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观察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10-16浏览次数:63195

  作者:王丽丽,潘春林,高小峰
【摘要】  目的 观察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9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 慢性泪囊炎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效果满意。结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多发病,多见于女性和老人。由于药物治疗无效,探通、插管效果不理想,激光治疗效果难以肯定,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我院从2001年2月~2005年4月对78例9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月~2005年4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90眼泪囊炎患者,泪道冲洗均不通畅,并有脓性分泌物。术前均做过治疗,冲洗、探通无效,有2例激光治疗也无效。其中男1例,女77例,双眼占12例,年龄19~50岁,平均32岁,病程短6个月,长20年。
    1.2  手术方法  (1)术前先用1%地卡因和肾上腺素浸润的纱条填塞中鼻道的前1/3。(2)麻醉:用2%利多卡因加0.75%布比卡因各半约7 ml加入0.1%的肾上腺素5滴行滑车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及前泪嵴皮下浸润麻醉。(3)由内眦向内3 mm,内眦韧带上方3 mm开始,沿前泪嵴向下、向外做皮肤切口长约12 mm。用弯头血管钳做钝性分离,暴露前泪嵴、内眦韧带。切断内眦韧带,沿前泪嵴鼻侧0.5 mm处用小刀切开骨膜,然后用小骨膜分离器分离,暴露整个泪骨,上至泪囊窝顶部,下至泪囊窝下端,后至泪骨缝后方,并将泪囊连同骨膜推向颞侧。(4)用小血管钳在泪骨缝前缘将薄弱的泪骨向鼻侧顶一小孔,用小号乳突咬骨钳咬去泪骨凹槽,所咬得的窗孔为边光圆角的椭圆形,下至鼻泪管开口处,孔在泪囊窝下端略偏向前。(5)在泪囊内侧壁稍靠后连同骨膜做“I”形切开,抽出鼻腔内纱条,在窗孔中暴露的鼻黏膜上做“I”形切开,形成前后两唇。从吻合处放入导尿管,并将导尿管上端用丝线固定在泪囊顶的皮肤面上。缝合泪囊和鼻黏膜的前唇,后缝合内眦韧带、皮下组织及皮肤切口,术毕患眼包扎。
2 结果

78例90眼术后90眼泪道无脓液,有效率;87眼完全治愈,治愈率为96.6%。术后有3例效果不理想,1例术后第4天泪道冲洗不通畅,于第5天下午从原切口探查,该泪囊未完全敞开,形成盲袋;1例术后1个月泪道重又阻塞,冲洗不通,考虑可能是血凝块阻塞,探通后泪道通畅;另1例是半年后阻塞,重做手术,术中见骨孔过小,鼻黏膜处阻塞,术后泪道畅通。

3 讨论

泪囊鼻腔吻合术目的是把泪囊与鼻黏膜直接吻合,使分泌物和泪液由泪囊直接进入中鼻道,以消除泪囊化脓性病灶并解除泪溢现象。笔者采用的是只缝合前瓣,不缝合后瓣的方法,这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该手术虽然在泪囊手术中比较复杂,但只要熟练掌握手术方法,并注意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在基层医院还是切实可行的。该手术主要的问题是易出血,为了减少出血,钝性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时避免损伤血管,特别是内眦静脉,操作时应避开此血管行径位置,尽可能用血管钳向颞侧分离;造骨孔时易出血,故用小血管钳在泪骨缝前缘将薄弱的泪骨向鼻侧顶一小孔时,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损伤鼻黏膜;用小号乳突咬骨钳扩大骨孔时,先把鼻腔内纱条拉松,并且咬骨时钳体与骨片垂直,这样尽量避免损伤鼻黏膜。如果不易止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临床上造成术后阻塞的原因,除因泪囊过小或鼻黏膜炎症等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外,有关手术方面的主要原因有:(1)骨孔造得过小或位置错误;(2)缝合不当或崩线;(3)血凝块阻塞吻合腔;(4)泪囊未完全敞开,形成盲袋。为避免阻塞,应注意:(1)骨孔口径不小于10 mm×10 mm;(2)吻合口力求整齐可靠,并且泪囊、鼻黏膜前唇缝合应做无张力缝合。若术中鼻黏膜完全破碎,可改做完全不缝合法;(3)吻合腔内置入导尿管;(4)术后切口不要用纱枕压迫;(5)术后第4天冲洗泪道;(6)切开泪囊后行泪道冲洗,确保泪囊完全敞开。因此该手术只要方法得当,仍不失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