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基于血脑屏障,针灸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的机理探索

基于血脑屏障,针灸改善阿尔茨海默症的机理探索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4-03-12浏览次数:17

一,血脑屏障与阿尔茨海默症

1.1血脑屏障(BBB)

血脑屏障(BBB)是一种高度选择性的生物屏障,位于脑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具有严格控制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通路(图-1)。血脑屏障的主要构成包括了脑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等部分。

1)脑血管内皮细胞(Cerebral Endothelial Cells): 脑血管内皮细胞构成了血脑屏障的主体,它们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细胞。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严密的连接,形成了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减少了细胞之间的间隙,防止溶质和细胞通过间隙进入脑组织。

2)基底膜(ba[x]sement Membrane): 基底膜位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侧,提供支持和结构稳定性。基底膜通过其网状结构限制了大分子物质的通过。

3)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 星形胶质细胞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它们紧密贴附在脑血管的外侧,并与脑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形成复杂的交互作用。星形胶质细胞释放一些信号分子,调节BBB的通透性和功能。

4)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 紧密连接是脑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特殊连接结构,通过这些连接结构,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了密封的屏障,阻止溶质和细胞从血液侧穿过血管壁进入脑组织。

1.2 血脑屏障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影响

血脑屏障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神经毒性蛋白的清除和炎症反应的调节等功能异常可加速了神经退行性变和炎症反应,促进了疾病的发展。因此,维护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神经毒性蛋白的清除: 血脑屏障作为大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屏障,可以限制有害物质如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等神经毒性蛋白进入脑内。BBB功能的损害可能导致这些神经毒性蛋白在脑内积聚,加速神经元的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从而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2)炎症反应的调节: 血脑屏障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BBB的破坏会导致外周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渗入脑组织,加剧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加速神经元的损伤和神经退行性变。

3)氧化应激的增加: 血脑屏障对氧化应激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当BBB功能受损时,有害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因子可以更容易地进入脑内,导致神经元氧化损伤加剧,从而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4)脑部循环的异常: 血脑屏障的损伤可能导致脑部血液循环的异常,如微血管病变和缺血等,这些异常也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相关。

1.3 慢性炎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慢性炎症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可能会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因此,维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至关重要。

1)增加通透性: 慢性炎症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使得更多的溶质和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进入脑组织。这导致脑部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从而对神经元和突触造成损害。

2)炎症介质释放: 慢性炎症会导致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等,这些物质可以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某些炎症介质可能促进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3) 血脑屏障损伤: 慢性炎症导致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使其失去正常的屏障功能。这会导致更多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增加神经元和神经元突触的受损风险。

4)炎症反馈循环: 慢性炎症与血脑屏障的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炎症导致血脑屏障受损,进而使更多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加剧炎症反应。这种反馈循环可能导致炎症的持续性和加重,对脑组织造成更大的损害。

二,使用针灸改善血脑屏障功能

2.1 针灸改善体内炎症的机制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免疫、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从而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也有助于改善影响血脑屏障功能的炎症状态。

1)神经调节作用: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炎症反应。针灸可能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减少炎症相关的炎症介质释放,如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2)免疫调节作用: 针灸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影响炎症反应。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炎症介质的分泌,如调节炎症介质的分泌,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反应。

3)血液循环改善: 针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流量,促进炎症部位的新陈代谢,加速炎症介质的清除,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4)抗氧化作用: 针灸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

2.2 针灸穴位选择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改善血脑屏障功能的炎症状态。一些常用的穴位可能对改善血脑屏障功能的炎症状态有效。但是具体穴位的选择应根据个体情况和病情来确定,并且针灸治疗应该由专业的针灸医师进行。

1)百会穴(GV20): 位于头顶正中线上,可以平衡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图-2)。

2)迎香穴(LI20): 位于鼻孔旁的两侧,可以刺激鼻腔局部循环,有助于改善鼻腔炎症,从而减轻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图-3)。

3)印堂穴(EX-HN3): 位于额部正中线上,有助于舒缓头部不适和改善头部炎症,可能对血脑屏障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4)风池穴(GB20): 位于头后外侧,可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减轻头部炎症,有助于维持血脑屏障的健康状态。

5)太冲穴(LR3):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处,具有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作用,可能有助于减轻神经系统炎症,从而保护血脑屏障2.3 针灸改善血脑屏障功能验证指标

验证针灸对改善血脑屏障功能的有效性,可采用影像学等方法和炎症,激素等生物学指标来验证针灸对改善炎症状态方面的有效性,全面评估针灸对血脑屏障功能改善的影响。另外,针灸改善血脑屏障功能的机理研究方面,动物实验也是很有效方法。

1)临床试验: 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患者随机分组,一组接受针灸治疗,另一组接受假针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等指标来评估针灸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2)影像学检查: 使用脑部影像学技术,如MRI、PET等,观察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后血脑屏障功能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脑部影像学图像,可以评估针灸对血脑屏障的影响。

3)生物标志物检测: 检测患者体液或组织中的生物标志物,如血液中的炎症因子、脑脊液中的蛋白质等,观察其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后的变化。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反映血脑屏障功能的改善情况。

4)动物实验: 在动物模型中进行实验研究,观察动物在接受针灸治疗后血脑屏障功能的变化。可以通过检测动物脑组织的炎症情况、脑脊液的成分变化等指标来评估针灸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