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激光理疗仪,是一款半导体激光物理治疗设备,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仪器。产品采用双波长(658nm的红色光、810nm的近红外光)弱激光,利用这两种弱激光对人体的五大生物效应(压强效应、热效应、生物刺激效应、电磁效应、光化合效应),西医细胞学理论结合中医穴位,照射于人体,作用于细胞,激活细胞的各项活性,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使细胞恢复为正常状态,起到治疗疾病及杀菌消炎的作用。
弱激光治疗具有低输出能量、低光热等效应,可产生某种类似超声波、针灸等物理因子的光生物调节作用。既往大量研究表明,弱激光照射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毛发生长、神经再生、骨折愈合、抗炎、镇痛和再生疗效等,在生物学以及医学上具有独特的效果并在临床医学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弱激光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痛、无菌、易定位等优点,现已成为临床上普及的一种激光治疗方法,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眼、耳、鼻、咽喉、口腔、皮肤、神经等科室。
有大量的临床报道,弱激光对200多种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对多种急慢性症状,特别是对疼痛方面的治疗,如激光治疗颈部腰背部痛,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腕管综合症等等。
医疗器械国产化及进口替代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的方向。对于医疗器械行业,国家密集出台医疗器械相关的创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医疗器械创新研发,不断提高公立医疗机构国产医学诊疗设备等医疗器械的市场份额,鼓励进口替代。
为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推动重大疾病物理治疗的原创性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拟资助“重大疾病的物理治疗与调控技术”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旨在资助聚焦于磁、声、电、光等物理疗法在神经、运动、心血管、代谢与免疫系统等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原创探索性研究,为医工结合的物理治疗与调控新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当前,疼痛问题已经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个人带来了诸如身体功能受限、焦虑、失眠、忧郁等问题,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
2007年7月1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科目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卫医发[2007]227号),明确全国二级以上医院设立“疼痛科”为一级诊疗科目。截至2020年,已经有独立建制的疼痛科2000多个,专业疼痛医生2万余人,但需要承担管理的慢痛患者有近3亿人。而美国1.5万名疼痛专科医生,仅需负担1亿慢痛患者的管理。当前我国疼痛管理领域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疼痛专科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十年仍需快速推进。
集合658nm红光和810nm红外光于一体,根据不同部位,使用相适应的波长激光进行照射;
16通道光纤输出,8路红光和8路红外光,可按照中医经脉和穴位理论,实现一次性多穴位同时照射,痛点缓解和经脉疏通。并采用激光耦合光纤技术,能量几乎无消耗,散射损失小
选用功率为100mW的弱激光,可直接作用于皮肤,安全性高
采用高传导效率的光纤进行传导,光斑直径0.4mm,功率密度量可达80W/c㎡,近距离照射,光能损耗小,吸收更直接,生物效应强
治疗方式灵活多变;照射穴位自由组合;垂直贴合深度照射;中西结合应用广泛。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更充分的发挥光效。
1968年匈牙利科学家Mester使用694nm红宝石激光器治疗小鼠皮肤肿瘤时,意外发现激光照射可以促进毛发生长,并提出弱激光治疗(low level laser therapy,LLLT)的概念。
弱激光又称为低强度、低水平激光。弱激光作用于生物组织时,不造成生物组织不可逆的损伤,但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对组织或机体起到调节、增强或抑制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弱激光治疗可分为激光远端照射、激光穴位照射和激光血液辐照治疗三种。它是应用不同波长的激光,选择不同的输出功率和照射方法作用于人体,有针对性地治疗不同疾病,达到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通过深层次刺激细胞,使线粒体的过氧化酶活性增加,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蛋白合成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释放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加强细胞的活性及变形性,打开微循环,促进血管的扩张,解除毛细血管和侧支血管的阻塞;同时增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1、增加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
