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精综合,强专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优先打造四大整合医疗中心

“精综合,强专科”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优先打造四大整合医疗中心

文章来源:新华网发布日期:2018-02-02浏览次数:176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袁馨晨)“自2018年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全力发展特色、塑造品牌,向着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医学中心迈进。”2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介绍了该院“三步走”的十年发展战略,未来三年将优先打造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四个整合式医疗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发言

     据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于2014年11月28日开业。董家鸿介绍,经过从2015年-2017年个三年发展期,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围绕“医疗、精益管理、精诚服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同时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先进经验,建成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

    将“肝脏移植”建成医院重点品牌之一

    1月1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文件,认定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脏移植执业资格。近日,董家鸿联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名誉院长陈肇隆,带领两岸肝脏移植专家团队,在4天内开展了5例平均年龄4个半月的婴儿肝脏移植,及1例8岁儿童的肝脏移植,目前6对供受体均恢复良好。

接受肝脏移植的患儿及家属与肝脏移植团队合影

    “2018年到2020年是我院发展的第二阶段,目标是实现特色发展、塑造品牌,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医学科技创新及精英人才培养体系。”董家鸿介绍,其中,“肝脏移植”将是该院未来三年打造的重要品牌与特色之一。

     据悉,该院从开业之初即高度重视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的开展,相继建成院级OPO组织(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及由院级领导牵头的捐献与移植工作小组,至今共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6例,共捐献大器官48件至国内11家器官移植中心。

     2017年11月17日,医院通过了国家器官移植专家组对于肝移植资质的现场评核,2017年12月17日成立器官移植中心,董家鸿兼任中心主任,陈肇隆担任名誉主任。

     以患者为中心 构建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

     经过3年的发展,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现已建立运营49个临床医技科室,并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董家鸿表示,未来三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深入贯彻“精综合,强专科”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学科建设动态评估,优先打造肝胆胰中心、神经中心、消化中心、急重症中心四个整合式医疗中心,重点发展心脏内科、妇产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优势学科,努力构建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群。

     建设优势学科群离不开高水平的医疗人才队伍。对此,董家鸿表示,医院将依托“135”工程,组建“三名”人才队伍。所谓“135”工程,即发展至少10名学科领军人才,30名学科带头人和50名学科骨干。同时,人才队伍在医教研三方面要协同发展,既有临床业务实力强的“名医”,也有注重医疗教育人才培养的“名师”,更要有能够引领医学发展、推动医学转化的“名家”。据悉,未来三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将继续面向全球延揽精英医疗人才,并在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打造国际化高水平的人才梯队。

    力争完成国家和国际医院资质认证 构建“医研企”创新联盟

    自2014年底开院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即为三级公立医院。董家鸿表示,经过3年的发展与积淀,医院从管理到医疗,均参照三甲医院的参评标准执行、完善。在第二个发展阶段,医院将继续规范临床科室质控考评,建设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质控体系等,目标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并进一步以JCI国际评审为导向,持续完善各方面的业务水准。

    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推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还计划建设器官移植中心、肝胆医院、康复医院、肿瘤医院、国际医学中心等一批专科医院,并以该院为综合医疗中心,计划兴建外阜医院。同时,以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为依托,积极打造网络云医院,其中,由肝胆胰中心牵头的“肝胆云医院联盟”,已将肝胆专科业务辐射全国。

   “借助健康中国战略和医疗卫生改革之势,借助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和建设‘双’大学之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要努力把握住未来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力争发展成为具备国际、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现代医学中心。”董家鸿说。

    据悉,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目前已有多个专科和清华大学各理工科研院系建立了合作,共达成19项医工结合共同研发项目。为进一步构建“医研企”结合的创新联盟,董家鸿还提出“BBC”临床转化模式,即从临床问题与市场需求(Bedside)出发,医工结合,借助实验室(Bench),完成临床转化科学研究,进一步研发出服务于临床患者(Customer)的健康医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