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新加坡医疗行业发展概况

新加坡医疗行业发展概况

文章来源: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发布日期:2011-07-16浏览次数:50233

亚洲呈现新发展机遇

  人口的老龄化及经济的逐渐富足带给了亚洲全新的发展机遇。联合国预计,到2050年,亚洲60岁的人口数量将超过1亿。除此之外,亚洲社会日益增强的购买力也使得对优质医疗保健系统的需求增加。对进军新领域和新区域的医疗技术类企业来说,成长中的亚洲市场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

  同时,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医疗费用急速上升,引起了各国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关注。种种因素如人口老化、落后的医院管理系统及医务工作者短缺等将加剧医疗费用的上涨。面对这些挑战,亚洲更亟待推动医疗技术企业拿出解决方案,缓解当前医疗保健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

  新加坡-您进军亚洲的可信赖平台

  对的医疗科技企业来说,新加坡是个开发和生产供给亚洲及全球使用新产品的一个可信赖并深具竞争力的地点。

  新加坡与区域主要市场拥有良好的联系网络,7小时内即可飞抵。此外,新加坡融汇世界都市文化,为亚洲宜居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汇聚在此。超过10间世界的医疗技术企业选择在这里建立其亚太区总部,其中包括:爱尔康、波士顿科学公司、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强生公司、罗氏诊断、西门子医疗系统和捷迈公司。

  集合国际人才

  新加坡对于世界的科学和商业人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很多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如Charles Zukoski(伊利诺斯大学Urbana-Champaign分校,主管研究的副校长),Keith Carpenter(原工业咨询委员会成员,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Sir George Radda(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前行政长官)及Sydney Brenner(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索尔克生物科学研究所)等,都已来到新加坡,领导这里的研究机构、财团和实验室。到2007年,我国已拥有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

  新加坡为专业人士提供了深具吸引力的环境,在美世及ECA国际调查的调查中,我国的总体生活质量一直居于亚洲城市榜首,拥有优质的教育体系。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新加坡已高度国际化,外国人占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2008年,新加坡举办了首届F1夜间赛。未来两年内,由拉斯维加斯金沙和云顶国际开发的两个综合度假胜地也将竣工,集酒店、会议、娱乐设施及赌场于一身。新加坡距亚洲的几个旅游胜地也仅有7小时的飞行距离(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华欣和普吉岛、中国香格里拉)。

  新加坡已深深认识到培养新一代科学家的必要性。自2001年以来,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力图到2015年,培养出1000名世界大学的博士生,到目前为止,已有约800名A*STAR国家奖学金得主。

  加快医疗技术创新

  对于力图寻求创新系统和解决方案,满足区域及全球医疗保健需求的企业,新加坡是理想的地点,企业能在本地对创新理念、技术和基础设施进行试验。

  企业可以和公共部门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合作进行创新性研究。微电子研究院(IME)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IME在无线技术和传感器设计方面深具专业水准,它与合作公司共同开发的产品包括:压力传感器、车用加速度传感器、蓝牙、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用于通信的超宽带。

  当企业把这些概念转化为可行性商业产品时,就能提供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和原型加工等工程和制造业服务。

  医疗技术公司也可以与医院合作进行新系统和解决方案的测试。作为亚洲社会的微观代表,新加坡是企业为区域乃至全球市场开发新方案、新系统的理想试验平台。

  很多全球医疗设备大公司在新加坡投资开展研发活动,其中包括:美国Fluidigm公司和屹龙国际有限公司选择新加坡作为其亚洲研发中心所在地,分别研发在医院使用的仪器和电子系统。此外,德国Qiagen公司与Bio*One投资公司合作在本地设立了分子诊断研发中心,珀金埃尔默也在本地建立了研发中心,作为其在亚洲的研发基地。Becton Dickinson及西门子医疗系统也成立了拥有超过50名研究人员的合作研发中心。

