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国改换农村基础设施 有效预防地方病

中国改换农村基础设施 有效预防地方病

文章来源:新华网发布日期:2011-12-02浏览次数:42906

 44岁的贵州兴仁县雨樟镇交乐村村民谭化德的手上,布满了玉米粒大小的砷疔,黑黑的一片。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十几岁就染上了“煤毒”。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源于居民就地自采区域内分布的高砷煤,在敞炉燃烧满足炊事、取暖、干燥食物等生活需要时,导致室内空气和存放的食物遭受严重砷污染所引起。

  位于中国西南的贵州省是全国严重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在两个市(州、地)的4个县(市、区)范围内有砷中毒流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异常、皮肤过度角化,握不了锄头,脚疼下不了地,严重患者皮肤溃烂甚至发生癌变,如皮肤癌、肝癌等。

  有“西南煤海”之称的贵州,也是燃煤型氟中毒的“重灾区”。据贵州省卫生厅统计,贵州有37个病区县,1000万人遭受地氟病威胁,107万人因身患氟骨症陷入困境。

  中国卫生部等部门发布的《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指出,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

  规划指出,在中国31个省区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

  近年来,中国在各地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清洁工程”“炉灶革命”等,从改换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帮助农民改变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防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2009年至2011年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资金8.47亿元,计划在相关省份改炉改灶163.1万户,截至今年7月底已经完成152万户。

  一些卫生疾控专家指出,地方病防控是全方位的,政府不但要通过改良炉灶等方式切断群众与“毒源”的接触,更重要的是必须普及健康知识,转变群众生活方式,探索长效防控机制。

  贵州省安龙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贺启生说,县委政府对境内涉及高砷煤的煤洞全部炸封,并大力宣传烧高砷煤会引发砷中毒,在学校开展教育课,取得了好的效果,至今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病例。

  有舆论指出,中央及地方应在资金上加大倾斜,支持地方病病区的监测、宣传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起重症病人救治机制,帮助病区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