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氯气中毒致呼吸道损伤25例临床分析

氯气中毒致呼吸道损伤25例临床分析

文章来源:临床医学网发布日期:2016-08-04浏览次数:325

      【摘要】 目的总结氯气中毒致呼吸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因氯气泄漏导致呼吸道损伤患者25例,均 为当时正在游泳的市民,依据病情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结果7例刺激性反应患者经吸氧门诊观察,症状均亍4 h后基本消失,离开门诊;18例轻中度患者均3-7 d治愈出院,未见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结论 氯气中毒经 积极对症治疗效果明显,预防重于治疗的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氯气中毒;雾化吸入;纤维支气管镜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压缩至6-8个大气压或在常压下冷却至- 35℃- 40 0C时均可液化为液氯,密度为水的1. 56倍,在常压下即汽化成气体,吸人人体能导致严重中毒,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在日光下与其他易燃气体混合时可燃烧和爆炸。氯气中毒可致颜面伤及呼吸道损伤。本研究分析某游泳池因氯气泄漏而致呼吸道损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氯气中毒预防重于治疗意识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因氯气泄漏而致呼吸道损伤的患者25例,均为当时正在游泳的市民,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5 - 53岁,平均28.6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例,高血压病史2例。中毒级别:刺激性反应7例,轻度13例,中度5例。
      1.2临床表现:眼痛流泪20例,打喷嚏21例,咽部不适25例,胸闷17例,咳嗽、咳痰25例,咳白痰21例,咳黄痰4例,痰中带血2例,呼吸增快17例,心率增快15例,肺部干哕音7例,湿哕音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0例,中性粒细胞增高7例;X线示双肺纹理增粗11例。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肝肾功能均无异常。9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其中出血点2例,黏痰5例,黄白痰4例。
      1.3治疗方法:刺激性反应者在门诊行吸氧观察。轻度和中度者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鼻导管吸氧,地塞米松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0 ml雾化吸入,每口2次。有黏痰或脓痰者静脉滴注头孢菌素控制感染。9例症状较重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地塞米松10 mg,4%碳酸氢钠10 - 20ml支气管灌注治疗。
      2结果
     7例刺激性反应患者经吸氧门诊观察,症状均于4h后基本消失,治疗结束;18例轻中度患者均3-7 d后治愈出院,未见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
      3讨论
      氯是生产杀虫剂、消毒剂及各种氯化物的重要原料,在制药、造纸、印染领域以及医院、泳池、自来水的消毒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氯的制造或使用过程中若设备管道密闭不严或检修时均可接触到氯。液氯灌注、运输和贮存时,若钢瓶密封不良或有故障,亦可发生大量氯气逸散。氯损害多由氯化氢和次氯化酸导致,尤其后者可透过细胞膜,破坏其完整性、通透性及肺泡壁的气.血屏障,使大量浆液渗透至组织,引起眼、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水肿甚至坏死,重者形成肺水肿。氯气损伤部位及程度随吸入浓度高低而异,低浓度吸入主要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损伤,高浓度吸人时则损伤小气道和肺泡。有报道氯气可直接作用于心肌, 特别是传导系统,或由于缺氧,体内代谢紊乱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致心肌损害。本研究中2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部和呼吸道刺激症状,经治疗全部治愈,无心脏损伤的表现,因为患者吸人氯气浓度低、量少。 氯气是强烈的刺激性气体,氯气的化学性能很活泼,氯气遇水部分又可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呼吸道损伤是由于氯气与水合成盐酸,对气管、支气管黏膜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了水肿、充血、甚至黏膜坏死,因此治疗时可局部给予碱性药物,另外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还可以及时吸出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时适当镜下治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改善预后。但操作宜短时间且动作轻柔,吸引痰液时尽量不要吸住支气管黏膜而引起出血。还应重视基础疾病的处理,如高血压者给予降压,使基础疾病症状得到及时缓解,有肺部疾病者给予抗生素及改善通气治疗。 氯气中毒须预防重于治疗,从氯的生产、运输到使用单位,必须按规章制度,经常检查,发现有泄漏问题应及时处理,处处加强责任心,以防止泄漏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林兆耆,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712 - 7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265 - 2002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诊断标准出版社,2002.
       [3]夏元洵化学物质毒性全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90 - 192.
       [4] 何凤生.中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9 -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