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资本跨界涌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蓝海还是红海?

资本跨界涌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蓝海还是红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日期:2017-06-30浏览次数:265

 医疗投资经过十年发展,至2016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已发展成一个近4万亿的市场。除传统医疗基金,跨界资本纷纷涌入,投资量级节节攀升。
“我认为中国医疗投资已进入2.0时代,医疗投资、政府投资会越来越大,未来5至10年间,中国可能会产生大量医疗优质企业,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会有深度融合。”日前,华盖资本董事长许小林在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上表示,目前更多人是在有限的几片红海中争夺,还有许多真正的蓝海未得到开发。
清科研究所向笔者出示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8日,中国生物技术/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案例数为979起,总投资金额 12388.74百万美元,平均投资金额14.68百万美元。

根据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大于8万亿、2030年达到16万亿。而从目前约三四万亿规模看,蛋糕依旧很大。
从1.0到2.0

“2007年我决定专注医疗健康投资时,基本逻辑是当时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按美国经验,GDP过4000美元时,医疗、教育都会成为刚需。”许小林表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过8500美元,这是产业快速增长的根本。”
十年来,医疗投资机构也发生着变化。许小林说,“不完全统计,2007年专注医疗投资的机构大约12家,今天有216家,而投资方向涉及医疗的有一两千家。且过去以美元基金为主,今天人民币基金占据主导。”
2007至2009年间,基金以综合性为主,现在随着医疗市场细分,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专业、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市场和资本追逐的热点不断变化,从专科医院、器械,到2014年的互联网医疗、2015年的医疗,2016年的创新药研发,这也体现在成功IPO的企业类型变化上,从CRO到器械,直到今年的华大基因即将IPO。
在市场热度越来越高时,医疗投资是不是过多、优质标的是否太少、红蓝海之争也不断被讨论。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看,2010年到2016年是专业医疗机构增长快的时期,有创业板的退出案例,增长快、平均回报高,许小林表示,“普通企业平均回报在10倍以上,高的在20倍以上。但幸福的时期、流动性红利时代已经过去。”
而从1.0时代到2.0时代,是从投机到投资的时代。
许小林认为,“1.0是野蛮时代,存在投机因素,大家都抢项目尽快上市;2.0是理性时代,是真正要了解行业的投资时代,更加注重企业研发创新,并购整合也会成为趋势。”
同时,细分行业也成为下一步医疗投资机会所在。“要考虑细分领域的发展周期和投资周期匹配度。”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基金合伙人张海峰认为,“只有两个周期的点踩准了才有超额回报。且布局要提前3到5年,如果超过5年就变成‘先烈’了,3年以内就没机会了。”
针对红利平台期过后如何布局,弘晖资本创始合伙人赵刚表示,“医药政策调整会带来产业格局变化,进而出现新的投资机会。”如过去两年三大政策调整:医生资源的盘活带来的医疗服务市场变局、新药审核变化及两票制对医药流通的影响,“我们顺着这三个变化寻找新的投资目标。如投资医生集团、布局CRO以及关注信息化、线下服务等。” 跨界并购将成趋势
6月20日晚,悦心健康公告重组预案,将以9.17亿元收购三家县级民营医院,并称将通过此次收购形成建设“区域健康综合体”的营运模式。此前悦心健康是一家以建筑陶瓷业务为主的公司(上海斯米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9年到2015年,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在机构、床位、医护人员等方面的占比发生较大变化,公立医院占比从2009年的69.2%下降到2015年的47.4%,非公立医院从31.8%上升到52.6%。
随着医改不断推进分级诊疗、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提倡多元办医格局等政策,各行业资本也想从中分羹,包括房地产、TMT组合基金、BAT等,买公司、买医院、建养老院层出不穷。但医疗投资“好看不好做”,投资标的少、投后管理难等问题层出不穷。
“做任何投资都面临两类风险,一是投贵,二是错过,两者又互相矛盾,关键是如何平衡。”君联资本合伙人周瑔认为,一要专业,对行业发展早期预判能力非常重要。“BAT进入医疗投资不是坏事,因为投医疗周期非常长,如新药研发从临床试验到上市销售要十多年,从头到尾投资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要分阶段,让不同基金做不同阶段的事。”
二是不跟风,“医疗投资只有在开始投入才能真正赚钱,后面进入的回报都很平庸。”
对于跨界投资医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认为,“对于投资回报,要有长期心态,搭建一个对行业有认知的团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