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器械维修 > 各影像设备检查介绍

各影像设备检查介绍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1-31浏览次数:71237

一、C T 检 查 

        一部完整的CT系统主要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记录系统及操作控制部分。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所测得的信号经过模数转换(ADC),转变为数字信息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得到该层面的各个单位容积的X线吸收值即CT值。这些数据信息可存储于磁光盘或磁带机中,经过数模转换(DAC)后再形成模拟信号,经过计算机的一定变换处理后输出至显示设备上显示出图像,因此又称为横断面图像。CT的特点是操作简便,对病人来说无痛苦,其密度分辩率高,可直接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它在发现病变、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数目方面非常敏感而可靠,而在病灶性质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CT与传统X光摄影不同,在CT中使用的X光探测系统比摄影胶片敏感,一般使用气体或晶体探测器,并利用计算机处理探测器所得到的资料。在这两种检查系统中都使用大致相同的方法产生X光。CT的特点在于它能区别差异极小的X光吸收值。与传统X光摄影比较,CT能区分的密度范围多达2000级以上,而传统X光片大约只能区分20级密度。这种密度分辨率,不仅能区分脂肪与其它软组织,也能分辨软组织的密度等级。

    在进行CT检查时,水平轴状切面(Horizontal Axial Section)是目前常应用的断层面。断层层面的厚度与部位都可由检查人员决定。常用的层面厚度在1.0至1Omm间,移动病人通过检查机架后,就能陆续获得能组合成身体架构的多张相接影像。利用较薄的切片能获得较准确的资料,但这时必须对某一体积的构造进行较多切片才行。

    在每次曝光中所得到的资料由计算机重建形成影像。计算机会计算每个像素(Pixel)中的X光衰减(吸收)值(Attenuation Value)。每个像素的直径约为0.25~0.6mm,此数值依机器的解析度而定。每个像素都具有一定体积,其高度与所扫描的层面厚度一致,在计算机中所记录的X光衰减值就代表该组织体积,亦即体积元素(Volume Element,简称体素Voxel)的平均值。计算机后可将运算所得到的影像显示在显示设备上,也可将其摄成胶片以作保存。此外,其基本资料也可以储存在磁光盘或磁带里。

    CT的X光衰减值是一组随意设定的刻度,以霍斯菲耳德氏单位(Hounsfield Unit)为其单位。其中将水的密度设定为O值,而空气的密度为-1000单位、骨骼密度则是+1000单位。在显示时所采用的密度范围及平均值则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控制。在一张影像中所见到的密度范围称为“窗宽”(Window Width),而密度平均值则称为“窗位”(Window Level)或“窗中心”(Window Centre)。

    人类肉眼只能分辨数种灰影(Shades of Grey)。在选取宽窗时,能见到所有结构,但却无法分辨微小的密度差异。在选取窄窗时,又只能分辨小范围享氏单位的密度变化。

  1、其优点为: 
    (1)CT为无创性检查,检查方便、迅速,易为患者接受。
  (2)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
  (3)CT图象清晰,解剖关系明确。
  (4)CT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象,并可进行冠状和矢状面图象的重建。
  (5)CT增强扫描,不仅提高了病变的发现率,而且有的能做定性诊断。

  2.CT扫描的限度 
  CT扫描虽有广泛的适应范围,但仍有限度。虽然发现病变的敏感性极高,但在定性诊断上仍有很大的限制。由于CT机测定的是物理参数,即人体组织对X线的衰减值或物理密度,医生就是根据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呈现的衰减值差异作为诊断的依据,如果衰减值无差异,再大的肿瘤也无法鉴别。可见CT扫描尽管有许多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只有与其他设备,其他诊断手段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M R I 检 查 

        MRI是英文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缩写,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医学影像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因而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继X线和CT后的又一重大发展。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与CT图像非常相似,二者都是“数字图像”,并以不同灰度显示不同结构的解剖和病理的断面图像。与CT一样,磁共振成像也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例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等的检查。

