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医院资讯 > 香港电子病历覆盖所有公立医院 统一标准正在订立

香港电子病历覆盖所有公立医院 统一标准正在订立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日期:2010-12-03浏览次数:60686

如何省去重复检查,让病人高效就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是香港医疗界多年来关注的问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就开始探索“电子健康记录”系统,也就是内地的“电子病历”。经过多年实践,该系统已存储超过800万名病人的医疗记录、8亿项化验结果、3亿多份处方以及3400万个放射图像;覆盖几乎所有医管局辖下公立医院及诊所提供的临床服务。

  统一标准正在订立

  湾仔某家私人诊所的廖医生告诉记者,“任何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只要向政府提出申请,都可以获得一组登录名称和密码,在获得病人授权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读取病人在公立医院的病历数据,包括临床诊断及治疗、化验报告、药物处方、药物过敏反应等。对我们私人执业的医生来讲,这减少了很多检验、问诊的时间,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不同于内地,香港医疗市场高度发达,不仅有医院管理局辖下的40多家大型公立医院,还有大量私立医院和个人诊所。要建设一套互联互通的电子病历系统,需要特区政府提供市场化解决方案,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行,效果未必佳。

  对此,食物及卫生局表示,“私营医疗服务提供者有权选择适合他们业务需要的电子病历系统,硬性规定所有医疗机构全面使用医管局的管理系统并不可行,也不是业界希望见到的情况。”

  政府正连同业界为不同系统相互联通订立一个标准,并为私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协助。

  保护私隐为重中之重

  今年6月10日,香港明爱医院一个存有3000名病人资料的计算机硬盘被盗走;7月26日,玛丽医院有超过700名病人资料失窃。连续两起医院计算机被盗案,令香港市民对病人私隐的保护开始格外关注。香港“电子健康联盟”调查显示,有71%的私家医生担心病历互通后会出现病人资料外泄。

  就职于伊丽莎白医院的胡德超医生认为:“电子病历推广至全香港医疗机构,可以为提高医疗机构效率带来很多好处,但是信息毕竟保存在电脑中,无论是存储还是发送,都可能面临病毒、黑客的威胁,在全面联通之前必须做好保护病人私隐的工作,给整个系统提供完善的保护。”

  不过,一些医院自有应对之法。

  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医生毛家亮介绍说,医院有专门团队负责电子病历,力求信息安全无虞。“首先,每个有资格登录系统的人都有单独的用户名称,每次登录都会留下详细记录,如果资料外泄,可以回溯追查问题出在哪里;其次,医护人员只可以查看跟自己科室相关的病人资料,各部门间设有调阅权限;再次,调取一些比较敏感的资料,例如艾滋病人、精神科病人的资料,需要更严格的手续。而且医院有一套完善的应变机制,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外泄事故。”

  下一步将全港推行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计划,2013至2014年度将推行全港性的“电子健康记录互通系统”,连接所有公立和私家医院。

  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下辖的电子健康记录统筹处估计,未来10年系统建设的总开支约为11.24亿港元,但从长远看则可节省8.6亿港元,因为系统可以尽量避免药物、处方错误,并减少使用纸张病历。

  这样一套被香港医疗界称为“香港多医生使用,世界上可能也是多医生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带给业界的惊喜远远多过遗憾。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话,“在繁忙时段,搜寻病人资料会有些延迟,但大部分都是小问题,一个电话到医管局,可能几分钟就解决了”,胡德超医生说:“当然,也不能说这套系统能令所有人都满意,只是目前为止运作比较合理。”

  对未来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发展,香港公私营医疗机构的专家更多持乐观态度,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的前景更加诱人。

  “现在收治的很多急症病人,都是在马路上被救护车直接送来的,依靠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我们能很方便地查出病人可能的病因,例如心脏病、糖尿病等等,大大加快了救治过程。”毛家亮医生认为,相比较硬件操作来说,影响电子健康记录在港推广的制约,还有医生的思维习惯和操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