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个体化医疗的未来:肿瘤治疗从千篇一律走向因人而异

个体化医疗的未来:肿瘤治疗从千篇一律走向因人而异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发布日期:2019-09-26浏览次数:43

923日,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提出:到2022年,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综合防控取得阶段性进展,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和规范诊疗水平显著提升,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患者疾病负担得到有效控制。

 

“现在肿瘤虽然叫肿瘤,实际上大概会有250个瘤种,这250个瘤种里面可能包括基因突变高达120万种;另外一个数字则是,在上世纪50年代时,医学知识的总量翻倍所需要的时间是50年,90年代时这个数字是5年,但是现在这个数字是72天。”罗氏制药中国医学部副总裁李玮在2019年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CSCO学术大会期间谈及肿瘤治疗时曾这样表示。

 

这组数据一方面展现出肿瘤防治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展示出医学技术进步速度之快,但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临床医生,都正在面临比过去更复杂也更多的机会与手段,同时“当下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可能完完全全了解和掌握所有现在已知的知识来进行治疗的决策。了解病人用什么样的治疗是好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李玮认为。

 

事实上,肿瘤的复杂与多样也使得无论国内外都有着大量癌症患者并未得与自身病症契合的诊疗方案。

 

一项由罗氏旗下肿瘤基因测序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在全球11个国家发起的“肿瘤基因组检测公众认识调查”中,共825位参与调查的受访者对于“基因组检测”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认为其重要性远低于“活检”等传统检查手段。此外,全球约59%的受访者表示不熟悉“基因组检测”,64%的人不熟悉“基因组图谱”。在中国,即使在大城市大医院,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会主动要求医生进行基因组检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指导《健康时报》与觅健联合发布《2019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白皮书》则显示,目前国内癌症患者不同癌种基因检测情况差异大,其中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率高,超过90%的患者做过基因检测;而乳腺癌患者中只有31.7%的患者做过基因检测;而乳腺癌患者中未做过基因检测的则占到了41.1%

 

也就是说,虽然靶向抗癌药已在国内遍地开花,但真正在合理使用上,依然面临挑战。事实上,目前个体化医疗正在从针对特定肿瘤特定基因的靶向治疗,朝着更为的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方向迈进。

 

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基于越来越成熟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教授介绍,中山医院2015年在原有的多学科诊疗团队上建立医学中心,通过的检测获取基因突变信息,并在标准化基础上建立疾病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以及其他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对医生诊疗进行辅助。

 

在数据方面,目前可以获取的对诊疗起到帮助的数据已不限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各种组学数据、影像学数据等,可穿戴设备与各种慢病管理app的兴起使得患者的诊后日常情况得以被更准确的掌握,这些数据实际上可以给医生在选择治疗手段上提供更多的帮助。此前曾有报道指出,类似微信步数这样的信息其实比日常肿瘤科医生所做的体力状态评分能够更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和他对某种治疗的耐受效果。

 

李玮表示,对于罗氏而言,在打造个体化医疗上,对数据的需求不仅在于广度,也在于深度,即数据的连续性。“我们需要知道肿瘤病人在初始诊断时的基础信息,也必须知道他经过每次治疗之后的治疗效果是什么样,之后是不是出现了复发,所有这些连续的数据放在一起,才能掀开了病人的面纱,否则我们对疾病的状况,治疗的状况是无从了解。更加谈不到对他进行的治疗。”再此基础上把不同的数据相联便可形成的海量规模的数据,就可能为尚未解决的医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医疗数据的标准化不足,各个信息所有者之间缺乏数据打通,以及对数据隐私与安全的疑虑依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近日也透露,港交所已在医疗数据标准化方面有所动作,力图与合作伙伴进行探索。成熟交易平台的参与下,医疗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后续数据交易的可能可以期待。

 

实现了医疗个体化之后,可能出现的未来会是怎样的?李玮认为是能够实现早期诊断,这不只是意味着患者在早期获得了诊断,更是要求在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能够早期预测其复发,并在其尚未复发之前,就进行干预。而总体来看,则是能够在准确的时间点找到有明确靶标的病人,进行符合病人需求的个体化的治疗。

 

个体化医疗的思路也体现在药物研发中,如从曾备受关注的两款“广谱抗癌药”,不以肿瘤原发位置,而仅以驱动基因NTRK作为入组患者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