     磁共振成像无骨性伪影,可随意作直接的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或任何角度)切层,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尤优于CT,磁共振成象借其“流空效应”,可不用血管造影剂,显示血管结构,故在“无损伤”地显示血管(微小血管除外),以及对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方面,有独到之处。磁共振成像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它能敏感地检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故常可比CT更有效和早期地发现病变。近年来,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的研究,使在活体上测定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已成为可能;心电门控的使用,使磁共振成像能清楚地、全面地显示心脏、心肌、心包以及心内的其他细小结构,为无损地检查和诊断各种获得性与先天性心脏疾患(包括冠心病等),以及心脏功能的检查,提供了可靠的方法。随着各种不同的快速扫描序列和三维取样扫描技术的研究和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电影摄影新技术已步入临床,且日臻完善。近又实现了磁共振成像和局部频谱学的结合(即MRI与MRS的结合),以及除氢质子以外的其他原子核如氟、钠、磷等的磁共振成像,这些成就将能更有效地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特异性,也开阔了它的临床用途。

   磁共振成像术的主要不足,在于它扫描所需的时间较长,因而对一些不配合的病人的检查常感困难,对运动性器官,例如胃肠道因缺乏合适的对比剂,常常显示不清楚;对于肺部,由于呼吸运动以及肺泡内氢质子密度很低等原因,成像效果也不满意。磁共振成像对钙化灶和骨骼病灶的显示,也不如CT准确和敏感。磁共振成像术的空间分辨室,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1、颅脑与脊髓 MRI对脑肿瘤、脑炎性病变、脑白质病变、脑梗塞、脑先天性异常等的诊断比CT更为敏感,可发现早期病变,定位也更加准确。对颅底及脑干的病变因无伪影可显示得更清楚。MRI可不用造影剂显示脑血管,发现有无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MRI还可直接显示一些颅神经,可发现发生在这些神经上的早期病变。MRI可直接显示脊髓的全貌,因而对脊髓肿瘤或椎管内肿瘤、脊髓白质病变、脊髓空洞、脊髓损伤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椎间盘病变,MRI可显示其变性、突出或膨出。显示椎管狭窄也较好。对于颈、胸椎,CT常显示不满意,而MRI显示清楚。另外,MRI对显示椎体转移性肿瘤也十分敏感。

2、头颈部 MRI对眼耳鼻咽喉部的肿瘤性病变显示好,如鼻咽癌对颅底、颅神经的侵犯,MRI显示比CT更清晰更准确。MRI还可做颈部的血管造影,显示血管异常。对颈部的肿块,MRI也可显示其范围及其特征,以帮助定性。

3、胸部 MRI可直接显示心肌和左右心室腔(用心电门控),可了解心肌损害的情况并可测定心脏功能。对纵隔内大血管的情况可清楚显示。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也极有帮助。还可显示肺水肿、肺栓塞、肺肿瘤的情况。可区别胸腔积液的性质,区别血管断面还是淋巴结。
4、腹部 MRI对肝、肾、胰、脾、肾上腺等实质性脏器疾病的诊断可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确诊。对小病变也较易显示,因而能发现早期病变。MR胰胆道造影(MRCP)可显示胆道和胰管,可替代ERCP。MR尿路造影(MRU)可显示扩张的输尿管和肾盂肾盏,对肾功能差、IVU不显影的病人尤为适用。

5、盆腔 MRI可显示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精囊等器官的病变。可直接看到子宫内膜、肌层,对早期诊断子宫肿瘤性病变有很大的帮助。对卵巢、膀胱、前列腺等处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也有很大价值。

6、后腹膜 MRI对显示后腹膜的肿瘤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很大价值。还可显示腹主动脉或其他大血管的病变,如腹主动脉瘤、布—查综合征、肾动脉狭窄等。
7、肌肉骨骼系统 MRI对关节内的软骨盘、肌腱、韧带的损伤,显示率比CT高。由于对骨髓的变化较敏感,能早期发现骨转移、骨髓炎、无菌性坏死、白血病骨髓浸润等。对骨肿瘤的软组织块显示清楚。对软组织损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1、其优点为:
      1.没有电离辐射;
      2.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
      3.解剖结构细节显示较好;
      4.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脑水肿);
      5.由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组织的类型(如脂肪,血液和水);
      6.组织对比优于CT。

  2、同CT相比其不足之处: CT在显示钙化和骨胳肌肉系统的骨质异常方面优于MRI,这是由于MRI上钙是无信号的,而CT则可以较好地显示钙化、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尽管CT在显示Paget’s病的典型骨改变和骨化性肌炎等方面优于MRI,MRI仍在对骨髓病变、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评价等方面具有优越性。CT对胸部、腹部和盆腔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解剖图像,可作为检查手段,MRI则用于帮助CT所显示的病变的性质。CT价格较MRI低,从经济角度上讲应优先选用。现代CT技术的发展已能使检查在几分钟内完成,而MRI则需15-20min。幽闭恐惧在大扫描孔架的CT中较少发生,而在MRI中则可达10%(因磁体的孔腔较小)。

