业已有公司投资健康管理机构的零星案例。如今,随着“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的保险业务发展趋势的日渐清晰,各大保险公司正在积极参与国内健康产业链的整合,一支由保险公司控股的健康管理公司队伍已具雏形。
         险企巨头涉足健康管理
          国内保险巨头已相继展开行动,发起或参股健康管理服务类的机构。 
         近日,中国人寿在官方微信上发布了布局健康医疗产业的消息。今年1月5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与我国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康健国际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健医疗”)签订投资协议,拟斥资近17.5亿港元投资康健医疗。投资完成后,中国人寿集团将持有康健医疗24.59%股权,为公司大股东。
         康健医疗是香港地区大的私人连锁医疗网络,香港家在联交所主板上市的医疗集团,同时也是香港历史悠久、规模大的医疗服务管理营运商之一。
         中国人寿称,发展从传统的健康保险扩延到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大健康”。此次入主康健医疗,是中国人寿推进大健康战略的重要举措,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探索参与大健康产业链的途径和方式,寻求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产业投资及发展机会。 
         而上市公司海虹控股去年年底的一则公告显示,其将与中再寿险就健康服务展开合作,且双方将择机共同设立健康管理服务公司。
         在这之前,已有部分保险公司投资了健康管理服务类的机构。
         中国平安是业内较早看到这一领域潜力并行动的公司。早在2008年,中国平安就通过旗下平安信托投资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投资成立广州宜康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随后又于2013年9月,与凯雷投资集团、凯辉中法基金联合出资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美年大健康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健康管理平台。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去年表示,平安将来想做两个大的垂直门户,一个是财富管理,一个是健康管理。新年的“飞船”计划中,以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管家移动平台为核心的“健康云”,成为与资产管理的“资产云”并重的一项业务。市场有一种观点认为,平安健康险业务目前的选择是与互联网嫁接起来做健康管理。
         保险业深入健康管理领域的,还有新华保险。新华保险投资5亿元全资成立了新华卓越健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凭借保险保障的核心优势,依托各地的连锁化健康管理中心,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截至目前,该公司12个城市的健康管理中心已经开业,相关投资约为2.4亿元。除此之外,新华保险还持有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有限公司30%的股权,截至去年6月,这一股权投资的规模为1200万元。
         去年6月,阳光人寿与两家医院共同出资25亿元筹建阳光融和医院事宜获批,其持股比例在50%以上。阳光人寿称,将以阳光融和医院为核心,在当地建成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市民健康中心,以此带动当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根据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的表述,阳光融和医院仅是阳光保险布局医疗健康产业的步。 
          

 

          不仅行业巨头,中小公司们也在觊觎这块大蛋糕。
           一家外资寿险公司的总裁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中,也将成立一家健康服务公司列入在内。不过,“现在还没到这一步”。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会把健康养老产业列入重点投资领域,未来的投资方向将集中于养老健康社区、医院、健康中心、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生产等。 
         这在保险学者郝演苏看来是极为正常的情况,尤其是新国十条倡导的情况下。不过,他对《证券日报》记者称,能够设立或投资医疗健康机构的,也仅限于有资本实力的大型险企,中小险企更多地将采取与现有机构合作的模式。目前,开启合作模式的,保险业已经有中国太平联手9号健康、华彬集团,泰康人寿牵手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等多个案例。
        国际已有成熟经验
        从见诸报端的消息来看,包括PE/VC、民资、险资等资金正在涌入国内健康管理领域,保险机构无疑是新的一个群体,也对健康管理寄予厚望。 
         上述外资险企总裁认为,保险公司有意愿投身健康产业,同时还具备投资能力。保险公司不同于简单的财务投资人,在整个健康产业链中,可以依托自身保险业务提供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服务,与成熟的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建立对客户的保险保障配套的服务延伸。
         什么是“健康管理”?为何让保险公司如此看重?

         对于健康管理服务,保监会曾在2013年9月发布的相关通知中作过定义,是指保险公司针对被保险人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检测、评估、干预等手段,实现控制风险、改善健康状况的服务,包括健康体检、就医服务、生活方式管理、疾病管理、健康教育等。 
        在国际成熟市场,健康管理是保险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已证明能有效地降低投保者的健康风险,降低医疗开支,减少保险理赔。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第三方独立研究报告证明,由于健康管理公司的出现,健康保险公司的直接医疗开支降低了30%。
         人保寿险在其官网上介绍,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和定期评估,保险公司能即时了解客户的健康状况;同时通过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能降低其发病率,从而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下对医疗风险束手无策的局面。
          另一方面,健康管理也为保险公司实现服务有形化提供手段,从而差异化产品,提高产品吸引力和客户满意度。通过为被保险人提供个性化的有形化的健康服务,能使客户得到除了一份保障之外更实在的东西,从而有效地强化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事实上,保险公司拥有自己的康复中心等健康管理机构,在英美等国有成熟的经验。如英国大型保险机构保柏集团,除提供基础的健康保险外,还在英国、西班牙、新西兰等国开设了健康评估中心、医院和疗养院,提供医疗、急诊和保健等服务。郝演苏还给《证券日报》记者举了我国台湾地区国泰人寿、新光人寿的例子,他们不光有专属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旗下甚至都有自己的医院。
         国家政策已对此给予明确支持。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引导保险机构投资健康服务产业,以出资新建等方式新办医疗、社区养老、健康体检等服务机构,承接商业保险有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