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热点专题 > 风口过后的移动医疗,未来才逐渐清晰

风口过后的移动医疗,未来才逐渐清晰

文章来源:科讯医疗网发布日期:2016-06-24浏览次数:1005

         又被一篇看淡移动医疗的文章刷屏,新媒体就是这个特点:唱好的看上去都是软文广告,看衰的才是真知灼见,大家赶紧互相转告,移动医疗是个大坑,看见了要远远地绕着走。 
         《财新周刊》难得用头版来报道移动医疗,因为这是一个严肃又不赚钱的小众话题,所以这次被唱衰也算露脸了。文章对移动医疗的现状判断也没有歪曲,读者留言都是感谢楼主提醒或者我早知道移动医疗不是个东西。

文章的基本观点是移动医疗的风口已经过去了,现在暴露了很多造假、烧钱、没用户,无收入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商业潜力高估、没有支付方、构建不了闭环,现在尝试的解法诸如线下诊所,投靠保险或者互联网医院按都此路不通,移动医疗前景堪忧……听上去有点像一个富豪世家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偶然有机会回来争遗产,短暂风光之后还是没戏,就要被打回原形流落街头。 
         不过移动医疗被说成这样还是有点委屈的:在所有互联网+项目里,创业泡沫都随处可见,烧钱、刷单、造假在团购或网路教育或电商里只有更夸张,至少还没有像互联网金融P2P闯这么多的祸;移动医疗确实没能达到期望,商业化道理还很漫长,但是像O2O乃至超火爆的直播不一样被人质疑是巨大的泡沫吗?都说移动医疗有2000多个APP,独角兽工作室细细梳理发现一多半都是批量生产的信息推送类保健APP,扔在APP Store里从来就没有运营过;说投资风口已过也有点夸张,移动医疗也就在前两年翻了点小浪花,移动医疗融资额超过一亿美元的也就是两三个项目,上半年全行业融资多也就10亿美金,只能仰望这轮融资总额73亿美金的滴滴打车,要说医疗的规行业模和利润比出行还是要多吧?而且就算所谓风口过后,我们发现只要是团队或产品还行的移动医疗,都还是能拿到新一轮投资的。移动医疗的烧钱规模跟支付或者O2O根本不能比,我认识的几百个创始人都无比抠门,平安好医生“坚持走路每天就能赚六元钱”差不多就是行业里烧钱的项目。产品成形的移动医疗公司倒闭的应该不到10%,流传甚广的“药给力倒闭”也是败在团队不合,它的新一轮融资还拿得很大。 
         充其量我们能说移动医疗比前两年有所降温,但医疗投资不都是这样不温不火、细水长流吗?我们可以容易地看衰一家公司,但不要轻易地看衰一个行业。
 

         移动医疗没做火,不能说这一届创业者不行。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行业,如财新文章说道,移动医疗本身就是医学和互联网跨界,运营难度很大;医疗行业又有专业性高、垄断度高和政策风险高的三高障碍,跟其它互联网+行业不同,医疗能在网络上完成的部分很少,核心步骤目前还必须在线下完成。但是线下医院不带你玩啊,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的大城市大医院,受政府高度管制,没有明确法规管理不说,一道命令就能把你灭了,就像不久前被紧急叫停的“网络加号”和“天猫医药馆”;支付方也不带你玩啊,医疗的福利性特点要求保险能买单,但医保没兴趣,商保没成形,移动医疗就像营养不良的孩子;医生也不带你玩啊,好医生都集中总在少数的大医院里,待遇丰厚不说,平时忙得不可开交,自然没动力上网去。 
         我们不能指望环境一夜间突变,那夹缝中的移动医疗还有没有未来? 
         研究过几百个移动医疗项目后,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但是需要把移动医疗放在更大的范围里看。 
         中国医疗体制问题成山,从政府到医院到以上到患者都不满意,无论在医疗价格、服务体验、医疗质量、医患关系上都存在太多痛点。政府投入过数万亿资金补供方补需方,没起色;学英国、学台湾、学新加坡,镇江模式、湛江模式,高州模式到三明模式,医疗体系问题累计速度远远超过解决速度;医疗体系里都是高知识分子,医疗硬件建设也无可挑剔,但医疗体制几十年的路却越走越窄。


 

         我们知道医疗体系的问题在于基层能力太弱,以药养医和民营医疗不完善,医疗信息化不足就是其中的一大根源问题。我们需要远程医疗来助力分级诊疗,帮助基层机构留住病人和培训医生,需要结构化电子病历来实现医疗控费和医疗,需要和移动互联网来构建慢病防控体系,实现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减少不必要就医和用药;需要医药电商和网络医患社区来辅助自由执业落地 。你如果看得到这些需求,就无需怀疑移动医疗和数字医疗的价值。你看不到它们的价值,只是因为现有体系把资源完全锁死。 
         有人宣传移动医疗已经进入下半场,理由是商业机会都已经被大平台掌握。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在医疗体系没有打开之前,创业机会确实剩余不多了。其实移动医疗还在非常早期阶段,它真正的触发点是医疗信息化,医生自由执业和商保发展。没有医疗信息的数字化,移动医疗或者数字医疗就缺少底层的运行支撑,没有医生自由执业,医生使用移动医疗的动力就很微弱;没有商保支持,移动医疗商业模式就难以持续。我们预测当三甲医院开放医疗数据,大医院住址以上医生20%以上公开多点执业,商保占医疗支出份额达到5%以上就会出现移动医疗的爆炸式增长。 
         但是这些机会只能等待,我们无法掌控,这也是移动医疗投资大的不确定性。上述条件成熟看起来都很漫长,似乎移动医疗真的不是好的创业地带。但是中国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事事艰难但事事都有可能。医疗体系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医疗健康也是少数可以拉动经济、造福国民还不带来污染的行业。说不定政府哪天决心一下,我们就看到在用建高铁的速度在推动医疗信息化、多点执业和商保。 
         创业要做乐观的展望和艰苦的计划,假如外部环境短期内没有天翻地覆是不是移动医疗就变成创业大坑?当然也不至于,只是我们要更加小心。两年多的实战已经让我们明白移动医疗不能照搬互联网高举高打的做法,医疗的低频性难以改变,单纯追求用户数只会误入歧途;现有技术条件下,互联网能做的医疗还不多,线上线下结合似乎不可少,如何巧妙结合互联网的轻和线下医疗的重视研究的重点,医疗O2O和互联网医院还需要外部条件配合,大城市、大医院和大专家并不是移动医疗的重点,虽然它们看上去非常有吸引力,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靠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只要记住一句话: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对于很多人认为的移动医疗不科学不靠谱的评价,我们并不担心,虽然现在很多项目看上去确实不难么靠谱。在测评研究中我也发现移动医疗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未来伴随诊断设备的小型化,可穿戴硬件的医学化、人工智能和VR等技术普及都会让移动医疗不再是一个玩具。认为移动医疗都是烧钱作秀的人,可能不知道在医学美容、心理、母婴和远程医疗领域有不少公司有了坚实的业务和稳定的用户,盈利完全不是问题。 
         就算不再是投资风口,我们反而认为这对移动医疗是好事,能让创业者和投资人沉下心来做产品照方向。如果风口散去你开始迷失, 就想想巴菲特的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投资股市和医疗创业都是人生,都值得静静地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