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全球医疗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待掘

全球医疗解决方案市场潜力待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日期:2017-06-29浏览次数:900

 自2016年人工智能的风口吹起之后,尤其在医疗领域,随处可见AI与大数据的身影。
本报记者了解到,百洋医药集团宣布其旗下百洋智能科技近日成为WatsonforGenomics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总代理,这是继2017年3月拿下WatsonforOncology(沃森肿瘤)在中国市场三年总代分销权之后的一大举措。
为此,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虽然WatsonforOncology与WatsonforGenomics都是在肿瘤科的应用,但是实质上两者是两个 不 同 的 产 品 :Watson forOncology主要是解决常见的单发癌肿瘤治疗方案标准化问题;WatsonforGenomics则适用于来到医疗机构就已经很重的病人,后者是专业程度很高的学科。”
智研咨询发布的 《2017-2022年中国肿瘤医院行业专项调查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方面,根据统计,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按人均每年花费7万元,肿瘤治疗渗透率60%计算,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
青岛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指出,“WatsonforOncology确实是比较年轻,它出来的方案比较适合指导对NCCN指南不是很清楚的、不了解如何规范肿瘤的医生;WatsonforOncology可以提供方案供其选择。但是对于那些复杂的病人,例如,有些病人经过了多线的化疗、有的是靶向药已经耐药了,对复杂的病人,则需要 WatsonforGenomics。” 在肿瘤治疗医疗资源方面,2008-2014年我国医疗机构肿瘤科室的病床数年复合增长率是10.72%,而医疗机构肿瘤科室的诊疗人次年复合增长率为15.88%,病床资源的增速远不及患者需求的增速。
“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肿瘤患者有420万人,每年要死亡300多万人。中国肿瘤患者平均的五年存活率是37%,美国是67%,日本是72%。”付钢说,“中国的肿瘤病人五年存活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主要有两个原因:,体检体系不发达,发现较晚,中国50%的肿瘤患者入院就已经是晚期患者了,美国只有10%的入院患者是晚期患者;第二,因为中国整体治疗规范在全国范围内还不是很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恶性肿瘤造成死亡的比例排名位居全国,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49.66%,2014年这一数据是49.19%。
付钢认为,“有限的专家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几百万人的肿瘤治疗,一定是通过更先进的工具提高医生的效率,提高一线医生的诊疗水平。”
据了解,在肿瘤治疗领域,目前FDA批准有关肿瘤的有八十多种靶向治疗药品。但这些突变与药物之间存在上千万种可能性,人工计算无法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性。而通过认知计算,可以通过患者的基因突变为核心,分析所有已上市的大宗药品,寻求医疗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目前医疗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其中诊断领域约为100亿美元,治疗领域500亿美元左右。今后5年,全球医疗市场规模,还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国内增速将超过20%。预计到2030年,相关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实际上,早在2015年3月,科技部就曾召开中国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医疗计划,一年后科技部公布了实施周期为2016-2020年的五年“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指南,中国的医疗国家战略部署即将开始实施。数据显示,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为中国医疗计划投入600亿元人民币。
据公开信息显示,百洋医药集团在全国覆盖12000多家医疗机构,23万家药店,750家合作伙伴。依据自身的分类系统,百洋筛选了500家医院作为优先合作方,WatsonforGenomics今年应该会陆续进入100家医院。
“目前,WatsonforOncology的服务多为患者自付费,平均每人5000元左右,未来有希望进入社保体系。而WatsonforGenomics在7月份将会投入做科研级的应用。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利用人工智能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上的优势,审核药品处方的合理性并进行监管,则可以更好地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从而控制我国医疗总费用的上涨。”付钢坦言。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我国医疗费用增长主要集中在药品的不合理支出,而如何发现、审查和制止药品费用不合理之处,是医改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医改对于药品不合理支出的管理方向主要集中于药品流通,通过“零差价”等手段抑制药品费用上涨。
业内人士指出,本次合作将共同推进肿瘤基因组分析的落地应用,为病理学家和肿瘤医生提供基于致癌基因突变的治疗方案建议,而伴随着这一合作的尘埃落定,百洋医药集团在科技医疗领域的版图也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