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器械
百科
3618医疗器械网 > 器械百科 > 中医器械 > 皮内针

皮内针

皮内针介绍

皮内针是特制的小型针具,通过皮下植入留置,长时间刺激针孔,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皮内针,又称“埋针”,是用30号或32号不锈钢丝制成的图钉型和麦粒型两种针具。 那是古代针刺留置方法的发展。 具体为皮内扎针,固定后留置一定时间,利用其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本法可对穴位给予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患者也可亲手埋针加强刺激。 皮内针是皮下植入留置针的专用小型针具,有颗粒式和揶揄针式两种。 皮内针是针刺的方法之一,是将长约一寸左右的消毒针或注射针倾斜刺入,横向刺入皮下后,用胶布固定在局部的方法。

在无疼痛且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的条件下,将针留置在患者皮下1至7天。 临床多用于需要长时间留置针的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病。 经过临床试验,效果很好。

皮内针作用与功效

皮内针疗法适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胃痛、胆管绞痛、胁痛、踝关节扭伤等。 也可用于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月经不调、面肌痉挛、遗尿、尿频、痹证等慢性病。 将针固定在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的皮肤或皮下,长期埋置,可对特定皮肤起到长期作用,达到特殊疗效。 长期留置针刺激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功能。 整合后可在靶器官中发挥调节和治疗作用。

皮内针临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多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与各种类型的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相关的疼痛。 例如颞颌关节炎、颈椎病、落枕、肩关节痛、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背痛、腰肌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臀部痛、各类型关节炎、跟腱痛、足跟痛、软组织损伤眼部相关疾病:弱视、近视、麦粒肿、传染性急性结膜炎、眼睑搏动等。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如多汗症、粉刺、粉刺、痤疮、带状疱疹、皮肤瘙痒、湿疹、中毒性疹子、荨麻疹、神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黄褐斑、蝴蝶斑、扁平疣等。 与失眠、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类症状相关的神经症还有戒烟、抑郁、双相情感障碍和试验场综合征、经前综合征等心境稳定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和症状,如各型痛经、闭经、月经紊乱、乳房良性肿瘤、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尿崩、尿潴留、尿频、远尿、漏尿等。 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和症状,如呃逆、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哮喘、咳嗽等。 与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症状包括头痛、面瘫、面瘫、癫痫、脑萎缩、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和四肢神经痛。 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胃痛、胃溃疡、胃炎、肠炎、胆囊炎、胆石症、肠功能障碍、腹污、便秘等。 内分泌、营养与代谢相关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痛风、风湿病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症状,如高血压、心悸、心律失常等。 其他疾病对上述症状的辅助治疗,如胄瘤晚期疼痛、化疗后恶心、呕吐、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疼痛、痉挛等。

皮内针特点

皮内针技术特色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皮内针疗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针刺方法。 与传统的体针刺法不同,对术者的手法、指力等要求较高,皮内针只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一般术者均可完成。 其次是方便的患者。 皮内针与体针不同,需要保持特定的留置姿势。 皮内针手术结束后,患者可以离开。 这不仅节约了患者就诊时间,同时也大大有利于节约医疗空间,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状况。

刺法安全易接受,皮内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皮针主要有麦粒型和图钉型两种。 麦粒型皮内针一般为( 0.18 ) 0.22 ) mmx )5(7) mm。 图钉型图钉(定位销)一般为( 0.20~0.22 ) mmx ) 1.3~1.5 ) mm,其直径和长度比普通针灸针小,刺入深度有限,大大避免了晕针、断针等针相关问题。其次,皮内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 现代科学对针感的研究表明,针刺作用于不同组织时产生的针感性质不同。 例如,刺激神经往往会引起麻感,刺激血管往往会引起痛感,刺激肌腱往往会引起酸帐感,刺激骨膜往往会引起酸痛感。 另一方面,由于皮内针以皮下,特别是结缔组织为主要刺激对象,针刺对神经纤维,特别是神经嵴的影响很小,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针感刺激(所以,特别适合害怕针刺的患者和儿童,容易接受。