2、改变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
3、诱导转录因子
4、平衡细胞能量代谢
5、增加细胞自身修复功能
6、抑制炎症/水肿/疼痛
激光会产生微弱的压强,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改善睡眠,调节血压。
激光照射产生微弱的热量,可以加强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
刺激细胞及神经系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达到疾病预防和治疗作用。
激光波产生磁场,恢复细胞的正常电位差,增强变形能力,携氧能力,可以改变细胞的聚糖性,降低血糖的含氧量,让聚积成簇的红细胞分散游离。
促进细胞及DNA分子的化合及聚合反应,增强细胞活性,改变细胞功能,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一类:多采用红外灯泡或红外光灯泡,发射热度高,安全性差,这部分不是激光仪器;二类:采用LED或LD光源,相干性弱,单色性差,其中LED发出的光不是激光;三类:采用LD光源+单根光纤,虽然是激光,但仍为远端照射,一般谐振腔短,采用风扇制冷,导致光谱宽度大,准确度差,输出不稳定。本产品采用高性能半导体激光(DFB)发射器,融合了温控技术和校准系统等,光谱宽度精确稳定,能量输出保持恒定,主要依靠光化、电磁和生物效应,作用力更强
传统产品一般只配有一种波长的光源,如红光或红外光,光谱宽度±10nm-20nm。单光源作用力小,疗效有限。本产品采用双波长设计,融合了红光和红外光的治疗治作用,光谱宽度±5nm,治疗效果更佳。
传统产品输出端只有一个,多采用远端照射,只能进行单部位或单穴位照射,治疗部位有限。本产品采用光纤导出,多达16通道输出端,可一次性照射多个部位或多个穴位,可形成对机体的整体治疗方案,增强机体综合免疫能力,治疗效果更明显。
远端照射中,光斑较大,受环境干扰强,折射、漫反射较多,能量损耗大,对机体的穿透力有限,只能作用于机体表面。本产品采用近距离直角照射,能量集中,损耗小,穿透力深,适用于对机体的深层组织治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选用功率为100mW的低能量激光,采用四档位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皮肤和人体差异等因素,适合更多患者和病种使用,使用时功率从低到高,逐渐增加强度,充分考虑了人体的耐受性和差异化,并增加了校准和安全准置,操作更加准确和便捷。
使用16支“激光针”,结合中医经络、穴位的治疗理念,分别照射于人体多个经络及穴位点,可形成对机体的整体治疗方案。
使用“百变固定器”,针对患者病灶处及痛点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局部区域照射。
使用方法:取穴太阳、印堂、攒竹、百会、风池、外关、率谷及阿是穴,选取658nm波长的光,输出功率30~50mW,每日1次,每穴照射10~15min,15次为1个疗程。
使用方法:取穴太阳、阳白、下关、颊车、地仓,选取658nm波长的光,输出功率30~50mW,每日1次,每穴照射10~15min,7~10次为1个疗程。
我们自2021年8月以来,采光者弱激光理疗仪临床疗效评价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疼痛科、山西省中医院康复科、长沙老年康复医院、太原采光者健康体验中心共治疗139例病患。治疗中用 810nm(红外)、658nm(红光)波长输出端进行直接接触点状照射,输出功率100mW(红光)、60mW(红外),功率密度 3.8W/cm2 ,连续照射,16输出端,时间 300~ 1200秒/点,每日1次,每次照射15-20 分钟,10~15次为 1 疗程。139例患者中,显效率为 45.3%(63/139),总有效率为90.6%(126/139),无效率为 9.4%(9/139),病例无不良反应,分析无效的病例均为未完成10次治疗,治疗中未同时使用其他治疗。山西白求恩医院本组病例 57例中,依据痛点范围大小而进行点状或片状半导体激光照射,显效率为 29.8%(17/57),总有效率为87.7%(50/57),无效率为 12.3%(7/57)。38例病例在山西省中医院弱激光治疗,显效率为 60.5%(23/38),总有效率为97.4%(37/38),无效率为2.6%(1/38),无不良反应报告。
所有病例有效率87.7%,病例无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我们认为单独用采光者半导体理疗仪辅助治疗疼痛有效,由于我们的试验时间短,没有远期治疗效果分析,而且有些病的病例数较少,所以在以后的临床试验中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总之,义云弱激光半导体理疗仪治疗疼痛安全、有效。
山西义云生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部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学府园区厚康医疗产业园F座北10层。公司以“应用科技,传递光和健康”为愿景,聚焦于弱激光技术在医学临床领域的应用,主要开展生物激光技术、医美激光设备、康复激光设备、半导体激光器及相关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
公司成立之后,依靠自身力量,采用国际成熟、先进的耦合激光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穴位、经络手法,利用半导体激光及光纤传导介质,自主成功研发激光类高新技术产品——弱激光理疗仪。
公司与西安交大基础医学院开展理论研究、与山西省中医研究院、山西白求恩医院、长沙老年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临床验证等,已取得积极成效。公司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25个专利,其中发明型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项,截止2021年12月中旬已取得13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