  *注:Becton Dickinson没有官方译名,它的中国网站也称其为BD。

  "即插即用"的研发基地

  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Biopolis) 印证了新加坡研发活动的成功,是生物医疗公共科研机构及实验室的所在之地,旨在促进各组织和机构的合作。研究人员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设施与服务,能使企业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此外,研究园还有各种可供企业使用的会议设施。

  研究园内设有咖啡店、商店等各种服务设施,营造出"工作、生活、娱乐"一体化的环境,利于研究人员思想交流。占地两百四十万平方英尺的研究园空间几乎已全部得到使用。第三阶段的工程于2008年4月启动,到2009年底,将有额外四十四万平方英尺的空间供生物医学研发使用。

  2008年10月正式开幕的启汇城(Fusionopolis),囊括了本地致力于物理学与工程学研究的公共科研机构。它毗邻启奥生物医药研究园,旨在促进生物医学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加强新加坡的医疗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全球生产基地

  目前,已有30间国际级医疗科技企业在新加坡投资兴建了商业规模的工厂,开发并生产各种医疗产品,如隐形眼镜、科学分析设备、植入物、注射器支架导管助听器及研究设备。新加坡在研究和诊断设备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全球70%的微阵列和50%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器械都是在此生产。

  新加坡有严谨的知识产权法和执法政策,免除了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为企业提供加工流程开发和外包制造的支持。此外,我国良好的后勤支持服,全球连接性、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网络及有竞争力的税务环境都有利于制造业者获得成本竞争力、加强对亚太市场的开发。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电子制造服务和精密工程外包服务,而本地供应商已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供应商们严格遵从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及美国FDA和欧洲EMEA的管理规定,获得了ISO 13485的认证,与大型医疗科技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其服务包括电子产品概念的产生、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塑料部件模具;金属成型及铸造;陶瓷;表面处理;清洗、包装和杀菌。

  在本地设有大规模生产设施的大型医疗科技企业包括美国昂飞公司(Affymetrix)、百特国际有限公司(Baxter)、Becton Dickinson公司、伯乐生命医学产品有限公司(Bio-Rad)、Biosensors、视康(Ciba Vision)、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 Fluidigm公司、JMS公司、MDS Sciex、珀金埃尔默、西门子医疗系统、沃特世和西氏医药服务沃特世和捷迈公司。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在亚洲甚至全球,新加坡是设计、开发、测试,推出新产品和方案的理想地点,在基础生物医学生产和研发活动方面有着良好声誉。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新加坡已高度国际化,位于亚洲心脏地带,距亚洲其他城市仅需不到7小时的飞行时间,与区域各主要市场建立了良好的联系网络。在人口构成方面,我国由三个主要的亚洲族群构成: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除了这些地理和社会文化上的优势,新加坡也提供了与公共研究机构,公立医院,先进的制药、生物技术、IT和电子类企业等的多元化合作机会。

  The Institute of Bio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 (IBN)生物工程与纳米科技研究院和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IMRE)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研发的微型生物化验晶片(DropArrayTM)和改进的微针设计已分别获得Nanostart公司和住友商事(亚洲)投资。此外,英特尔公司与樟宜综合医院合作开发了“流动临床助理”。这是一种轻型防水电脑,可随时提供病人的情况和病历资料给护理人员.

  2008年,新加坡医疗技术产业的制造产值达20亿美元(29亿新元),创造了超过8,000个就业机会。

  30个全球医疗技术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具商业规模的工厂。

  新加坡是的研究和诊断设备生产基地,全球超过半数的的微阵列和50%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器械都是在本地生产。

  已在新加坡建立生产、研发和总部的世界企业包括:美国应用生物系统(Applied Biosystems)、美国昂飞公司(Affymetrix)、爱尔康 (Alcon)、百特(Baxter)、美国BD公司(Becton Dickinson)、伯乐生命医学产品有限公司(Bio-Rad)、视康(Ciba Vision)、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爱德华生命科学、Fluidigm公司、豪雅(Hoya Healthcare)、美国屹龙公司(Hill-Rom)、Illumina、德国Qiagen公司、美敦力 (Medtronic) 、日本JMS医疗器具(Japan Medical Supply)和西门子医疗器械(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