动态留置针,效应累积皮内针疗法的最大特点是将静态留置针改为动态留置针。 传统针刺留置时间一般在30min左右,需保持特定姿势,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和病情不配合的患者,静态留置难度较大。 但皮内针一般可固定在针六上2-3天。其间,不受患者运动的影响,刺激作用时间长,功效积累,起到治疗作用。《内经》云:“刺涩者,必入其脉,逆序久留”。 云:“病沸则长居针”。 亦云:“热则病,寒则留之”。 因此,对于一些慢性病或寒症,皮内针可以通过长时间刺激的累积效应来发挥治疗作用。 此外,有现代学者(1)从“针刺手法量学”的角度提出,针刺治疗两次手术间隔的最佳参数为3~6小时。 皮内针可持续刺激腧穴,积累有效作用时间发挥治疗作用。

适应面广,疗效显著,皮内针疗法以其鲜明的特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 据笔者和老师临床发现,对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减肥和呼吸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有学者12查阅文献,总结皮内针为主治疗威胁、足跟痛、三叉神经痛、落枕、痹证、肩周炎、痛经、神经性头痛、背痛、手术后疼痛等。 此外,也有学者根据“3病变部位”,将皮内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归纳为脏腑病症、头面五官科病者、经络病三大类。 如呼吸系统表现为缺如、肺俞、定喘等,心血管疾病表现为内关、心俞、厥阴俞等; 面痉李般头五官科取痉部位置针; 经络病,如肩周炎取得痛点等。 笔者也以“皮内针”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 CNK )数据库( 1981-2011年),截至2011年6月,共检索文献301篇,经过初步分类,皮内针疗法治疗疾病共有10余个系统,100余种病广泛涉及临床各科。 特别是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消化系统、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较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皮内针还可用于美容,如学者14、51所用痤疮和扁平疣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总的来看,皮内针疗法广泛涉及病种,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皮内针使用方法

一.图钉型皮内针埋针法图钉型皮内针,又称敲针,用于耳穴和体穴植入。 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住针柄,对准穴位,垂直刺入,使环形针柄平整留在皮肤上,用胶布固定。

二.麦粒型皮内针埋针法)可应用于身体大部分穴位(也有人选择蝌蚪型皮内针)。 用消毒镊子夹住针柄,对准消毒的穴位,沿皮下刺0.5-1厘米,将针柄留在皮外,用胶布固定。 如果没有皮内针,也可以使用5mm的针代替。(三)埋针时间)一般两三天为宜。 秋天适度长,夏天适度短。 2次埋针间隔时间:同一穴位扎针1周后可再次埋针,不同穴位可连续进行。 疼痛疾病时,埋针时间以缓解疼痛为限,不一定持续几天。

皮内针图片

皮内针原理

皮内针的临床应用来源于中医理论中的十二皮部理论。 十二皮部是人体的最外层,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投射到体表的部位,也是脉气弥散的地方,是经脉活动在体表的反映,也是机体对外邪的抗拒。 皮部的生理功能基于体表散在的卫气的生理特性。 皮内针通过刺激皮部,引出皮部与二经脉、脉乃至脏腑的沟通,并引出卫气的功能,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皮肤内表面刺激能激活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网络,诱导释放激肽、蛋白酶、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等化学物质,影响血液循环,兴奋神经末梢。

获取报价+

填写您的询价信息,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

  • *您想了解:
  • *手机号码:
    发送验证码
  • * 验 证 码:
  • *单位名称:
  • * 联 系 人:

相关词条

热门词条

索引名称

  • 皮内针介绍
  • 精选产品
  • 皮内针作用与功效
  • 皮内针特点
  • 皮内针使用方法
  • 皮内针图片
  • 皮内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