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心病”虽需心药医也可能招来心脏病

“心病”虽需心药医也可能招来心脏病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发布日期:2017-01-22浏览次数:309

  我们常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近有研究揭示,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病”也有可能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引发心脏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除了“焦虑”,还有“疑病症”,无论是疑神疑鬼还是患得患失,“心(情)病”是否会引起真正的“心(脏)病”?情绪管理对于心血管健康而言究竟有多重要?本期我们一起来探讨。  
  “疑病症”:将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

  什么叫做“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简单点说,就是总怀疑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他们常常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即使通过医生诊断后,也无法打消他们心中的疑虑。不要以为“疑病症”不过是多虑的表现并无大碍,实际上,这种症状可激发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以及躯体疾病,更严重的是,“疑病症”还有增加罹患心脏病风险的可能。
  在近日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期刊》上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建立焦虑与健康的风险模型,发现那些患有“疑心病”的人比未患有“疑心病”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3%。而那些表现出焦虑情绪的受测试者,心脏病发作或急性心绞痛发作的可能性更大。健康焦虑等其他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还有可能增加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情绪性心脏病” 经常在人们情绪失控或心态低潮时发病。原因是由于情绪长期处于悲观消极状态,会影响一些维持心脏功能平衡的物质和微量元素吸收,而使心脏及大血管异常。因此,乐观对情绪性心脏病的治愈和缓解具备一定的疗效。


图片来源网络

  “心碎综合症”:争强好胜易患病
  不少人认为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和内向等只是一种性格,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不过是一种情绪,与身体机能或疾病无关。事实上,来自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的心脏医学部主任、心血管内科研究员丁春华告诉记者,性格、情绪与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类疾病存在一定关联。比如,慢性心理疾病可导致冠心病和高血压,而愤怒这种极端的负面情绪,有可能会导致猝死。“研究表明,愤怒可以通过改变自主神经的功能来改变心肌细胞的复极化,令交感神经支配下的病人病情变得更严重,从而触发致命的多形性的室性心动过速。而急性的心理压力可以作为触发因素导致高血压、血管内斑块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肾上腺素分泌增高激活血小板及冠脉血管的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交感神经的激活可以导致心律失常而猝死、Takotsubo心肌病等。”  

 提到“Takotsubo心肌病”,不少人会想起“心碎综合症”这个既唯美又现实的词。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症”。相对于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的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和争强好胜的人,更易患上“心碎综合症”。

  专家建议:超负荷的工作压力需尽量避免
  生活中,大部分负面的情绪都是令人不安的,比如恐惧、无助、愤怒、愧疚、紧张、焦虑、压抑和悲哀等。如何对待负面情绪,不但关乎个人情商,还关乎个人健康,强行压抑情绪,会给生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人体受神经因素的调控,每个人的情绪波动时,对应的物质基础就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不断地波动,对人体产生伤害。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心碎综合症”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人的情绪变化会随着压力的高低出现起伏,这种起伏如果不能在一定限度内加以控制,就会增加血管和心脏患病的风险。

  随着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压力日益增加,近年来,不少正值壮年、未患有任何心血管疾病的“工作族”,在工作岗位上因突发性心血管疾病而离世。丁春华主任告诉记者,心理压力在有冠脉狭窄的冠心病、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的病人中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发作或者猝死,但是平时这些病人可能没有症状或没有被重视。“压抑或者抑郁也是增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是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原因,例如高工作压力已被证实可导致冠心病和高血压。”丁春华主任表示,对这些负面情绪的干预可以起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目前心律失常和猝死在我国的诊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公众的健康普及教育,需要加强基层医生对此的诊治水平。”他提醒大家,健康体检很重要,能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基础心脏病;另外,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要尽力避免。  

 心血管健康之饮食小贴士:
  牛奶富含“乳清蛋白”可缓解高血压   高血压对于成年人而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英国每年有155000人死于高血压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近日一份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证实,乳清蛋白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在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乳清蛋白补充剂有助于形成肌肉,运动健将和健身爱好者常常以乳清蛋白补充剂作为他们训练方法的一部分。在实验中,来自英国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给予参试者类似于运动员所摄取的高剂量乳清蛋白,发现与心血管健康相关的许多标志物都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乳清蛋白”这种物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从日常饮用的牛奶中便可获得。研究小组发现,通过饮用牛奶补充乳清蛋白,可使患有轻度高血压的参试者心脏病和中风风险降低了8%;而服用蛋白补充剂的人,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更低,血管也更加健康。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验证牛奶蛋白在更长时期下对其他心血管健康标志物的影响。

  全谷物粗粮能降低死亡风险
  不久前,“美国心脏学会”旗下知名期刊发声:每天至少吃三份全谷物粗粮可以显著降低疾病死亡风险。这份饮食建议通过数十年健康与营养的测试普查,研究者们得出全谷类食物摄入与死亡率之间关系的准确数据——比如,每份(大约16g)全谷物粗粮食物,能令人类总体死亡风险降低7%,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9%,癌症相关死亡人数下降5%;而当每天摄取三份(48g)粗粮食物时,总体死亡风险降低20%;心血管死亡人数降低25%;癌症相关死亡人数降低了14%。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全谷类食物消费越多,死亡率就越低。美国心脏学会建议人们应该形成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粗粮和其他有营养的食物。专家指出,至少一半的粮食消费应该是全谷物粗粮,精制谷物应该换成全麦产品,而不是添加到饮食中。

  吃肉并非无益
  由于肥胖的风险、高血压和代谢综合症的风险,以往曾有不少研究表明,素食对心脏有益。然而近有来自新泽西Rutgers(罗格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却在质疑“素食者通常比肉食者健康”这种说法。原因是,这项研究发现吃肉的人和那些不喜欢吃肉的人相比,在过去的10年中没有明显的心脏病风险。  

 此项研究“动用”从2007年到2010年美国全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来比较成年素食者和成千上万的肉食者的健康情况。通过调查肥胖率、平均腰围、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等一组条件(包括增加心脏病风险的高胆固醇和血糖水平),来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后得出的结果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发现让不少营养专家感到惊讶,但对于“肉食动物”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