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桂枝茯苓胶囊合饮食疗法治疗卵巢囊肿80 例

桂枝茯苓胶囊合饮食疗法治疗卵巢囊肿80 例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5-26浏览次数:90044

作者:周玉娟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6


【关键词】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生育期妇女,近年来发现围绝经期妇女发病率增高,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常是妇女病普查发现或有月经改变或保健意识加强来妇科检查,经B超检查确认卵巢囊肿,一侧多见,肿块直径多小于8 cm。直径小于5 cm,一般不处理,当卵巢囊肿较大或发生蒂扭转时需手术治疗。采用桂枝茯苓胶囊合大豆饮食疗法治疗卵巢囊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 例患者,年龄15~60 岁。其中48 例妇女病普查时发现,32 例因小腹坠痛、腰痛或月经不调就诊,经妇科结合B超检查确诊,均经过2个或2个以上月经周期复查卵巢囊肿存在且患者迫切要求保守治疗。年龄15~24 岁15 例,25~34 岁33 例,35~44 例20 例,45~60 岁12 例。B超提示卵巢囊肿直径为2~8 cm,多数有液性暗区,或无回声区,妇科检查附件可触及囊性包块、活动好、表面光滑。卵巢囊肿较大或年龄较大者到上级医院查卵巢肿瘤标志物等排除卵巢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药物疗法:用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31 g)每次3粒,每日3次,饭后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6个月。若月经量多则经期停药,若月经正常则经期继续服,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饮食疗法:每天饮豆浆1 000 mL左右,适当吃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6个月。经期不需要停用。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囊肿消失;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囊肿缩小在1/2以上;有效:自觉症状好转或消失,囊肿缩小1/3以上;无效:囊肿无缩小或增大者。

    2  结    果  (见表1)

    表1  治疗3个月、6个月的疗效观察(略)治愈3个月总有效率为92.50%;未治愈的31 例,继续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93.55%。

    桂枝茯苓胶囊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偶有服药后胃脘不适,隐痛,停药后自行消失,孕妇忌服。

    3  讨    论

    卵巢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生育期妇女为多,卵巢囊肿虽然较小(直径多小于5 cm),多为卵巢瘤样病变,可定期观察变小或消失,但长时间观察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而致内分泌失调,往往卵巢囊肿增大,故临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合大豆饮食疗法保护治疗。疗效满意,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92.50%,6个月总有效率93.55%。可见治疗疗程增加治愈率增加,治疗前患者知情同意,更重要注意鉴别诊断[1,2]。但卵巢巧克力囊肿、畸胎瘤、实质性卵巢肿瘤或囊肿增大或疑恶性肿瘤者不宜用此法保守治疗,应尽快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不但可以避免手术之苦,而且手术瘢痕影响美观。还可防止术后盆腔粘连及术后引起尿急尿频,影响卵巢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虽无“卵巢囊肿”之病名,但根据其“妇人胞中结块,或胀,或痛”的症状描述,可归于中医“症瘕”范畴。妇女经带胎产伤阴耗血,肝主疏泄,疏泄失常,气血郁滞;或感受风寒,邪气侵袭;或房事不节,余血败精内留;或人流、药流手术等,由于少腹经脉丛集均可致胞脉瘀血。因气血郁滞,津液蕴蓄而成痰饮。痰饮与瘀血互结,日久而致症瘕。桂枝茯苓胶囊由桂枝茯苓丸加减而成,桂枝茯苓丸方出血《金匮要略》,是仲景治疗妇人症瘕之专方[3]。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组成。诸药相伍,共奏活血化瘀,祛痰利水,消症化积之功。桂枝茯苓胶囊还可降低全血黏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发和诱发均有抑制作用。还具有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作用。降低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的分泌。进一步影响卵巢激素雌二醇、孕酮、睾酮等分泌,抑制卵巢囊肿生长所依赖的雌激素环境作用。大豆豆制品疗法,大豆中有效物质黄酮/异黄酮类是一类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作用,异黄酮的雌激素活性很弱,它主要在机体雌激素水平超过正常范围的疾病状态下表现出来,与桂枝茯苓胶囊共同协调机体雌激素水平平衡,另外,异黄酮还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抗血栓等作用。故桂枝茯苓胶囊合大豆疗法治疗卵巢囊肿疗效较好,且经济、方便、,是保守治疗卵巢囊肿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312.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860-1 861;1 894.

[3] 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