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活动在厦门启动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中国心律失常宣传活动在厦门启动

文章来源:科讯网医疗频道发布日期:2010-09-24浏览次数:64421

我国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进入成熟发展成熟规范期 心脏性猝死可防可治但认知仍需提升

  厦门, 2010年9月16日 –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办,国家心血管病卫生部心血管防治研究中心,美敦力公司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心律失常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在厦门启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疾病领域的心电生理和起搏学界正处于一个逐步规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与政府的重视、医疗水平的发展、公众普及教育的加强是分不开的,也与我国心血管疾病可能出现的 处于“井喷”期阶段不可分有关。相应的,全社会对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危害的重视程度及认知度,以及疾病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病,是指心跳节律或速率的异常改变,包括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整齐。人在一生中,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心律失常,然而更多见于心脏有病变的人心脏。严重的心律失常因发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发生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心脏性猝死88%由心律失常导致。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张澍教授指出,通过像“健康心跳、健康心”这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及全社会的努力,公众及患者对心律失常疾病的知晓度和认知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例如,媒体的对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疾病和治疗的报道量成倍增加,患者和公众有了更多、更方便获取科学信息的渠道。与此同时,去年全国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及ICD(体内除颤器)等植入性器材的患者数量达到5万台,比前一年的植入量提高了增加近30%,这也进一步说明人们对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视程度和对科学疗法的接受程度;不仅如此,在北京、江苏等地,政府也大幅提高了对起搏器、ICD治疗的医保报销水平,例如,南京的ICD报销达到了5万元;北京医保对普通起搏器基本都能报销。此外,临床与学术也日益规范,由卫生部倡导制定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准入考试体系建设项目已于今年启动。

  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的四点倡议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张澍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可防可治。然而,在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常听到有人猝死的消息。一个个曾经显赫的名字在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因为心脏骤停突然离世,一次次对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进一步提高对心律失常的重视和治疗,防止出现心脏猝死的悲剧。为此,张澍教授代表学会术界提出四点倡议:
首先,提高健康意识, 加强检查和预防,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疾病的高危人群不能保持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尽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疗法。

  大多数心律失常可以因为症状或通过症状和心电图等以明确诊断,也可通过识别筛查高危人群,提高患者亲属和同事及全社会的救治水平,加以预防治。在心律失常病人中,较为常见的是冠心病人尤其是合并心功能低下,以及曾经有过心梗和猝死的幸存经历的患者。这样的高危人群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及早选择和接受有效的疗法。另一类危害较大的个高危人群心律失常是房颤。在我国患病人群是数量较多, 现有600-800万房颤患者,房颤发病率接近1%,而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正常窦性心律人群的5倍。

  其次,提倡科学治疗,合理利用医疗科技手段。一旦确诊,患者可以选择药物、导管介入手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体内除颤器(ICD)和心律同步装置(CRT)等方法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许多研究表明,适应症适应证患者寻求起搏器和除颤器等科学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社会和医疗经济意义: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心脏骤停带来的高昂抢救成本直至挽救生命,等。目前,美国每年的仅ICD植入量高达十几万台,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无论认知度,还是医保覆盖程度,都还需不断提高。

  第三,医疗界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帮助患者树立科学的疾病管理理念。医生和患者在选择了先进的科技疗法后,应建立和利用科学的疾病管理手段,发挥医疗科技的大价值。目前患者在植入起搏器或ICD植入后普遍存在的误区通常有两个极端:或是过度小心翼翼,或是以为万事大吉。其实,不光是患者,很多医生也表现出重术前轻术后、重植入轻随访、重技术轻互动。心律失常疾病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诊断、治疗、康复都需要患者、医生乃至家属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提高疾病管理理念不仅让患者直接受益,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也会增强人们对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信心。为此,学会今年将在全国推广植入后的疾病管理培训班理念和疾病管理学习班、培训班。

  第四,不断加强交流沟通,建立学术互动交流平台。无论是了解心律失常疾病,还是科学规范治疗、合理选择医疗科技手段,都需要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加强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才能促进心律失常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才能使患者享受到各种先进疗法好的服务。

  例如,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一贯坚持并将继续持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在今年的第九次分会学术年会上在本次学术年会上,还特别开展了首届中国两岸四地心律失常论坛,为来自两岸四地心律失常领域的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也邀请了多名美国专家启动了届中美心律失常高峰论坛, 促进东西方心律失常领域的专家的交流于合作。
此外,建立医生与患者之间交流平台更是被迫切需要的。在中国,患者获取科学的医疗科技资讯和与对话医疗专家或医生成为一大挑战沟通仍然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慢性疾病的管理和控制,更需要医生和患者的持续沟通。今后的医生术后管理培训班将和患者教育界和起来,在有关部门和企业帮助下建立患者教育和关爱服务, 如新近与成立的美敦力公司与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健康关爱中心等患教平台合作,增强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信任,提升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和疗法的理解,促进患者与身边患者分享心得。

  第二届“健康心跳,健康心”普及宣传动继续得到了“世界心脏日”资助企业美敦力的支持,并将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广州等城市,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支持,重点医院的心血管病专家参与开展。活动将配合医院的患者教育活动,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并全面开展疾病管理理念的推广,开展针对医生和患者疾病管理培训,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发挥医疗科技大价值,让患者受益。同时,继续公众宣传教育,以提升全社会对心律失常的认知,提高心律失常的自我防治意识,掌握病发后的急救方法,减少心脏猝死的死亡率减少心脏猝死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