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聚焦肠道研究 2018中国肠道大会在京举行

聚焦肠道研究 2018中国肠道大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新华网发布日期:2018-05-14浏览次数:236

5月12日,2018年中国肠道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发明教授、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蓝灿辉共同发起并创立,并由空军军医大学消化病医院聂勇战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朱宝利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魏泓教授、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军教授、《蛋白质与细胞》杂志社张晓雪博士共同组织。

 

大会现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在致辞里强调,应促进中国疾病的防控,倡导以疾病防控转向提升健康意识。他提醒,虽然健康与肠道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不能盲人摸象地简单把所有疾病都和肠道菌群单一联系起来,而应该更多关注人体和微生物这一综合体。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樊代明院士介绍了“整合医学”这一概念,并宣布于会议当日成立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旨在关注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他表示,“反向医学”倡导的是结果导向型研究,即在先取得临床效果后,再往上游的机制研究溯源。并建议应“老药新用”,多学科、多系统整合用药。

罗格斯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介绍了他的团队及合作者近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高膳食纤维饮食的干预后,各项疾病指标均得到缓解。并且,高膳食纤维饮食在患者体内富集了15株可产生乙酸或丁酸的菌株。这项研究从肠道菌群干预的角度,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详细介绍了其团队在仔猪肠道发育和断奶应激损伤修复调控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该团队对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皮增殖和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及肠道菌群组成进行了细致研究,阐述了断奶应激如何影响仔猪肠道中的菌群、发育、代谢。同时,通过营养干预调节仔猪肠道环境,可显著改善仔猪的健康状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对“国宝”大熊猫的肠道菌群相关研究引人关注。魏辅文团队发现,野生大熊猫具有类似的菌群结构,但在食物变化期间,例如从竹叶期、竹笋期到转化期,大熊猫的肠道微生物功能有显著差异。该系列研究有助于探索圈养大熊猫的新型保护政策。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Dusko Ehrlich教授在报告中提醒,建立菌群鉴定的标准十分重要,目前急需建立疾病相关的菌群模型。另外,单一菌株及菌群整体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某些总量很小的菌株也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教授介绍了全球菌群移植临床试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肠道微生态的失调与人体健康关联密切,而益生菌、抗生素、饮食干预、粪菌移植是4种主要的改善肠道微生态的方式。总体来说,与生物制剂相比,粪菌移植的临床缓解率是相似的。但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供体的选择及试验的安全性。

本次大会共包括4个分会场: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中国人体微生物组大会、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和《蛋白质与细胞》专刊学术分会场,以及《微生物学报》征稿交流、“肠•道”、“商•道”演讲等活动。会议期间,各位院士及专家为热心肠技术研究院G30项目的首批成员——11家企业颁发了G30企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