三、超 声 检 查 

       超声影像检查技术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高科技电子工程技术对超声波发射、接收转换及电子计算机的快速分析、处理和显象,从而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判断的一种非创伤性检查方式。

     正常人的耳朵可接听到声波频率的范围为16-20000Hz,高于2万赫兹的声波就称为超声波。超声医学影像所用的声频率通常是300万-750万次/秒(3MHz-7.5MHz)。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传播是通过介质中粒子的机械振动进行的,它不同于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但在人体复杂的介质中传播较好,同时它属直线传播,因此有良好的方向性。

   超声波具有反射、折射与散射等较为独特的一些物理特性。当超声波在介质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在密度和声速上均不相同的介质,在其交界面上即产生声阻抗,从而发生声波的反射与折射等现象。就比如一个人朝着山间空谷大喊大叫时,所听到的山谷回音;以及早期的雷达扫描在朝某一定点方向发射声波,遇到飞机或其他物体即产生原方向上的反射波,被雷达站接收后即可判断有无物体接近及其距离等信息。这些都是利用波的反射原理。

    同样,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人体内分布有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组织和器官结构,它们对超声波存在着不同的声阻抗,从而当超声波通过人体某些部位和器官时,在不同组织大大小小的相邻界面上产生各不相同的反射、折射、散射与衍射等,这些信息被特殊的仪器接收后通过电子计算机等电子工程技术处理后以一定的特殊形式显示出来,医务人员通过对比可疑病患者与正常人体相同部位或器官的以上各种超声波信息之后,判断该可疑病患者其检查部位或器官是否存在异常病变并做出诊断。

   目前,由于超声显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灵敏度高、易操作、、无特殊禁忌症、可重复性强、费用低廉和无放射性损伤等优点。从而使这一诊断技术成为了现今临床各学科疾病的检查、诊断和介入治疗中所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特点为:
1、超声检查是无损伤、无痛苦、无电离辐射的影像技术,一般无需使用造影剂或静脉注射药物。

2、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软组织器官和病变,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动态超声断层图像。它能够显示内脏器官断面解剖结构,反映心脏和血管系统、消化管道、泌尿道以及宫内胎儿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3、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的问世,不仅能够实时显示常规断层图像,还能同时提供不同组织器官及其病变内部的血流信息,并可进行血液速度频谱分析。如今,彩色超声被誉为"性的血管造影术\\"。

4、超声断层借助于操作医师的技巧,通过不同的扫查途径,可做任意断面观察,包括纵、横、斜、冠状断面。特别有利于超声引导在精确定位条件下开展多种穿刺技术,即介入性超声。它能够为临床提供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学和生化检验等重要诊断依据,也可对脓肿、囊肿等进行抽吸引流和局部注射药物等治疗。

5、操作比较方便,必要时可在急诊床旁和手术中进行。

6、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超声诊断的性能价格比优,收费比较低廉,便于重复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对比观察,连续监测,疾病普查。四、核 医 学 检 查 

        核医学是原子核医学的简称,又称为原子医学,它是一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射线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核医学已成为医学科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核医学能及时地反映体内生理、生化过程,提供动态资料,故有人把核医学称为“应用生物化学及应用生理学”,能够反映组织器官的整体或局部的功能,能提供定量的、准确的数据,能简便、安全、无损伤地诊断疾病,能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等。目前,核医学仪器已与超声断层仪、热像图仪、CT和磁共振扫描装置等共同组成医学图像成像技术,把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PET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的首字语,美国拥有PET的医学中心不到20个。PET是核素成像的一种,它应用回旋加速器产生正电子发射,用一个特殊的照相机依靠电流所产生的一对正电子在180度方向做相互分离运动来检测它们,之后这些正电子又湮没掉。

   SPECT既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是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成像的技术。它是根据每次放射衰减时会发射单光子的原理,单光子发射在技术上不同于x 线一CT,x 线一CT检查时x 线从球管发出,穿过人体后到探测器。电子计算体层摄影意思是对人体的每一个层面进行计算机辅助伽玛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