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医疗卫生重心应向基层下移

医疗卫生重心应向基层下移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日期:2017-06-28浏览次数:105

 健康中国创新,首先观念要创新,要从被动医疗转为主动健康。

  “从被动医疗转为主动健康,关键的环节是以预防为主,而以预防为主关键在于强基层,强基层关键在于强全科,强全科关键在于强待遇。”6月24日,在“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之“健康中国创新峰会”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的相关人员及业内人士表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向基层下沉。

   重心下移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
  “基层医疗机构是落实以预防为主的重心所在,但当前医疗服务的现状是,大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在峰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混乱,城市、农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基层医疗服务技术不完善、服务人员整体教育水平低、继续教育欠缺,专业设备短缺,诊疗流程再建困难重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实施的“华佗工程”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贫困地区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等远程诊疗帮助。韩德民介绍,这是一个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帮助基层的实际举措。

  与此同时,深圳市在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方面也做了一系列探索。深圳市委卫生工委专职副书记廖澍华表示,深圳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重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花费看好病。2016年,全市95.75%的家庭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近的医疗机构,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19.29%。

  同时,加快构建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区域医疗中心以市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题,功能地位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的平台;基层医疗集团以7所三级综合医院构建1+1综合医疗体,主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家庭服务,为市民提供连续、系统的公共卫生服务。当前,深圳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2016年全市基层诊疗量约6200万人次,占全市总诊疗总量的64.5%,全市95%的健康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

  人才下沉 提高岗位吸引力

  “强基层就要实现资源下沉,特别是人才下沉。”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光有好的设备,没有合格的医生资源,特别是全科医生资源,还是不行。”

  如何吸引这些人下沉到基层?曾益新说,核心问题是提高岗位吸引力。他说,国家推出了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广东省也有相关计划,但可以进一步加大支持的力度,“我算了一下,如果广东每个乡镇卫生院能有两名本科毕业的全科医生,大概就需要2800名,每名医生一年补助10万元,也就需要2.8个亿元。对于广东来说,拿出2.8亿元来支持每个乡镇两名特岗计划的医生并不特别困难。”

  曾益新表示,假如这2800名全科医生到位,他们可以成为乡镇卫生院的领军人物,带动提高医疗水平,能够真正实现强基层。

   “深圳鼓励医务人员到社康中心服务,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政府对三级医院的专家提供财政补助。”据廖澍华介绍,在罗湖区、平山区、大鹏新区符合一定条件的全科医生年薪可以达到30万元以上。鼓励公立医院退休或在职的副高以上在社康中心开设专科工作室或参与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专科医生在社康中心的诊疗费按其所在医院的标准收取,同时医院给予补助或绩效奖励。今年,深圳全市600多家社康中心有近一半设立了专科医生工作室。

   与此同时,深圳还做实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家庭服务深圳标准。从今年开始,深圳将每签约一名医保参保人,由财政给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25元的奖励。同时,以服务数量和结构、服务质量、健康管理的效果、居民满意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和参保人医保费用支持情况等为核心,引导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市民获得感。

  重视创新 加强高水平成果转化

  在资源下沉、强基层的过程中,健康中国如何在探索中谋求发展的新模式,也正成为业界的又一个考验。

   韩德民说,当前,我国已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全国有2.6亿人患病,医疗费超过5000亿美元。巨大的经济负担、社会负担、心理负担极大地降低了个人、家庭、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由此看来,国民健康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转变都对医疗健康产业提出新的要求,创新成为迫切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钟南山表示,近15年来,我国国内发布的或中游医药文献增长快速,但这并不能代表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也非常快。因为,新的发现和发明虽然非常有价值,但还算不上创新,创新必须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也就是要能进行成果转化,尤其是生物医药研究领域,要特别重视成果转化。

  “实验室的研究,有了临床防治实践方面的成果还远远不够,还要能转化成效优、简便、价廉、安全的药物、技术、器械等。”钟南山说,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临床的规范、指南、共识。只有这样,才能走完创新的整个过程。

  因此,我国医疗卫生体系还须进一步加强创新成果的效益转化。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肖海鹏表示,在健康中国发展过程中,大学也要发挥引领医学高层次人才、引领医学创新发展和引领医疗水平提高的作用。要以服务社会为发展基础,立足医疗技术创新,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不断输出高技术人才、高技术成果、高水平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